1、大班语言会跳舞的小雨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所表现的马戏团表演的热闹情景。
2、认识新印象派大师修拉的作品,感受独特的“点彩” 绘画方法。
3、体会大师作画的态度,并尝试用“点彩”的形式绘画作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学习欣赏名画,并体会作画的态度。
难点:尝试用“点彩” 的形式绘画作品。
活动准备
名画《马戏团》 、各种幼儿点彩画的幻灯片、、相机、画有许多点的范画纸
棉签、颜料、8开画纸、调色板、水彩铅笔分好组并放在桌子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一张画纸。出示画有许多点的范画纸让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并告诉他们这些点点会跳舞。
二、基本部分
1、名画欣赏《马戏团》
(1)告诉幼儿老师带来了一幅很好看的画,是一位法国的大画师画的,他的名字叫修拉。出示范画的同时告诉幼儿这是一幅点彩画作品。
我们来看看,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介绍大画师修拉及作品《马戏团》,并让幼儿理解修拉画画时的态度。一种坚持的态度。
2、欣赏幼儿点彩画作品
以 幻灯片形式一一展示幼儿点彩画作品,并介绍每幅作品的画法及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
3、介绍“点彩”的绘画方式
和幼儿一起回忆刚才看到的作品,每种点的画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如何事圆点,画竖点,怎样用两种或以上的 颜料画,老师示范并讲解。
4、用“点彩” 的方式画一幅画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点点跳舞,跳一个和老师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样的舞。
幼儿尝试画点彩画,老师巡视并指导 。
5、老师用相机拍下作品,用投影的形式放给幼儿欣赏并讲评。
三、结束部分
要求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并洗手。
四、活动延伸
放几幅修拉的点彩画作品在美术活动区角,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平时都有机会进行尝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在送教下乡的情况下开设的。对当地的幼儿不熟悉,不了解他们开展美术活动的情况。在名画欣赏时,孩子们只看到画上的马,其他的都没有发现,我请了好几个小朋友,他们都只说看到了马,而且不能用语言描述马的形态。当时我就在投影上用手指着每一个地方让孩子们去发现是什么,并带领他们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一点受到当地老师好评。小朋友在尝试作画时的态度非常认真,也都坚持到了最后,在对坚持的理解上达到了我所设想的效果。小朋友的作品中,只有几个和我当时的示范画相同,绝大部分幼儿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画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画, 跳一个和老师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样的舞。在难点的把握上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是我个人觉得和孩子的互动不是很好,虽然在引导上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但孩子们和我门交流时,语言的发展不是很好。这个活动在我自己班上上的时候,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很好,看到了许多老师们都没有发现的情景。在我们幼儿园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以后还有这种借班上课的机会,我会提前和当地的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便于我更好的进行教学。
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雨点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场春雨“沙沙沙”的湿润了整个大地。小朋友们欢呼着大喊着“下雨啦,下雨啦;”
有的小朋友大声的念着我教的儿歌:“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 有的睁大眼睛好奇地问我:“老师,小雨点到那里去啦?”为了满足小朋友的求知欲望,我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此活动中感受到春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让幼儿明发感受美及表现美的情趣。
2、丰富幼儿的词语,学习用“有的。。。有的。。。”说一段简单的话,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说话水平。
3、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词语;难点: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活动准备
木偶台、四幅图片、录音机、磁带、投影机、(小雨点、花、草、树、小动物等等头饰)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欣赏诗歌。
(1)、播放下雨时的声音,导入课题。
(2)、引导幼儿边看表演边完整地欣赏诗歌。
2、引导幼儿分段欣赏诗歌,帮助幼儿感受下雨时的优美意境及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问题。
3、扩展幼儿思维,“小雨点到底跑到那里去啦?”
4、幼儿带上头饰,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是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下雨时的优美意境,小雨点就像是小朋友们的好伙伴。此活动能够针对小朋友学习语言的特点让小朋友在听、说、看、做中欣赏、感受雨天的美,使小朋友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大班音乐活动小雨点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发挥幼儿想像力,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多媒体、钢琴、磁性黑板、桌子两两对放
2、教具准备:课件《小雨点跳舞》、图谱标记、乌云妈妈的头饰
3、学具准备:人手一份绘画纸、记号笔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活动难点: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问答式演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课件,引出课题。
1、课件中的小雨点与幼儿互动对话。
2、幼儿欣赏课件中的音乐故事《小雨点跳舞》。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风声和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幼儿学习演唱“风”的音乐片段。
2、幼儿学习演唱“小雨点”的音乐片段。
3、教师指标记,幼儿将副歌部分完整演唱。
三、学唱歌曲前半段。
1、教师一边出示标记,一边将歌曲前四句完整演唱。
2、教念歌词。
3、教唱歌曲。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引导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与幼儿轻声交流画面内容。
3、引导幼儿根据绘画作品创作歌词。
4、教师与幼儿将前四句歌词一问一答式对唱。
5、由男生扮演小雨点和女生扮演的乌云妈妈对唱。
六、与客人老师对唱。
活动反思:
课堂气氛活跃,课件使用合理,幼儿参与感强。但是活动节奏把握不够,时间有点长。
4、大班音乐公开课小雨点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卡片背面贴磁条),其中?两个,两种颜色的小雨点各两个,~(彩虹)两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片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师:彩虹是怎样唱歌的呀?(幼儿随乐演唱)
2.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二.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的含义,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三.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合适的四幅答案贴在"?"处。
四.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问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5、大班语言小雨点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场春雨“沙沙沙”的湿润了整个大地。小朋友们欢呼着大喊着“下雨啦,下雨啦;”
有的小朋友大声的念着我教的儿歌:“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 有的睁大眼睛好奇地问我:“老师,小雨点到那里去啦?”为了满足小朋友的求知欲望,我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此活动中感受到春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让幼儿明发感受美及表现美的情趣。
2、丰富幼儿的词语,学习用“有的。。。有的。。。”说一段简单的话,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说话水平。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词语;难点: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活动准备
木偶台、四幅图片、录音机、磁带、投影机、(小雨点、花、草、树、小动物等等头饰)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欣赏诗歌。
(1)、播放下雨时的声音,导入课题。
(2)、引导幼儿边看表演边完整地欣赏诗歌。
2、引导幼儿分段欣赏诗歌,帮助幼儿感受下雨时的优美意境及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问题。
3、扩展幼儿思维,“小雨点到底跑到那里去啦?”
4、幼儿带上头饰,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是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下雨时的优美意境,小雨点就像是小朋友们的好伙伴。此活动能够针对小朋友学习语言的特点让小朋友在听、说、看、做中欣赏、感受雨天的美,使小朋友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6、大班语言顽皮的小雨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学习象声词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3.启发大胆想象,创编散文诗。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音乐、图谱、小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唱歌进场。
师:来!让我们一起唱起下雨的歌吧!
2、请个别幼儿说说下雨天的情景,如下雨天可以踩水、雨滴滴答滴答很好听等
师: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回答,如:滴答滴答
师:那你们觉得小雨滴会唱什么歌呢?
二、听小雨点唱歌
1、教师边播放PPT边朗诵散文诗。
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个顽皮的小雨点,我们一起听听看它会唱什么?
师:小雨点会唱什么歌?
师:小雨小雨落在哪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呢?你也来说说看,好吗?
2、再次播放PPT,教师朗诵。
师:顽皮的小雨点还喜欢和朋友们玩,我们再来看看它找到了那些朋友,都和朋友干什么了?
3、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子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谱
师:小雨点找到了什么朋友,在干什么呢?
4、边看图谱边听老师朗诵。
师:这么动听的歌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好吗?
5、边看图谱边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师:小朋友们念得棒极了!那我们一起站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再念给客人老师听吧!
三、仿编诗歌
1、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雨滴可喜欢玩了,它会去找谁做朋友,去干什么呢?我们来和好朋友说一说。
2、引导幼儿自主创编。
师:小雨滴找到了谁做朋友?它在干什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将孩子的想法填入空白的诗歌中。
师:刚刚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把它们填进去。
4、再次完整朗诵。
师:小雨滴又去了新的地方,找到了新的朋友,那我们再来把这首新的诗歌一起念一遍吧。
四、结束
(出示小铃)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小乐器,听听看它的声音像什么?
(叮叮叮)
师:那我们带着小铃,回教室去开一个小雨音乐会吧!
附:
《顽皮的小雨点》
下雨了,下雨了,闭上眼睛静静的听,静静的听。
沙沙沙,沙沙沙,小雨滴在和树叶跳舞呢。
滴滴答,滴滴答,小雨滴在伞顶上翻跟头呢。
吱溜溜,吱溜溜,小雨滴钻进花蕊里了。
叮叮叮,叮叮叮,小雨滴在和窗户打招呼呢。
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小雨滴在唱一首多么有趣,多么动听的歌呀!
活动反思:
在进行活动前,为了让孩子学会欣赏雨景,我特意在不经意时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雨景引导孩子欣赏,做好课前的经验准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在活动中,为了引出小雨滴到了哪些地方,我期望孩子回答是在一些物体上。当我把问题抛出去,孩子的回答让我有些茫然,孩子说到南昌、广州等地方。我马上感觉到我的问题问得不好,问之前应有所铺垫,如小雨滴跳到船桨上、小手上,再接着问就比较合适了。
为了将孩子引入散文诗的意境,我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当我朗诵完我观察到孩子们的脸上溢满陶醉的神情,还想听下去,看来老师有感染力的语言很容易牵孩子进入意境。趁孩子对这诗歌还很有兴趣,我提出创编,这时孩子很乐意接受,有几个孩子创编得很好,如:雨滴跳到果园里,与苹果说悄悄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老师提问时应事先多考虑,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问题来提问,既让孩子打开思维,又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开展活动时要时时融入情境中,这样才有感染力,活动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7、大班语言会跳舞的小雨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所表现的马戏团表演的热闹情景。
2、认识新印象派大师修拉的作品,感受独特的“点彩” 绘画方法。
3、体会大师作画的态度,并尝试用“点彩”的形式绘画作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学习欣赏名画,并体会作画的态度。
难点:尝试用“点彩” 的形式绘画作品。
活动准备
名画《马戏团》 、各种幼儿点彩画的幻灯片、、相机、画有许多点的范画纸
棉签、颜料、8开画纸、调色板、水彩铅笔分好组并放在桌子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一张画纸。出示画有许多点的范画纸让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并告诉他们这些点点会跳舞。
二、基本部分
1、名画欣赏《马戏团》
(1)告诉幼儿老师带来了一幅很好看的画,是一位法国的大画师画的,他的名字叫修拉。出示范画的同时告诉幼儿这是一幅点彩画作品。
我们来看看,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介绍大画师修拉及作品《马戏团》,并让幼儿理解修拉画画时的态度。一种坚持的态度。
2、欣赏幼儿点彩画作品
以 幻灯片形式一一展示幼儿点彩画作品,并介绍每幅作品的画法及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
3、介绍“点彩”的绘画方式
和幼儿一起回忆刚才看到的作品,每种点的画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如何事圆点,画竖点,怎样用两种或以上的 颜料画,老师示范并讲解。
4、用“点彩” 的方式画一幅画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点点跳舞,跳一个和老师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样的舞。
幼儿尝试画点彩画,老师巡视并指导 。
5、老师用相机拍下作品,用投影的形式放给幼儿欣赏并讲评。
三、结束部分
要求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并洗手。
四、活动延伸
放几幅修拉的点彩画作品在美术活动区角,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平时都有机会进行尝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在送教下乡的情况下开设的。对当地的幼儿不熟悉,不了解他们开展美术活动的情况。在名画欣赏时,孩子们只看到画上的马,其他的都没有发现,我请了好几个小朋友,他们都只说看到了马,而且不能用语言描述马的形态。当时我就在投影上用手指着每一个地方让孩子们去发现是什么,并带领他们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一点受到当地老师好评。小朋友在尝试作画时的态度非常认真,也都坚持到了最后,在对坚持的理解上达到了我所设想的效果。小朋友的作品中,只有几个和我当时的示范画相同,绝大部分幼儿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画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画, 跳一个和老师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样的舞。在难点的把握上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是我个人觉得和孩子的互动不是很好,虽然在引导上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但孩子们和我门交流时,语言的发展不是很好。这个活动在我自己班上上的时候,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很好,看到了许多老师们都没有发现的情景。在我们幼儿园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以后还有这种借班上课的机会,我会提前和当地的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便于我更好的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