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语言教案胆小先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小班幼儿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胆小先生》这个故事源于五大领域语言书,活动中生动夸张的语言很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以及胆小先生性格的前后变化。
2.初步理解故事中“凶狠狠”、“抱头鼠窜”等词语的含义。
3.乐意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认识胆小先生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先生,你来看看这个先生,看看他的表情,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先生?
出示胆小先生的图片,观察胆小先生的表情,认识胆小先生。
二、听,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
1.教师:在胆小先生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仔细听哦!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前半段,幼儿倾听故事。
2.复述故事前半段
教师:故事讲到这里,老师想来问问
(1)谁闯进了胆小先生的家?
(2)大老鼠和胆小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胆小先生抓住了大老鼠,大老鼠“恶狠狠”地说了什么?学学大老鼠“恶狠狠”说话的语气及神情。
(4)学学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
(5)几天后,大老鼠来找胆小先生,他要干什么?
(6)胆小先生为什么同意跟大老鼠换房子呢?
三、猜,大胆猜测故事的后半段
1. 发挥想象,大胆猜测
教师:又过了几天,大老鼠又来找胆小先生了。大老鼠恶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地下室,让你住太可惜了,你给我搬出去。”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胆小先生会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2.交流反馈
指名说说自己的大胆猜测。
四、读,观察第五、六幅图
教师:真的像小朋友们猜的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后面两幅图。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胆小先生的动作、表情,以及老鼠们的动作。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情节。
五、说,完整欣赏,尝试复述故事
教师:看完了所有的图,现在我们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会说的地方小朋友要大声说哟。
幼儿跟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六、演,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教师:你们想表演这个故事吗?你愿意演故事中的胆小先生,还是老鼠呢?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和配班老师各担任一个角色。师生共同表演。
七、论,提炼故事主题,升华故事的教育意义
1.教师:你喜欢胆小先生吗?为什么?
2.教师:现在的胆小先生不胆小了,应该给他改个什么名字好呢?(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有过胆小的时候吗?你现在还胆小吗?
4. 我们都要学做“勇敢先生”。(结合幼儿实际夸夸幼儿平时生活的进步。)
活动反思:
一、选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
二、处理
《纲要》中语言的目标活动中有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观察人物的表情,这些都发展了孩子读图的能力,活动中还有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的角色,这些又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
三、实施
《胆小先生》这一活动通过讲述提问,让幼儿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清洁所产生的美。而且通过播放ppt、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对胆小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大胆地进行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表演得惟妙惟肖。
作为教师,故事教学往往不只讲一遍,而是讲多遍,而且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激发幼儿倾听的积极性。所以在这次活动中,第一遍时,我只是出示了胆小先生的图片,然后就开始讲。在第二次讲述时,就让幼儿一边看ppt一边听故事。在第二次讲故事的时候,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
在第二次听故事的时候我就让幼儿试着尝试表演出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使得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我让所有的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活动在欢乐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结束了。孩子们通过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了一开始胆小先生被老鼠欺负,他不敢反抗,所以被欺负得住进了地下室,后来老鼠得寸进尺,胆小先生奋起反抗,终于把老鼠吓跑了,胆小先生才得以回到记得房屋生活。他们很喜欢故事中的胆小先生醉后勇敢的一跺脚,他们已经懂得了在平常生活中要做个“小主人”,要大胆些,做个勇敢的孩子。
2、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树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从颜色方面描述树叶,学会区分黄、绿两种树叶,感受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
2、发挥想象,感受树叶宝宝的奇妙之旅,体会秋天的美好。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大树图,若干黄、绿树叶,一个盒子,树叶、小鸟、小鱼头饰,蚂蚁、蜗牛小图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学习
1、摸树叶,说颜色("我摸到的树叶是XX颜色的"句式表达)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个
小朋友:盒子
师:对呀,那你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小朋友:想。
师:那就请个人上来摸一摸吧。
(请一学生上台,摸出一张树叶)
师:这是什么?
小朋友:一片树叶(叶子)
师: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呀?
小朋友:黄色 绿色
师:你真棒,那你能完整的告诉小朋友们,你摸到了什么颜色的树叶吗?
小朋友:我摸到的树叶是黄色(绿色)的。
师:你真了不起,能把话说得这么长,这么完整。你看你这片树叶可是后面有棵大树妈妈的宝宝,你把它送还给大树妈妈好吗?
小朋友:好的。(孩子把树叶贴在相应的大树上)
(用这样的方式,请4-5个小朋友)
2、全班参与。
师:大树妈妈有好多树叶宝宝在老师这里,她希望你们帮她把树叶宝宝送回去,愿意帮忙吗?
分发树叶,孩子自主粘贴。
3、第一板块小结:此刻大树妈妈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谢小朋友帮了大忙,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孩子。
二、想象中感受
1、导入:大树妈妈一年中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衣服,春天他穿上了一件绿衣裳,夏天绿衣裳更绿了,秋天穿上了黄衣裳,调皮的黄叶宝宝一个个都离开了妈妈的怀抱,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树妈妈的脚边,遇见了(出示:蚂蚁)
2、创设情境,提供范例
师:小蚂蚁说:黄叶宝宝你好,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你能当我的被子吗?
黄叶宝宝会怎么说呢?(指明学生回答)
师:真是有礼貌的小蚂蚁,还有会帮助人的黄叶宝宝。
3、拓展
师:那黄叶宝宝还会飘到哪里,遇见谁呢?
例如:飘到小河里,当小鱼的阳伞。飘到地上,当蜗牛的床。飘到草地上,成为小鸟筑巢的材料……
(戴上头饰,演一演)
三、课堂总结
师:树叶飘呀飘,还会飘到哪里,遇见谁,和他说什么话呢?回家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哦。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前,我利用平时的散步时间,先带领孩子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和孩子们一起捡树叶、观察树叶,在此基础上才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一片树叶,我问:“这树叶是怎么来的啊!”“这树叶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呀?”等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捡树叶的过程,感受捡树叶的快乐和发现树叶飘下来的情景美。活动中,我发挥用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
3、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灰灰先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滑稽、有趣的情节,理解词语“灰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含义。
2、乐意在实践活动中说一说,做一做,并尝试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通过故事,懂得要爱清洁、讲卫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配套图片。
自制的教具:灰灰先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灰灰先生的脏形象
师:小朋友,看,灰灰先生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灰灰先生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灰灰先生的脸上、身上等脏的地方。)
(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并进行总结:因为灰灰先生的脸上、身上很脏,都是灰,所以我们叫他灰灰先生。)
师:那你们知道灰灰先生为什么这么脏呀?(因为他不洗澡、不洗手……)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跟灰灰先生一样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灰灰先生就是没有经常洗头、洗澡,所以身上很脏,那我们猜猜看,灰灰先生的家里会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故事
1、出示挂图1
师:我们来看看,灰灰先生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很脏、很乱……)
师:脏在哪里?乱在哪里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把话说完整:地上有……,床上有……)
师:灰灰先生的家里真脏,小朋友,你们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吗?(不愿意)大家都不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怎么办呢?谁来帮灰灰先生想想办法?
2、出示挂图2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灰灰先生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灰灰先生也想了个办法,瞧,这是什么呢?(吸脏机)(引导幼儿学说)
师:灰灰先生买了一台吸脏机,把屋子里的脏东西都吸走。我们一起来做吸脏机,帮灰灰先生把脏东西都吸走吧!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吸进去了,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吸进去了。(教师带领幼儿做吸脏机的动作)
(请个别幼儿起来回答表演你吸到了哪些脏东西。)
师: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脏东西?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灰灰先生吸进去了),咦,灰灰先生呢? 师:吸脏机是灰灰先生买来吸脏东西的,怎么把灰灰先生也吸进去了呀?(因为灰灰先生太脏了)
师:原来灰灰先生太脏了,吸脏机以为灰灰先生也是脏东西,所以把灰灰先生也给吸进去了。
3、出示挂图3
师:这下可糟糕了,我们来看看灰灰先生在吸脏机里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呢?(哭了,喊救命。)(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学动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尝试把话说完整。)
师:灰灰先生一边哭一边叫救命呀救命呀,这时候,谁来了?(洗衣机)洗衣机来干什么呢?(洗脏东西) 师:我们一起来变成洗衣机,把脏东西都洗干净吧!脏袜子扔进来,咕噜咕噜洗干净……灰灰先生这么脏,我们把灰灰先生也来洗一洗吧!灰灰先生扔进来,咕噜咕噜洗干净!
4、出示挂图4
师:洗衣机把脏东西都洗干净了,我们来看看,现在灰灰先生的屋子是什么样子的了?灰灰先生呢?(引导幼儿学习词语: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并尝试把话说完整:灰灰先生的屋子变的干干净净的了、灰灰先生变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了。)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灰灰先生”,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师:灰灰先生现在已经变干净了,我们还能叫他灰灰先生吗?我们要来帮他改个名字了,叫什么呢?(再次巩固词语:干净、清爽)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是爱清洁的孩子吗?那我们小朋友指甲长了应该怎么办?头发脏了应该怎么办?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要爱清洁,要经常洗头、洗澡,经常剪我们的手指甲,做一个干净先生、清爽先生,好吗?
活动反思
《灰灰先生》是一堂讲述语言活动,活动设计五个环节
一、感知灰灰先生的脏
出示灰灰先生脏脏的形象,引导幼儿从灰灰先生的身上、脸上和衣服上说说灰灰先生脏。
二、引导幼儿观察
灰灰先生的家脏,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到因为家里乱七八糟的,因此他的朋友都不愿意来玩。
三、吸尘器打扫
情境模拟,激发幼儿对清理脏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去灰灰先生家里做客
感知“干净”。
五、给灰灰先生改名字
这个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在第三个环节徒然转出“吸进灰灰先生”的情节,课堂气氛有了很神奇的效果,孩子们都跟着灰灰先生大声喊叫。而在最后的环节,当我请孩子们给灰灰先生改名字的时候,第一个出现的词汇就是“干净”,这说明孩子已经理解了“只有爱清洁、讲卫生,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本来这是一堂课很活跃的语言课,但是由于自己准备的图卡太小,幼儿看不清楚,前面两个环节都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下次注意。
4、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胆小先生》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小班幼儿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胆小先生》这个故事源于五大领域语言书,活动中生动夸张的语言很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以及胆小先生性格的前后变化。
2.初步理解故事中“凶狠狠”、“抱头鼠窜”等词语的含义。
3.乐意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认识胆小先生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先生,你来看看这个先生,看看他的表情,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先生?
出示胆小先生的图片,观察胆小先生的表情,认识胆小先生。
二、听,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
1.教师:在胆小先生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仔细听哦!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前半段,幼儿倾听故事。
2.复述故事前半段
教师:故事讲到这里,老师想来问问
(1)谁闯进了胆小先生的家?
(2)大老鼠和胆小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胆小先生抓住了大老鼠,大老鼠“恶狠狠”地说了什么?学学大老鼠“恶狠狠”说话的语气及神情。
(4)学学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
(5)几天后,大老鼠来找胆小先生,他要干什么?
(6)胆小先生为什么同意跟大老鼠换房子呢?
三、猜,大胆猜测故事的后半段
1. 发挥想象,大胆猜测
教师:又过了几天,大老鼠又来找胆小先生了。大老鼠恶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地下室,让你住太可惜了,你给我搬出去。”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胆小先生会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2.交流反馈
指名说说自己的大胆猜测。
四、读,观察第五、六幅图
教师:真的像小朋友们猜的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后面两幅图。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胆小先生的动作、表情,以及老鼠们的动作。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情节。
五、说,完整欣赏,尝试复述故事
教师:看完了所有的图,现在我们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会说的地方小朋友要大声说哟。
幼儿跟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六、演,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教师:你们想表演这个故事吗?你愿意演故事中的胆小先生,还是老鼠呢?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和配班老师各担任一个角色。师生共同表演。
七、论,提炼故事主题,升华故事的教育意义
1.教师:你喜欢胆小先生吗?为什么?
2.教师:现在的胆小先生不胆小了,应该给他改个什么名字好呢?(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有过胆小的时候吗?你现在还胆小吗?
4. 我们都要学做“勇敢先生”。(结合幼儿实际夸夸幼儿平时生活的进步。)
活动反思:
一、选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
二、处理
《纲要》中语言的目标活动中有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观察人物的表情,这些都发展了孩子读图的能力,活动中还有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的角色,这些又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
三、实施
《胆小先生》这一活动通过讲述提问,让幼儿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清洁所产生的美。而且通过播放ppt、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对胆小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大胆地进行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表演得惟妙惟肖。
作为教师,故事教学往往不只讲一遍,而是讲多遍,而且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激发幼儿倾听的积极性。所以在这次活动中,第一遍时,我只是出示了胆小先生的图片,然后就开始讲。在第二次讲述时,就让幼儿一边看ppt一边听故事。在第二次讲故事的时候,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
在第二次听故事的时候我就让幼儿试着尝试表演出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使得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我让所有的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活动在欢乐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结束了。孩子们通过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了一开始胆小先生被老鼠欺负,他不敢反抗,所以被欺负得住进了地下室,后来老鼠得寸进尺,胆小先生奋起反抗,终于把老鼠吓跑了,胆小先生才得以回到记得房屋生活。他们很喜欢故事中的胆小先生醉后勇敢的一跺脚,他们已经懂得了在平常生活中要做个“小主人”,要大胆些,做个勇敢的孩子。
5、小班语言活动我喜欢《小班》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