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兔和狼教案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情感外露,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活动的特点:(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我选择了这个音乐游戏。
小班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兔子和狼》这个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嬉戏中,反复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让幼儿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目标:
1、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的、低沉。
2、能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准备:
1、背景:草、花、蘑菇等若干
2、大灰狼头饰三个、小兔头饰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鸟飞》音乐进人活动场地。
2、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
(1)师:今天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灰狼。就藏在这两段音乐里。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放音乐A、B)师:你觉得前面的音乐是快快的、跳跳的,还是低低的、慢慢的?那你觉得是那个小动物呢?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出示小兔)(2)感受兔子的音乐:
师: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爱,让我们听着音乐,学小兔跳吧!
师:后面的音乐低低的、慢慢的你觉得是哪只小动物呢?(出示大灰狼)
(3)感受狼的音乐:
师:大灰狼是怎么样的啊?(凶狠、可怕…)(启发幼儿跟着音乐做出狼凶狠的样子)
(4)完整欣赏音乐ABA。
幼儿跟随着音乐不时的更换着自己的角色,模仿小兔和大灰狼的样子。
3、故事:小兔和狼
(1)师:如果兔妈妈带着小兔们去森林里玩,遇到了大灰狼,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师:那么小兔子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看图,讲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幼儿边听故事边完整欣赏ABA)
老师边操作活动图片边讲解故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忽然,兔妈妈发现了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了过来,他赶紧说:"孩子们,快躲到蘑菇下面,不然就被大灰狼抓走了。"孩子们乖乖的听了妈妈的话。那只大灰狼真的来了,他恶狠狠的瞪着眼睛,东瞅瞅,西望望。没有发现一只小兔子,它什么也没有抓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大灰狼灰溜溜的走了,小兔子又从蘑菇下面跳了出来,他们一边唱歌一边采蘑菇,多高兴呀!
师:小白兔想了什么好办法对付大灰狼的?它们躲到了那里?(蘑菇下面)小白兔真聪明,一个都没让大灰狼抓到。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小兔和狼"的游戏。
4、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1)师: 那咱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吧。你们扮演兔宝宝,老师当兔妈妈,请三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当听到大灰狼的音乐响起,大灰狼就要来了,你们可要赶紧躲到蘑菇下面,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动,要不然大灰狼就会发现你们,吃掉你们的,等大灰狼走了才能出来,记住了吗?
(2)教师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刚才,可真危险啊!有几只小兔子在动,幸亏大灰狼没有看见,不然,就会被抓走吃掉的。所以,兔宝宝一定不要发出声响。我们再玩一次吧!
(3) 师:兔宝宝们真聪明!一听见大灰狼的声音就躲起来了。大灰狼连一只兔宝宝也没抓到,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5、结束
2、小班音乐活动小兔和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能跟着老师清楚地唱出歌词。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能情绪投入地较逼真地表现小兔形象。
3、体验并表现出小兔高兴和害怕的不同情绪和神态。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小兔和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讲述“小兔和狼”的故事,吸引幼儿认真倾听这个故事。
2、小朋友,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二、学习新课,并尝试根据歌词进行创编。
1、教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
2、小朋友,你从这首歌曲里面听到了些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3、引导幼儿逐句创编,模仿小兔跳。
4、幼儿重点创编“竖起耳朵仔细听”的动作,启发幼儿要很快地做竖起耳朵的动作,安静地听。“哎呀!狼来了”一句,要启发幼儿做出害怕的动作。
5、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两遍。
三、游戏部分。 孩子们,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玩个“小兔和狼”的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及注意点。
2、幼儿玩游戏,教师扮演大灰狼,在音乐的伴奏下绕“小兔”走一圈离开,“小兔们”高兴地唱着歌回家。
3、游戏可持续玩几次,并可以请一位幼儿扮演大灰狼。
四、结束部分。
宝宝们,现在已经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
活动反思:
小兔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3、小班音乐小兔和狼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集中培训时,潘光玲老师说孩子学音乐就是玩音乐,孩子学习音乐就应该在玩玩耍耍中、从游戏中去感受音乐,去学习音乐。由于是小班的小朋友,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游戏的方法,既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程,又符合孩子的年龄要求。
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音乐(活泼、欢快、缓慢、低沉),初步 学会做游戏。
2、培养幼儿听音乐的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不同的音乐。
2、感知音乐,初步学会做游戏。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磁带。
2、狼头饰一个,小兔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韵律操。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做的韵律操是最棒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一动,扭一扭。
小朋友的操做的太棒了,我们的好朋友小兔子也想来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欢迎吗?“欢迎”
(二)讲故事引入新课
1、老师边放音乐边讲故事感受小兔的音乐:(播放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来了?“小兔子”你们可真聪明,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
2、感受狼的音乐:(播放缓慢、低沉的音乐)请小朋友们听听音乐,想想从哪里听出是狼来了?狼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是高的还是低的?是快的还是慢的?老师接着讲故事: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请小朋友随音乐做小兔和狼的动作。
(三)完整地玩游戏(戴上头饰)
1、教孩子们学会做游戏。
2、教育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
(四)拓展活动
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游戏中的小兔是赶紧躲到大树丛中,你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结束: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帮助了小兔子,你们看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本节活动中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4、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兔和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不同音乐形象,体验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中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自我控制意识。
3.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活动过程:
1.熟悉“森林”场景。
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
一起唱歌。
3.了解游戏规则。
(1)狼来了,可怎么办?(启发幼儿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后面。)”
“那什么时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来了”时)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起唱“哎呀,狼来了”,做躲的动作。)
4.完整游戏,了解规则。
(1)边唱歌边到树林里玩。
第一遍游戏时,请老师当大灰狼。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声音或动的。
围到教师身边讨论:刚才***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说话了、动了)
“那狼来了应该怎么办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呢?”
(2)幼儿休息,说说游戏规则。
幼儿回椅子随舒缓的音乐休息。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发现的呀?”(不发出声音,不动)
兔宝宝们,你们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吗?我们又要去森林里玩喽!
游戏一次。“你刚才躲在哪里啦?”
不要躲到危险的地方注意安全。
5.游戏结束。
随音乐边跳边退场。
活动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5、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小兔和狼教案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情感外露,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活动的特点:(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我选择了这个音乐游戏。
小班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兔子和狼》这个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嬉戏中,反复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让幼儿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目标:
1、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的、低沉。
2、能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准备:
1、背景:草、花、蘑菇等若干
2、大灰狼头饰三个、小兔头饰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鸟飞》音乐进人活动场地。
2、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
(1)师:今天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灰狼。就藏在这两段音乐里。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放音乐A、B)师:你觉得前面的音乐是快快的、跳跳的,还是低低的、慢慢的?那你觉得是那个小动物呢?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出示小兔)(2)感受兔子的音乐:
师: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爱,让我们听着音乐,学小兔跳吧!
师:后面的音乐低低的、慢慢的你觉得是哪只小动物呢?(出示大灰狼)
(3)感受狼的音乐:
师:大灰狼是怎么样的啊?(凶狠、可怕…)(启发幼儿跟着音乐做出狼凶狠的样子)
(4)完整欣赏音乐ABA。
幼儿跟随着音乐不时的更换着自己的角色,模仿小兔和大灰狼的样子。
3、故事:小兔和狼
(1)师:如果兔妈妈带着小兔们去森林里玩,遇到了大灰狼,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师:那么小兔子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看图,讲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幼儿边听故事边完整欣赏ABA)
老师边操作活动图片边讲解故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忽然,兔妈妈发现了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了过来,他赶紧说:"孩子们,快躲到蘑菇下面,不然就被大灰狼抓走了。"孩子们乖乖的听了妈妈的话。那只大灰狼真的来了,他恶狠狠的瞪着眼睛,东瞅瞅,西望望。没有发现一只小兔子,它什么也没有抓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大灰狼灰溜溜的走了,小兔子又从蘑菇下面跳了出来,他们一边唱歌一边采蘑菇,多高兴呀!
师:小白兔想了什么好办法对付大灰狼的?它们躲到了那里?(蘑菇下面)小白兔真聪明,一个都没让大灰狼抓到。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小兔和狼"的游戏。
4、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1)师: 那咱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吧。你们扮演兔宝宝,老师当兔妈妈,请三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当听到大灰狼的音乐响起,大灰狼就要来了,你们可要赶紧躲到蘑菇下面,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动,要不然大灰狼就会发现你们,吃掉你们的,等大灰狼走了才能出来,记住了吗?
(2)教师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刚才,可真危险啊!有几只小兔子在动,幸亏大灰狼没有看见,不然,就会被抓走吃掉的。所以,兔宝宝一定不要发出声响。我们再玩一次吧!
(3) 师:兔宝宝们真聪明!一听见大灰狼的声音就躲起来了。大灰狼连一只兔宝宝也没抓到,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5、结束
6、小班音乐公开课小兔和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愉快和紧张两种不同的游戏气氛中,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识。
活动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活动室,引导幼儿熟悉“森林”场景。
“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去树林里玩,快跟上吧!”
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玩得真累呀,我们快来找一个小椅子休息一下。”请幼儿坐好。
“兔宝宝们,树林里漂亮吗?你们玩得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
了解游戏规则。
(1)小朋友呀都还记得这首歌,真棒,下面张老师要带你们玩一个游戏,我请小朋友站起来跟我学小白兔,跳呀跳,但是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狼来了,可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玩了。等一会儿,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呀?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后面。)”
“那什么时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来了”时)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起唱“哎呀,狼来了”,做躲的动作。)
4.完整游戏,进一步了解规则,
(1)“那我们一起边唱歌边到树林里玩吧!”
第一遍游戏时,请一名老师当大灰狼。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声音或动的。
围到教师身边讨论:刚才***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说话了、动了)
“那狼来了应该怎么办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呢?”
(2)幼儿休息,说说游戏规则。
“天黑啦,兔宝宝们,我们快回家吧!”
“刚才我们玩得可真累,休息一下吧。”
幼儿回椅子随舒缓的音乐休息。
“刚才兔宝宝们躲得可真好,大灰狼一只兔子也没抓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发现的呀?”(不发出声音,不动)
“聪明的兔宝宝们,你们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吗?那我们又要去森林里玩喽!”
游戏一次。“你刚才躲在哪里啦?”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躲,不过,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躲到危险的地方。”
5.游戏结束,体验游戏快乐。
“兔宝宝们,你们可真棒,都没有被大灰狼捉住。大灰狼快要饿死啦!我们快到其他地方去玩吧!”随音乐边跳边退场。
活动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7、小班音乐活动小兔和狼说课稿教案
一、说教材
我班幼儿听过故事《小兔乖乖》后,每到户外活动就自发的边唱歌曲边学小兔跳,玩起"小兔乖乖和狼"的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富有情趣的事物容易生美感和兴趣。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以孩子熟悉的已有生活经验为前提,而兔子是小班孩子喜欢的形象,大灰狼凶猛的性格使孩子们非常憎恨,孩子对这两个动物形象感兴趣,因此我选择了《小兔和狼》这个活动内容来让幼儿欣赏。
歌曲《小兔和狼》简单活泼、形象鲜明、故事性强,在旋律和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色情绪变化,容易激起小班幼儿的表演欲望,使他们在参与歌曲表演和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整个活动以形象的、游戏的、律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
二、说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经验、需要为依据,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唱歌曲。
2、能联想音乐情境,尝试创编简单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培养遇到困难不害怕,主动想办法。
根据目标,我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唱歌曲。难点是能联想音乐情境,尝试创编简单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说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游戏内容的理解,加强游戏的趣味性,我适当地使用了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场地布置成有山洞、草、树木为主的森林背景,并且在地上铺上海绵垫,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可以就地而坐。
2、兔子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老狼头饰、录音机(录音带:跳跃性较强和低沉的乐曲)。
3、事先将歌曲内容编成儿歌教幼儿朗诵
四、说活动过程
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围绕着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以律动形式进入教室导入活动。
(二)在游戏中欣赏曲子,帮助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学唱歌曲。
(三)倾听音乐,联想音乐情景。
(四)尝试创编简单音乐游戏。
(五)律动形式结束本次活动。
现在我就具体谈谈每个活动环节的设计。
1、以律动形式进入教室导入活动。
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兔妈妈的角色向小朋友说:"兔宝宝,今天兔子妈妈要带你们到树林里玩?高兴吗?(高兴)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吧!"我首先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兔子身份帮助幼儿导入到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同时我还考虑到以兔子妈妈身份可以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要跟好我,以为接下来我为小朋友所提出的要求做好铺垫工作。接着,我又说:"你们要跟好哦,不要离开兔子妈妈,我们念着儿歌出发吧!"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跟着妈妈,再配以幼儿感兴趣的形象"兔子",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幼儿边兔跳边跟随音乐旋律进入活动室,这样既激起参与的兴趣又可以为幼儿接下来学习音乐埋下伏笔。
2、在游戏中欣赏曲子,帮助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学唱歌曲。(二个步骤)
(1)请幼儿听音乐做游戏。
在带幼儿律动进入教室后,我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反复倾听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歌词内容,既避免生硬教唱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又满足小班幼儿爱玩的需求,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乐趣。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请幼儿第二次听乐曲学唱歌曲。
在有了第一次欣赏的基础上,我便让幼儿随意地坐在地上,这时所铺的海绵垫就起到了在冬天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又舒适暖和的作用了。同时请幼儿随地就坐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这时我再说:"兔宝宝们,让我们在草地上休息一下,来听妈妈唱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可以跟着曲子拍手摇着小脑袋。"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欣赏音乐的方法运用还较匮乏,为了提高幼儿听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我在这里就提醒幼儿在听的时候可以拍手摇摇脑袋,帮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培养了对乐曲节奏的了解,同时我采用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清楚地记住旋律和歌词使幼儿轻松学唱。
3、倾听音乐,联想音乐情景。。(2个步骤)
(1)请幼儿讨论: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是谁来?
(2)请幼儿听歌曲和狼的音乐进行联想。
为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运用启发联想法让幼儿猜猜"是谁来了?"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能认真倾听有关狼的音乐并进行联想为接下来的游戏创造条件。
4、尝试创编简单音乐游戏。
这两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主要是引导幼儿联想音乐情景,自编、自创游戏按自己的意愿游戏,大胆想象,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说活动特色
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活动设计的主导思想,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重视幼儿的快乐体验,通过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角色形象和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快乐情感体验,让幼儿真正自主快乐地参与到音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