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社会你为什么会喜欢他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知道帮助他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愿意给他人带来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微笑"PPT、哭和笑的表情图、白色圆形纸片、彩笔活动过程:
一、观察表情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
1.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他后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 你喜欢哪- 一张表情?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看到图片后想到的事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
2.请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些表情,或是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表情。
一一可以针对"微笑"的表情请幼儿进行充分的表达。
二、出示故事PPT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一一提问: 小蜗牛为什么很着急呢?
1.小鸟、大象和小兔子他们为朋友做了什么? 朋友感到怎么样?
2.想一下小蜗牛能为朋友做哪些事情呢?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并说出来。
E、欣赏故事,感知微笑也是可以帮助他人的。
一一教师利用PPT 进行故事的欣赏。
1.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情?
2.为什么小蜗牛想把微笑送给朋友?
3.它是怎样把微笑送给大家的? 小朋友们喜欢微笑吗?
4.大家为什么认为蜗牛了不起呢?
四、支持幼儿谈论对小蜗牛的看法,启发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一你喜欢小蜗牛吗? 为什么?
建议: 教师在提问中要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如: 因为小蜗牛笑的甜,两一个微笑的表情。因为小蜗牛愿意帮助人,画一只手表示。
五、微笑快递,愿意给他人带来快乐。
一一引导幼儿把自己微笑画在纸上,制作两张,一张留给自己一张用快递游戏的方式邮寄个他人,把微笑传递给他人。
活动延伸:
艺术区: 引导幼儿制作班级的标志或小组标记。
图书区: 制作微笑大书,把大家画好的笑容都进行装订,进行翻看和讲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2、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关心他人我也会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适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关心。
2、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连贯性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交往能力。
3、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不快乐、快乐的老爷爷各一。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游戏:听数报团,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听数抱团”的游戏吧。(玩法:教师念到数字几,就有几个幼儿抱成团。
2、幼儿在教师的指令下开始做游戏。
3、教师:刚才你们在做游戏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啊?
4、幼儿回答。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关心他人的方法。
1、出示图片1,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内容。
(1)教师:看看,这个老爷爷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老爷爷很难过,因为他在叹气,眉头拧在一起,头发也乱七八糟的,看起来心情很不好。
(3)教师:小朋友们生气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也来表演看看吧。
2、出示图片2,讨论老爷爷变得快乐的原因。
(1)教师:我们刚才在回答问题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老爷爷露出了笑脸。真奇怪,在这一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老爷爷变得快乐起来了呢?
(2)幼儿思考后回答。
3、出示图片3,引导幼儿学习关心他人的方法。
(1)教师讲诉老爷爷为什么变得快乐的事情。
(2)让幼儿也说说,教师小结。
(3)让幼儿自由选择周围的同伴,说书如何让别人快乐起来。
(4)幼儿讨论后,教师同幼儿一起讨论。
三、结合幼儿用书,做“一分钟快乐”游戏。
1、教师:大家看看幼儿用书,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让别人快乐起来的呢?如果给你一分钟,你准备怎么让别人快乐起来呢?
2、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刚才你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现在就请你们用这些办法使你们的同伴快乐起来吧!
四、教师带领幼儿共同跳结束本活动。
1、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尝试了在一分钟内让教师和同伴快乐起来。在别人快乐的同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当我们帮助别人,付出爱心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单只有快乐的时候,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学会尽量让自己忘掉烦恼,只把快乐留在心里。现在老师放音乐,大家跟着音乐快乐起来吧!(教师放音乐,大家一起跳舞)
3、中班社会活动教案:警察叔叔你真棒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警察,知道警察的工作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
2.初步了解民警、交警以及交警消防员的工作。
3.体会珍惜生命,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已经观察、寻找过我们幼儿园周边的"邻居",包括附近的警察局。
2.民警、交警、武警消防员的相关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通过"猜猜我的工作",引出警察这一主题。
师:"老师来做几个动作,你们看看我的动作,猜猜我是做什么的?"(教师分别做手握方向盘开车的动作扮演司机;一手做梳头动作,另一只手当剪刀来剪头发的理发师;最后做警察敬礼的动作)师:"大家猜对了,这就是警察敬礼的动作,今天我们来了解警察叔叔阿姨的工作。"
二、基本活动
1.了解警察的种类很多,他们的工作也不相同。
师:"在生活中,有三种警察大家见的比较多。一种是抓坏人的人民警察;一种是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还有一种就是救火的武警消防员。""他们都是警察,但是他们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分别来了解他们。
2.分别介绍民警、交警、武警消防员的工作。
(1)了解民警的工作。
师:"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上是谁?"(出示一张民警图片)师:"这些就是人民警察叔叔阿姨。警察叔叔阿姨做了哪些事情来帮助大家的呢?"(幼儿举手发言,根据幼儿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如:抓小偷、送迷路小孩回家。)小结:警察叔叔阿姨们每天都在马路上、小区里帮助大家解决许多的困难。人民警察叔叔送迷路的小孩回家,他们抓坏人、抓小偷,你们遇到困难就可以找民警或者拨打110电话。
(2)了解交警的工作。
师:"刚刚了解的人民警察的工作,现在我们来看看交警叔叔。"(出示交警图片)师:"请大家看看这个交警和民警的制服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幼:"交警的帽子是白色的,腰带也是白色的,他们戴着白手套,吹口哨。"师:"请小朋友说说交警叔叔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幼:"他们指挥交通,处理交通事故。"师:"交警叔叔们在十字路口指挥车辆,处理交通事故,他们还帮助老人和小孩过马路。"(出示相应图片)小结:大家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遵守交通规则,看到红灯亮着要停下来,等到绿灯亮了才能继续走,遇到黄灯亮时,要看看周围有没有车子,慢慢地走过马路。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有生命危险。小朋友们不敢过马路的可以找交警叔叔带你过马路。
(3)介绍消防员的工作。
师:"这些警察叔叔是做什么的呢?""对了,他们是去救火的消防员叔叔。"(出示相应图片,接着出示消防用具、消防车的图片)"这辆车是做什么用的呢?""这辆车的车厢里装了很多水,都是用来灭火。""这个东西大家见过吧,它是灭火器。一般的小火,只要用灭火器一喷,在短时间里就不会有火。这个事水泵,消防员接上水管就可以用来灭火了。"小结:大家平时注意不能玩火、玩电,防止火灾的发生。如果遇到哪儿失火,记得要拨打119找消防员叔叔。
三、结束活动总结:警察的工作种类有很多,他们做的事情不同,但他们都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找警察,牢记电话号码110、119。
4、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伞可以做什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月的主题活动是“伞”,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已初步了解了生活中“伞”的形状、结构。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更全面的认识伞了解伞的作,所以安排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2. 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
3. 感受运用语言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
2.感受运用语言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2. 幼儿带来的各种伞
3. 蚂蚁,小鸟,长颈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展示幼儿带来的各种伞。问:小朋友知道这些伞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幼儿回答(遮雨,遮太阳)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伞还可以做什么?(如:可以用伞柄弯钩取东西,当拐杖等。)
2. 教师展示蚂蚁,长颈鹿,小鸟的图片。问:如果蚂蚁,小鸟,长颈鹿有一把这样的伞,它们会把伞当做什么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的想象。)
幼儿充分想象,(比如:小鸟可以把它当做鸟窝,长颈鹿可以把它当做帽子等。)
二.欣赏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1.教师范读。
2.鼓励幼儿有感情的跟念儿歌,并做动作表现出来。
三.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在熟悉了儿歌《伞可以做什么》的基础上,让幼儿试着把书上的儿歌变得更长。(如:伞可以做什么?伞可以当鸟窝······)
2.师幼互动,教师念“伞可以做什么?”幼儿回答:“伞可以······”
3.分角色练习,男孩子与女孩子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练习。
4.教师小结孩子们仿编的儿歌。
四.拓展活动
让幼儿带上自己的伞到户外游戏,体验伞可以做什么。
教学反思
1. 整堂课的环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2. 全班幼儿基本能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了解了伞的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3. 幼儿的参与面较广,但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4. 在仿编儿歌时,幼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注重孩子语言表述,还有语感的培养。
5、中班社会活动为什么会有龋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知道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在观察活动中探索学习的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怎样预防。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电脑、教学光盘、教学挂图数幅挂在活动室墙上小镜子每人一个
2.了解本班幼儿得龋齿的情况
活动过程:
1.观察牙齿,引出课题。
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有什么发现?
“变黑、变坏或者补洞的牙齿是怎么回事?—龋齿
龋齿是怎么得的?是虫子咬得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2.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1)带着问题看光盘。
提问:龋齿是怎么得的?是虫子咬得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是什么东西把牙齿变成一种酸腐蚀掉的?
(2)带着问题重点看光盘边了解引起龋齿的原因。
(3)了解龋齿的危害。
得了龋齿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怎么保护好牙齿不得龋齿呢?
3.幼儿利用各种方式学习保护牙齿的办法。
A.小朋友讨论防止龋齿的办法
B.观察图片学习。
C.请教保健医生。
老师总结: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早晚正确刷牙;健康饮食少吃糖;饭后漱口不可少;
牙齿定期去检查。这样你一定会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4.老师表演快板诗。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牙齿健康人人夸,
健康的牙齿人人需要,
小朋友要记牢,
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做到:
牙齿早晚正确刷,
饭后漱口要干净,
健康饮食少吃糖;
牙齿定期去检查;
只要坚持能做到,
牙齿肯定会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活动反思:
换牙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他们对保护牙齿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有些家长对孩子保牙齿方面指导的不科学,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地区,家长往往不重视这一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康生产。所以必须让他们及时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另外,现在正值他们的换牙期,学生在换牙期会得各种牙病,这就要求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刷牙和护牙习惯。
6、中班社会活动你为什么会喜欢他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知道帮助他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愿意给他人带来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微笑"PPT、哭和笑的表情图、白色圆形纸片、彩笔活动过程:
一、观察表情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
1.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他后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 你喜欢哪- 一张表情?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看到图片后想到的事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
2.请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些表情,或是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表情。
一一可以针对"微笑"的表情请幼儿进行充分的表达。
二、出示故事PPT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一一提问: 小蜗牛为什么很着急呢?
1.小鸟、大象和小兔子他们为朋友做了什么? 朋友感到怎么样?
2.想一下小蜗牛能为朋友做哪些事情呢?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并说出来。
E、欣赏故事,感知微笑也是可以帮助他人的。
一一教师利用PPT 进行故事的欣赏。
1.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情?
2.为什么小蜗牛想把微笑送给朋友?
3.它是怎样把微笑送给大家的? 小朋友们喜欢微笑吗?
4.大家为什么认为蜗牛了不起呢?
四、支持幼儿谈论对小蜗牛的看法,启发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一你喜欢小蜗牛吗? 为什么?
建议: 教师在提问中要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如: 因为小蜗牛笑的甜,两一个微笑的表情。因为小蜗牛愿意帮助人,画一只手表示。
五、微笑快递,愿意给他人带来快乐。
一一引导幼儿把自己微笑画在纸上,制作两张,一张留给自己一张用快递游戏的方式邮寄个他人,把微笑传递给他人。
活动延伸:
艺术区: 引导幼儿制作班级的标志或小组标记。
图书区: 制作微笑大书,把大家画好的笑容都进行装订,进行翻看和讲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