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综合设计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别人友好地交往,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尝试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说话。
活动准备:图片(请客);音乐(找朋友、客人来了)
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
1、指导语:幼儿园里真快乐,我们小朋友已经向除了半年了,一定交了很多的朋友。就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去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吧!”
要求:唱完“你是我的好朋友”以后,请你说出你找的好朋友的名字“XXX是我的好朋友。”
①教师示范。
②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集体单句练习。
2、音乐游戏《找朋友》
强调一句带过:你们是3个人,也是好朋友,2个、3个朋友在一起都是好朋友。
二、我的好朋友。
1、指导语: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真开心呀!
2、介绍朋友:
①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和谁是好朋友,他叫什么名字?(请能力相对较弱、胆小的幼儿)
②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有什么本领吗?(请能力一般的幼儿)
③让大家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谁?请你先说说好朋友的特征:男孩还是女孩?头发怎么样的?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他的是哪个小动物?(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好朋友的特征)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好朋友呢?(请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
3、教师小结:原来好朋友会和你一起玩,快快乐乐地做游戏;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会来安慰你,让你感到快乐;当你生病的时候,会惦记着你,盼着早点见到你;当你碰到困难时会来帮助你,互相帮助真快乐!
三、邀请朋友。(情景:电话邀请)
1、指导语: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方老师也有好朋友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猜猜看?我最最最好的朋友就是黄老师、小陈阿姨、小雪、朱怡婕,还有你,你们大家都是我的好朋友。设疑:有了你们这么多好朋友,我觉得好快乐,好开心哦!我想明天邀请大家到我家来做客!可是今天XX没来,你们帮我想想,我可以用什么办法联络他啊?他也是我的好朋友呀!
2、小结:哦!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啊:邀请朋友来做客,好办法呀真不少,写封信、打打电话,还可以上网发E-mail,好朋友看了真欢喜,开开心心来做客。
3、游戏:打电话
①打电话:“我这里正好有个手机,我来试试看哦!(教师演示打电话)
(拨电话号码)“电话通了,喂,你是楼逸吗?我是方老师呀。(你们也跟楼逸打声招呼,)你听到了好朋友的声音了吧!你病好点了吗?我们都很想你。明天,请你到我家来做客,你的好朋友们也来的,那就说定了乐,明天见。(和楼逸说再见)拜拜"这个办法又快又方便,楼逸通知好了。”
②幼儿操作:“我们好像还有个朋友没来嘛,是XXX,也得邀请他呀,这次你们帮我打电话请他好吗?
③幼儿再次操作:“如果哪天你们要邀请我去你家做客了,你该怎么说呢?你们来试试打电话给我吧!”(通话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四、朋友来做客。
1、观看图片,学习礼貌用语:请进;请坐;请喝水。
①“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叶子,我今天请了我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快看,他们来了。”
②“豆豆你来了,快请进;请坐;请喝饮料。”“谢谢!谢谢你,”“不用谢!”
2、幼儿复习礼貌用语:
①指导语:“笃笃笃!又来了一位小客人了,这次请你们帮小叶子招待客人,好吗?”
②教师摆弄图片,幼儿根据图片进程复习相应的,招待客人的礼貌用语。
3、情景表演:
①指导语:“今天小二班里也好热闹!有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也要来做客。你们来招待我吧!”
②教师和幼儿互动,进行情景表演。
4、歌表演《客人来了》
活动反思:
最近《我的好朋友》是我班进行的主题活动之一,通过“找朋友”、“猜猜我的好朋友”、“小兔子生病了”、“礼物给好朋友”等系列活动,创设了“与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的氛围,逐渐培养起孩子喜欢自己的朋友,学会关心自己朋友的良好情感。
在“好朋友”的活动中,幼儿不仅体会集体游戏的快乐,同时通过看看、讲讲、找找等形式,培养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乐意于他人交流,并且在交流中丰富、提升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综合的完成教育目标。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活动中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在用自己的感官,获得直觉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感知和调整自己,也就是说: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地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活动的主人,自己有能力认识事物,甚至改变事物。因此,丰富又真实的活动场景对他们的吸引力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想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获得有……
2、小班语言活动我喜欢《小班》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3、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找找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43页。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4、小班综合活动设计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别人友好地交往,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尝试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说话。
活动准备:图片(请客);音乐(找朋友、客人来了)
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
1、指导语:幼儿园里真快乐,我们小朋友已经向除了半年了,一定交了很多的朋友。就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去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吧!”
要求:唱完“你是我的好朋友”以后,请你说出你找的好朋友的名字“XXX是我的好朋友。”
①教师示范。
②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集体单句练习。
2、音乐游戏《找朋友》
强调一句带过:你们是3个人,也是好朋友,2个、3个朋友在一起都是好朋友。
二、我的好朋友。
1、指导语: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真开心呀!
2、介绍朋友:
①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和谁是好朋友,他叫什么名字?(请能力相对较弱、胆小的幼儿)
②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有什么本领吗?(请能力一般的幼儿)
③让大家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谁?请你先说说好朋友的特征:男孩还是女孩?头发怎么样的?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他的是哪个小动物?(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好朋友的特征)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好朋友呢?(请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
3、教师小结:原来好朋友会和你一起玩,快快乐乐地做游戏;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会来安慰你,让你感到快乐;当你生病的时候,会惦记着你,盼着早点见到你;当你碰到困难时会来帮助你,互相帮助真快乐!
三、邀请朋友。(情景:电话邀请)
1、指导语: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方老师也有好朋友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猜猜看?我最最最好的朋友就是黄老师、小陈阿姨、小雪、朱怡婕,还有你,你们大家都是我的好朋友。设疑:有了你们这么多好朋友,我觉得好快乐,好开心哦!我想明天邀请大家到我家来做客!可是今天XX没来,你们帮我想想,我可以用什么办法联络他啊?他也是我的好朋友呀!
2、小结:哦!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啊:邀请朋友来做客,好办法呀真不少,写封信、打打电话,还可以上网发E-mail,好朋友看了真欢喜,开开心心来做客。
3、游戏:打电话
①打电话:“我这里正好有个手机,我来试试看哦!(教师演示打电话)
(拨电话号码)“电话通了,喂,你是楼逸吗?我是方老师呀。(你们也跟楼逸打声招呼,)你听到了好朋友的声音了吧!你病好点了吗?我们都很想你。明天,请你到我家来做客,你的好朋友们也来的,那就说定了乐,明天见。(和楼逸说再见)拜拜"这个办法又快又方便,楼逸通知好了。”
②幼儿操作:“我们好像还有个朋友没来嘛,是XXX,也得邀请他呀,这次你们帮我打电话请他好吗?
③幼儿再次操作:“如果哪天你们要邀请我去你家做客了,你该怎么说呢?你们来试试打电话给我吧!”(通话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四、朋友来做客。
1、观看图片,学习礼貌用语:请进;请坐;请喝水。
①“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叶子,我今天请了我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快看,他们来了。”
②“豆豆你来了,快请进;请坐;请喝饮料。”“谢谢!谢谢你,”“不用谢!”
2、幼儿复习礼貌用语:
①指导语:“笃笃笃!又来了一位小客人了,这次请你们帮小叶子招待客人,好吗?”
②教师摆弄图片,幼儿根据图片进程复习相应的,招待客人的礼貌用语。
3、情景表演:
①指导语:“今天小二班里也好热闹!有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也要来做客。你们来招待我吧!”
②教师和幼儿互动,进行情景表演。
4、歌表演《客人来了》
活动反思:
最近《我的好朋友》是我班进行的主题活动之一,通过“找朋友”、“猜猜我的好朋友”、“小兔子生病了”、“礼物给好朋友”等系列活动,创设了“与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的氛围,逐渐培养起孩子喜欢自己的朋友,学会关心自己朋友的良好情感。
在“好朋友”的活动中,幼儿不仅体会集体游戏的快乐,同时通过看看、讲讲、找找等形式,培养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乐意于他人交流,并且在交流中丰富、提升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综合的完成教育目标。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活动中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在用自己的感官,获得直觉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感知和调整自己,也就是说: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地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活动的主人,自己有能力认识事物,甚至改变事物。因此,丰富又真实的活动场景对他们的吸引力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想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获得有……
5、小班主题小狗乖乖小班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以往幼儿学习歌曲都是先听音乐,再记忆歌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第一课时,幼儿都不大会唱。本次活动,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让幼儿在多次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学会歌曲。
而且传统教育认为:小班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是很难的事。但据我观察,与较大年龄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在歌曲创编上更大胆、更富有想象。作为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材,提供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机会,以免错过良好音乐创造性发展阶段。
活动目的:
1.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体验、表现小狗高兴、欢快的情绪和动态。
3.让幼儿初步学习创编歌曲。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具一个、音乐设备、小狗头饰
2.幼儿会按节奏朗诵歌词
活动过程:
1.幼儿以律动《小狗》入场。
2.练声《大公鸡》
要求幼儿第一遍唱出动物在哪里,第二遍师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回答。
3.复习歌曲与律动:
(1)歌曲《不再麻烦妈妈》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儿学习歌曲《小狗乖乖》
(1)幼儿复习儿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儿按节奏朗诵儿歌《小狗乖乖》。
(2)师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并加上动作。
(3)师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幼儿倾听乐曲,轻声朗诵,进一步熟悉曲调。
(4)幼儿逐渐熟悉曲调后,大声演唱。
(5)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儿学习创编歌曲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名称创编。
(2)师示范,幼儿学习创编。
6.幼儿歌表演《小猪睡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