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按高矮排序教案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按高矮排序教案反思

时间:2022-06-12 11:51:15

小班数学按高矮排序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小班数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小班数学按高矮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给4个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2、懂得要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队。

  3、能按要求进行排序活动,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排序的方法。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大小、长短排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四张长颈鹿的图片,大排序板。学具:宝塔玩具、套娃玩具若干套,排序板,《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长颈鹿宝宝。

  (1)教师出示一张长颈鹿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在哪儿见过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长颈鹿有一个长长的脖子,个子很高。

  (2)出示三张长颈鹿的图片:长颈鹿宝宝都来玩游戏啦!可是他们的个子有高有矮,没有排好队。出示排序板,启发幼儿思考》可以怎样来给长颈鹿排队?

  (3)请个别幼儿示范,根据幼儿的方法把长颈鹿在排序板上从小红旗开始由高(矮)到矮(高),引导幼儿边排边说:最矮的、矮的、高的、最高的,或者从高排到矮。

  (4)继续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让最矮的长颈鹿排在第一个,还能让谁排在第一个,也可以有顺序地排队呢?

  2、幼儿操作。

  (1)排宝塔:请幼儿取出宝塔玩具,把它在排序板上从左往右按顺序排一排。

  (2)排套娃:请幼儿取出套娃玩具,在排序板上按顺序排队。

  (3)哪个排错了: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8页),观察画面上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看看是谁排错了,把排错的小动物圈出来。

  3、活动评价。

  (1)教师将最高的长颈鹿排在排序板的第一个,请幼儿思考:最高的长颈鹿也想当小排头,后面的长颈鹿应该怎样才能有顺序呢?引导幼儿排出与示范时不一样的排法。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了解幼儿排序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高矮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3、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按长短排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发现孩子对于2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区分很好,但是对于多个物体时,不能很好的区分长短,所以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能辨别5个以内物体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列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短排序。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难点:能辨别5以内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支不同长短的笔;

  2、学具准备:长棒;5根不同长短的绳子;5支不同长短的笔;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

  走线,线上游戏:师幼边走边念儿歌,可是教师说,也可是师幼同说;

  2、集体活动:

  1)师幼共同探索按长短排序

  创设情境: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是小朋友学习的好帮手。我们先给他们排排队吧。教师拿出5支不同长短的笔,师范将5支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观察,体验笔一支比一支短;在从下至上看,体验笔一支比一支长;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长棒宝宝也想请小朋友给他们排排队。”

  幼儿拿出长棒,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提样长短的顺序关系。

  3、分组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操作完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给物品排序的。

  第一组:操作长棒,从长到短排序或从短到长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组:按长短顺序给绳子排队,方向不限;

  第三组:操作笔,按长短排序,体验长短的顺序关系。

  4、游戏活动:游戏“说相反”,教师说“××物品长”,幼儿接说“××物

  品短”,要求接说的速度越快越好。如火车长——汽车短…….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按要求收拾好。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13——14页的活动;

  2、玩“吃小棒”游戏,幼儿3人一组,手上各有3根长短不同的长棒,3个幼儿一同说:“一、二、三、出”,幼儿分别拿出一根长棒,比较长短,长的吃短的,最短的能吃最长的。最后比一比谁手里剩下的小棒数量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4、小班数学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让幼儿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下一个应该是谁呢?……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三、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活动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小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高矮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物体的高矮,按高矮的标注分类

  2、能用这些都是高(矮)的来表述分类

  活动准备:

  1、 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红房子个蓝房子个一座。高矮不同的白色杯子、黄色杯子个两个

  2、高矮标志,高矮不同、外观相同的罐子若干

  3、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相同的红色房子和蓝房子,引导幼儿比较,复习对高矮的认识。

  2、启发提问:这里有两座房子,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杯子的高矮。方法同上

  3、以分杯子的形式,让幼儿按高矮的标志进行分类。 出示高矮标志,引导幼儿辨认:这是什么标志?看标志分类。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理由。为什么要这么分?

  4、按物体的高矮分类。

  5、罐子分类:提供高矮不同、外观相同的罐子,要求幼儿看标志进行高矮分类。

  6、引导幼儿操作《高矮娃娃分类》 要求幼儿看标志进行高矮分类。

  7、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理由,你是怎么分的?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6、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7、小班数学活动按高矮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给4个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2、懂得要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队。

  3、能按要求进行排序活动,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排序的方法。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大小、长短排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四张长颈鹿的图片,大排序板。学具:宝塔玩具、套娃玩具若干套,排序板,《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长颈鹿宝宝。

  (1)教师出示一张长颈鹿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在哪儿见过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长颈鹿有一个长长的脖子,个子很高。

  (2)出示三张长颈鹿的图片:长颈鹿宝宝都来玩游戏啦!可是他们的个子有高有矮,没有排好队。出示排序板,启发幼儿思考》可以怎样来给长颈鹿排队?

  (3)请个别幼儿示范,根据幼儿的方法把长颈鹿在排序板上从小红旗开始由高(矮)到矮(高),引导幼儿边排边说:最矮的、矮的、高的、最高的,或者从高排到矮。

  (4)继续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让最矮的长颈鹿排在第一个,还能让谁排在第一个,也可以有顺序地排队呢?

  2、幼儿操作。

  (1)排宝塔:请幼儿取出宝塔玩具,把它在排序板上从左往右按顺序排一排。

  (2)排套娃:请幼儿取出套娃玩具,在排序板上按顺序排队。

  (3)哪个排错了: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8页),观察画面上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看看是谁排错了,把排错的小动物圈出来。

  3、活动评价。

  (1)教师将最高的长颈鹿排在排序板的第一个,请幼儿思考:最高的长颈鹿也想当小排头,后面的长颈鹿应该怎样才能有顺序呢?引导幼儿排出与示范时不一样的排法。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了解幼儿排序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推荐 幼儿园园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小小食品店_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听音数数_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比大小_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上册数学教案20篇 小班数学种植教案20篇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20篇 小班数学认知教案100篇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大全200篇 小班数学教案拣皮球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修路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汤圆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乘船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做客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帮帮小猪 小班数学教案区别长短 小班数学教案招待客人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感知“1”和“许多”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串串香(按规律排列)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认识5以内数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玩筷子(配对和分类)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蝴蝶找花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4的形成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公开课鸡妈妈和鸡宝宝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数字123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公开课感知4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小班安安全全玩滑梯教案反思 小班游戏大家来做操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小熊的生日宴会教案 小班数学公开课糖果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筷子真好玩教案反思 小班综合课认识蝌蚪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三角形 小班美术好吃的饼干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路边的小草教案反思 小班夏天蛤蟆吃西瓜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