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美术区域瓶盖大变身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并大胆讲述。
2.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瓶盖、画板等。
【活动观察】
进区活动开始后,老师先介绍了今天美工区的活动主题《瓶盖大变身》,让幼儿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瓶盖,还准备了每人一个画板。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还让幼儿欣赏了许多瓶盖组合画的图片,有房子、汽车、树、动物、人等等。诗怡来到美工区,她先随意地拿了几个瓶盖做了一座房子,瓶盖的颜色有点杂,做好的效果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我问她:“如果屋顶用一样大小一样颜色的瓶盖,你觉得有没有更好呢?”她没回答我,她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在做花,于是她把房子拆了,开始学旁边的小朋友做花。这一次,她先选了几个黄颜色的瓶盖做“花瓣”,然后选了个蓝白色的瓶盖做“花蕊”,黄色有花纹的做枝。做好后她还做了一朵蓝色的花和一朵蓝白相间颜色的花。做完后,她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拍起了小手。我问她:“你的花怎么没有叶子呢?”她看完后选了几个绿色瓶盖当叶子。做完后,她又坐在那儿看了看。我问:“除了花儿,天空中又有什么呢?”她想了想,然后选了几个圆形的红色的瓶盖做“太阳”,摆好后她看了看,觉得不太像“太阳”,然后又选了几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太阳的光”。这次这个太阳有点像太阳了,她看后特别满意。接着,她又选了几个细小的蓝色的水彩笔盖子,这次她把盖子立在画板上,摆出了云朵的样子,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一朵蓝色的云朵。可是在画板的右上角她觉得还是空空的,于是,她想了想,选了几个黄色的瓶盖,摆出了一只小鸟的轮廓,最后她还选了一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小鸟的嘴巴”。摆好后,她看了看,满意的笑了,她说:“老师,你快看我摆的小花、小鸟、太阳和云朵。”我看了看,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其他孩子一起来欣赏她的作品。
【活动分析】
1.瓶盖的颜色太少。
2.活动的目标太简单,只是平面的拼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
【活动调整与改进】
1.教师在活动前要多介绍瓶盖的组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展示一些立体的难度大点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制作。
2.提供的图片可以再丰富些,让幼儿感知、欣赏。
3.提供的画板太小,瓶盖太大。
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会变魔术的瓶盖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美工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作为幼儿手工操作的材料或辅助材料,既贴近生活又倡导环保。对于大班幼儿,粘贴瓶盖是简单易做的,而利用瓶盖 “圆”的元素和绘画相结合更是新奇好玩。本次活动,我把绘画和手工相结合,利用瓶盖给幼儿提供一个新颖的平台,发挥想象创作出各种与圆有关联的作品,让孩子们能善用身边的资源,尝试在平面的绘画中呈现立体的元素,体验自己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根据个人经验,在集体面前清晰地表述出可利用瓶盖制作的有关设想。
2、利用瓶盖,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美工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颜色的瓶子盖若干;双面胶、碎纸小盒人手一份。
2、自选材料:油性笔、油漆笔、涂改笔若干;各种颜色的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随意交谈。
◆ 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圆形的东西,那谁来告诉老师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讲述,在幼儿边讲述的同时,教师边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幼儿所描述物品。)
二、教师出示瓶盖,提问。
◆ 这是什么?瓶盖是什么形状?你们看到的瓶盖相对比较大还是小?
◆ 你们来说说,小小的瓶盖都像什么圆形的东西?(幼儿自由讲述)
三、绘画前经验收集。
◆ 教师示范粘贴瓶盖、稍局部示范画并讲述画中的故事:我是一个魔术师,我把瓶盖变成了自行车轮子,再变成一辆自行车,开车的是爸爸,坐在后面的是宝宝(教师边讲述边作画),今天是宝宝的生日,爸爸带宝宝正在去公园的路上,路上会看见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示范利用瓶盖的粘贴后画成的故事中的自行车,并在孩子续编的同时再加上不同的背景画面】
◆ 教师:我觉得瓶盖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小朋友刚刚说了那么多,如果请你们将瓶盖粘到画纸上,再用你们的魔术手把它画成一幅美丽的画或者是一个好听的故事画面,那你们会利用它画成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四、幼儿自选材料进行粘贴和绘画。
◆ 教师:我相信你们都是很棒的魔术师,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你们的瓶盖魔术画吧!
◆ 幼儿作画,教师根据幼儿需要给予帮助。
◆ 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并丰富故事画面。
五、结束、分享。
◆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故事。
← 幼儿作品1【孩子的讲述:我觉得瓶盖可以做成小花朵的花心,然后我就把瓶盖变成了一片花园,还有小蜜蜂和蝴蝶在跳舞呢!】
← 幼儿作品2【孩子的讲述:我将瓶盖贴到公主的裙子上,变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裙子,是给她参加舞会的时候穿的,然后还会和王子一起跳舞。】
← 幼儿作品3【孩子的讲述:我将瓶盖变成了火车的轮子,在火车上有一个司机在开车,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火车上还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片。】
← 幼儿作品4【孩子的讲述:我把瓶盖变成了树叶,这是两棵樱桃树,树上还有鸟巢,鸟妈妈要飞去找食物给宝宝吃了,红点点是樱桃,有的樱桃掉到了地上了,因为太熟了。】
◆ 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都当了一回魔术师,将废旧的瓶盖变成了这么漂亮的图画和故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筋,废品也能变成宝贝哦!
◆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活动后可以欣赏、分享。
活动反思: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绘画和立体手工都是他们最为经常的操作活动,但平面绘画和立体手工相结合的美工活动开展得比较少。本次活动利用瓶盖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在活动中,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就瓶盖进行热烈的讨论,引发出许多构思和想象,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能大胆地设计画面,制作出新奇、独特的美工作品,达到预期的目标。
3、大班美术活动竹子大变身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在农村,竹筒是常见的东西,许多孩子能够用竹筒来玩不同的游戏,但是用竹筒制作物品来玩倒是很少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的设计、制作来培养幼儿的大胆创新精神,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幼儿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经验和成果,让幼儿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的猜想探索竹筒可以制作的玩具,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竹筒半成品、竹片、线、泡沫胶、各种颜色的纸、水彩笔等物品。
2、竹筒制作的高跷、水枪、水桶。
3、沙子、水、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的小伙伴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竹子各部分,如:竹节、竹筒、竹竿等。)
教师逐一进行介绍。
二、幼儿探索活动。
1、请幼儿自主玩竹子材料。
2、请幼儿将竹子材料与沙子、石头、水结合进行探索:可以怎么玩?
3、幼儿介绍、交流、分享。
三、幼儿再次探索。
1、观察探索。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竹筒制作的不同玩具如:水桶、高跷、水枪等。)小玩具今天要邀请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游戏,但是小朋友们要动脑筋,想想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此外还可以怎么玩。(将幼儿分为几组,每一组拿一个竹子制作的玩具,试玩玩具。)
2、分析讨论。教师:小朋友们拿到的是什么玩具呀?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看一看是怎么做的?(让幼儿知道竹筒可以制作很多不同的玩具。)请小朋友说一说,小朋友平时是怎么玩竹筒的?(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玩竹筒的经验。幼儿讨论后,教师向幼儿介绍玩具的玩法和制作经验。)
四、操作与实验。
1、教师:我们今天来设计一个新的玩具吧!(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设计竹子玩具,讲述玩具的名字叫什么、是什么玩的,并说一说这个玩具应该怎么样制作?)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辅助工具,让幼儿了解其用途。
(2)请幼儿用线、泡沫胶等其他物品辅助制作玩具来完成自己的设计,尝试制作自己所想的玩具,在操作中摸索经验。(交代幼儿注意安全,可以请教师来帮助完成。)
(3)欣赏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的玩具。(如:飞机、双响筒、小竹人等。)
五、分享与交流。
1、展示:将幼儿的作品进行陈列、展示。
2、和大家一起分享制作的玩具及玩法,说说自己制作玩具的过程及做法。
六、延伸活动。
提供更多的竹子材料(如竹节头、竹片、竹竿、竹根等),让幼儿探索制作更多的竹制玩具。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大胆的设计和猜想,通过探索实践来制作玩具,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先探索玩竹子,分享、交流经验,又增加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然后幼儿继续分享交流玩竹子的经验,最后在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制作各种各样的竹制玩具。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
4、大班美术区域活动瓶盖大变身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并大胆讲述。
2.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瓶盖、画板等。
【活动观察】
进区活动开始后,老师先介绍了今天美工区的活动主题《瓶盖大变身》,让幼儿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瓶盖,还准备了每人一个画板。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还让幼儿欣赏了许多瓶盖组合画的图片,有房子、汽车、树、动物、人等等。诗怡来到美工区,她先随意地拿了几个瓶盖做了一座房子,瓶盖的颜色有点杂,做好的效果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我问她:“如果屋顶用一样大小一样颜色的瓶盖,你觉得有没有更好呢?”她没回答我,她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在做花,于是她把房子拆了,开始学旁边的小朋友做花。这一次,她先选了几个黄颜色的瓶盖做“花瓣”,然后选了个蓝白色的瓶盖做“花蕊”,黄色有花纹的做枝。做好后她还做了一朵蓝色的花和一朵蓝白相间颜色的花。做完后,她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拍起了小手。我问她:“你的花怎么没有叶子呢?”她看完后选了几个绿色瓶盖当叶子。做完后,她又坐在那儿看了看。我问:“除了花儿,天空中又有什么呢?”她想了想,然后选了几个圆形的红色的瓶盖做“太阳”,摆好后她看了看,觉得不太像“太阳”,然后又选了几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太阳的光”。这次这个太阳有点像太阳了,她看后特别满意。接着,她又选了几个细小的蓝色的水彩笔盖子,这次她把盖子立在画板上,摆出了云朵的样子,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一朵蓝色的云朵。可是在画板的右上角她觉得还是空空的,于是,她想了想,选了几个黄色的瓶盖,摆出了一只小鸟的轮廓,最后她还选了一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小鸟的嘴巴”。摆好后,她看了看,满意的笑了,她说:“老师,你快看我摆的小花、小鸟、太阳和云朵。”我看了看,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其他孩子一起来欣赏她的作品。
【活动分析】
1.瓶盖的颜色太少。
2.活动的目标太简单,只是平面的拼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
【活动调整与改进】
1.教师在活动前要多介绍瓶盖的组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展示一些立体的难度大点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制作。
2.提供的图片可以再丰富些,让幼儿感知、欣赏。
3.提供的画板太小,瓶盖太大。
5、大班美术面团大变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把面团擀出不同形状的面饼。
2、根据所擀形状充分发挥想象,并利用材料大胆装饰成各种造型。
3、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团、擀面杖、装饰好的造型图。
2、各种豆子、稻草、树叶等装饰材料,剪刀,托盘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面团、面杖
师:小朋友,今天来了两位朋友。这是谁?面团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师:今天,擀面杖和面团要来玩一玩“面团大变身”的游戏,想看一看吗?
二、尝试擀面
1、教师边念儿歌边擀面,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圆滚滚的面团现在变的怎么样了?
引导幼儿发现面团第一次大变身,从圆滚滚的面团变成扁扁的、不规则形状的面饼,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在不同方向用力不同,会擀出不同形状的面饼。
2、鼓励幼儿大胆擀出一个与老师不一样的面饼,教师与幼儿共同边念儿歌边擀面。
三、想象与欣赏
1、引导幼儿根据面饼形状进行大胆想象。
师:小面团说:让你我变成面饼,一点都难不倒我,我还能再一次大变身。
2、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问: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面饼可以变成什么东西呢?
3、教师示范装饰一种造型。
4、欣赏已装饰好的几幅造型图。
四、创作装饰
幼儿根据自己所擀的面饼进行大胆想象并装饰,教师指导。
五、展示并介绍作品
活动反思:
面团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大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经常在点心店里用橡皮泥制作许多点心,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主题活动。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本次活动中大量的操作机会、探索机会,满足了幼儿极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教师让幼儿通过具体的操作,感知面粉的内部特性。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如何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孩子们不得不停止操作,教师只好请孩子们将面团带回家再进行创作了。
6、大班美术瓶盖玩具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2、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要求:
1、利用废旧物棗各类瓶盖,进行粘贴组合,使其成为各种不同动物、人物等形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3、激发幼儿同情弱小、扶贫帮困的爱心。
教学准备:各类塑料瓶盖、色纸若干、剪刀、彩色笔、胶纸。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出示许多精制的玩具)
瞧!这些是什么?(玩具)这么多好玩又可爱的玩具都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有的小朋友买了新玩具,就把旧玩具扔到了一边不玩了。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很远的一些山区里,那里的小朋友却连玩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很穷,买不起玩具,多可怜呀!
小朋友们,你们听了之后觉得心里怎么样?(很难过很伤心)那我们该怎样去帮助他们,让那里的小朋友也能和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玩玩具,做游戏呢?(幼儿自由讨论)
大家想的主意都很好!可以买玩具,做点心送给他们,但如果我们亲手做一些玩具的话,更能表达我们的心意,对不对?今天老师特意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平时你们随手丢弃的塑料瓶盖,要请大家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把这些废旧物品做成玩具,给山区的小朋友寄去呢?(能)那你准备做什么玩具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名做得又好又快的幼儿来为大家介绍制作的法。
三、教师总结。
1、XX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的办法真好。
2、我们可以取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盖,用胶纸将其中两个或三个瓶盖粘在一起。如果粘的部位不同,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动物或人物形象。
3、再在白纸上画出所需形象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翅膀、尾巴等
。然后剪下来粘在适当的位置,还可以画一些装饰物贴上。
4、做的时候要耐心,粘得牢一些。画的五官及装饰物的大小要根据瓶盖大小而定。左右对称。
四、幼儿再次尝试操作。
你们想不想再做一个玩具,比刚才那个做得更好。
1、幼儿再次操作。
2、提醒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形象,注意粘得要牢固一些。
3、画上去的五官大小适当,装饰物颜色要漂亮。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4、在巡视过程中,对于想象力丰富、制作细致有耐心的幼儿给予肯定。
五、玩瓶盖玩具。
小朋友今天都很认真,制作的玩具真漂亮、真有趣,山区的小朋友见了一定会喜欢的,现在我们去找邮局的叔叔帮我们把玩具给他们寄去吧!(活动结束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