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社会回到大森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选择合适颜色的餐巾纸撕拼贴动物的皮毛。
2、 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继续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各色餐巾纸、固体胶、森林背景、动物形状卡纸、多媒体PPT,抹布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森林背景图,说说喜爱的动物。
师:今天我带大家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看这是哪里?
(是大森林)
提问:这里的树多不多?(所以叫森林。)除了树还有什么?森林里的水是在哪里的?(谁能用更好的词汇来说?)
(这片森林里有许多茂密的树木,还有蓝色的湖泊等。)
提问:可能会有谁住在这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呢?
(狮子、老虎、豹等。)
小结:大森林是动物们最喜欢的家园。
二、 幼儿讨论,了解怎样选择合适颜色的餐巾纸制作动物的皮毛的方法
师:今天我这里有一些动物,你们看他们现在还能回到大森林里去吗?
提问:为什么他们现在回不去了?他们有什么反常的地方?(跟别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他们没有皮毛)
提问:为什么没有皮毛就不能回去呢?
(没有皮毛更容易被别的动物发现;没有皮毛会冻死。)
师:对,动物的皮毛可以保暖,还能保护动物不被发现。
提问: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动物穿上合适的皮毛回到大森林里去呢?
师:对了,我们要为他们做件衣服。可是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没有,我只有各种颜色的餐巾纸,你们能用这些餐巾纸来为它们制作皮毛吗?(能)
师:对了,我们可以用上次制作花瓶的方法。可是,上次我们喜欢用什么颜色就可以贴什么颜色,这次可以随便用吗?(不可以,我们要根据动物的皮毛特点来制作。)
师:你们想先帮助谁来制作衣服呢?
(老虎等)
制作老虎的条纹
提问:你要选择什么颜色的餐巾纸来为老虎做衣服?
(黄色和黑色。)
提问:除了黄色和黑色还可以用什么颜色?
(咖啡色和黑色,有的老虎皮毛颜色深一点,有的老虎皮毛颜色浅一点。)
提问:接下来我应该怎么撕?
(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再粘上去。)
教师撕餐巾纸,并不时拿到老虎身上进行比较:这样可以了吗?
提问:接下来怎么做?
(撕黑色的条纹)
教师示范撕黑色,并比较:这样可以吗?
(太粗了,要再细一点等)
师:老虎身上的黑色条纹很细,所以我们要小心的把餐巾纸撕得细一点。
提问: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动物是条纹皮毛的?(斑马)
提问:斑马身上的条纹跟腿上的条纹一样吗?
(不一样,身上是竖条纹,腿上是横条纹)
提问:初此以外,还有什么不同?
(腿上的花纹更细更短)
重点提问:那怎么才能做出那么细的条纹呢?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用揉搓的方法将纸条变细
(可以将纸条搓成纸条)
小结:原来我们餐巾纸不仅可以撕出细条来做动物的条纹,还可以用搓的方法做更细的条纹。
制作长颈鹿斑纹
师:刚才我们帮条纹动物都想好办法了,接下来我们帮谁做衣服?长颈鹿身上的花纹好象不太一样(是一块一块的斑纹),那我们选择什么颜色来为长颈鹿做衣服?
(咖啡色)
提问:你为什么只选择一种颜色?
(因为这些动物本来就是白色的,只要留出来就可以了。)
提问:那你们看,金钱豹的身上也有斑纹的,他身上的斑纹跟长颈鹿身上的斑纹一样吗?
(不一样,长颈鹿身上的斑纹大,金钱豹身上的花纹小)
师:对,所以我们在做金钱豹的衣服的时候就要更小心,撕得更小一点。
为蛇做皮毛
师:你们看呀,我今天还准备了很多种颜色的餐巾纸呢,你们知道我是为谁准备的吗?
(蛇)
师:对呀,很多种蛇身上的花纹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颜色也不一样。我的这些餐巾纸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小结:我们可以将餐巾纸撕成细条做动物的条纹,我们还能用搓的方法做成更细的条纹,还能用撕大块或小块的花纹来做动物不同大小的斑纹。
三、 幼儿尝试自由选择合适的餐巾纸进行制作
师:现在这些动物们就等着你们为他们穿上合适的皮毛回到大森林。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幼儿是否选择了合适的餐巾纸为动物制作皮毛,撕的方法是否正确。
要求:
1、 你先去找一个你喜欢的动物,然后再为它选择合适的餐巾纸制作皮毛。
2、 根据动物皮毛特点选择合适的餐巾纸,需要多少取多少。
小结:小朋友除了刚才老师说到的方法,还想出了更好的方法等。
四、 交流及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提问:哪些动物回到了大森林?这是谁做的老虎?你们觉得它的皮毛选得合适吗?
(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物皮毛)
提问:这只老虎做得像不像?你为什么把它安排在这里呢?
(因为躲爱这里不会被发现。)
小结:动物们真开心,他们都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皮毛,回到了大森林。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活动氛围很好,幼儿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师幼互动较好,活动目标能较好的达到。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最后环节可以让幼儿参观自己生活的小区或幼儿园,让他们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在实践中感受环境的重要性。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谁的本领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了圆形和方形,并按教师的要求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和方形的物体,发现了很多圆的或方的东西各有各的用处。有的幼儿认为圆的物体比方的物体作用大,有的则认为方的物体比圆的物体作用大,于是经常争论,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辩论中增长知识,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不是单一的,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求异性。
2、能在同伴面前完整说一句话,并尝试学习使用句式:有......有......还有......,既有......又有......,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
3、知道物体有方有圆,轻易分开就不能使用,知道人与人要和和气气才会幸福美满。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不是单一的,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求异性。
难点:能在同伴面前完整说一句话,并尝试学习使用句式:有......有......还有......,既有......又有......,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
2、情景布置:辩论会会场,“圆”、“方”字卡各一。
3、木偶剧道具:方脸爷爷,圆脸奶奶,不同形状的家具;画有圆形和方形物体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伴随《小小智慧树》歌曲《形状娃娃》的音乐,两个胸前分别挂着“圆”、“方”字卡的幼儿,代表“圆圆”和“方方”出场争论:谁的的本领大。
圆圆:我的本领大,轮子、瓶盖、象棋......都是圆的。
方方:我的本领才是最大的,砖头、书本、柜子......都是方的。
二、教师引出辩论话题:究竟谁的本领大。
让分别支持“圆圆”、“方方”的幼儿分开两组进行辩论。幼儿会用完整的语句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出示图片论证:
1.圆(方)形的有……,有……,还有……。
2.× ×既有圆(方)的,又有方(圆)的。
小结:圆圆和方方是好朋友,各有各的本领。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既有方的又有圆的,他们的本领都大。
三、组织幼儿观看木偶剧《方脸和圆脸》并提问:
1.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最后分家了吗?为什么?
2.圆圆和方方究竟谁的本领大?
3.你还能说出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东西吗?
4.教师引导启发幼儿思考: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是啊,生活中的物体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用处,他们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偎的,就像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不能分家一样,缺了一样,就发挥不出它的作用。一个家也一样,爸爸、妈妈和孩子,还有我们大家都要和和气气,生活才会幸福美满,你们说是吗?
四、最后提问:你能利用圆形和方形的本领设计一件有用的物体吗?
教学反思
该活动形式较新颖,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幼儿在热烈的辩论会情景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促进了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求异性,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组织形式上集体讨论和分组辩论相结合,使不同层次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一个环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
3、大班社会活动回到大森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选择合适颜色的餐巾纸撕拼贴动物的皮毛。
2、 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继续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各色餐巾纸、固体胶、森林背景、动物形状卡纸、多媒体PPT,抹布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森林背景图,说说喜爱的动物。
师:今天我带大家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看这是哪里?
(是大森林)
提问:这里的树多不多?(所以叫森林。)除了树还有什么?森林里的水是在哪里的?(谁能用更好的词汇来说?)
(这片森林里有许多茂密的树木,还有蓝色的湖泊等。)
提问:可能会有谁住在这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呢?
(狮子、老虎、豹等。)
小结:大森林是动物们最喜欢的家园。
二、 幼儿讨论,了解怎样选择合适颜色的餐巾纸制作动物的皮毛的方法
师:今天我这里有一些动物,你们看他们现在还能回到大森林里去吗?
提问:为什么他们现在回不去了?他们有什么反常的地方?(跟别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他们没有皮毛)
提问:为什么没有皮毛就不能回去呢?
(没有皮毛更容易被别的动物发现;没有皮毛会冻死。)
师:对,动物的皮毛可以保暖,还能保护动物不被发现。
提问: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动物穿上合适的皮毛回到大森林里去呢?
师:对了,我们要为他们做件衣服。可是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没有,我只有各种颜色的餐巾纸,你们能用这些餐巾纸来为它们制作皮毛吗?(能)
师:对了,我们可以用上次制作花瓶的方法。可是,上次我们喜欢用什么颜色就可以贴什么颜色,这次可以随便用吗?(不可以,我们要根据动物的皮毛特点来制作。)
师:你们想先帮助谁来制作衣服呢?
(老虎等)
制作老虎的条纹
提问:你要选择什么颜色的餐巾纸来为老虎做衣服?
(黄色和黑色。)
提问:除了黄色和黑色还可以用什么颜色?
(咖啡色和黑色,有的老虎皮毛颜色深一点,有的老虎皮毛颜色浅一点。)
提问:接下来我应该怎么撕?
(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再粘上去。)
教师撕餐巾纸,并不时拿到老虎身上进行比较:这样可以了吗?
提问:接下来怎么做?
(撕黑色的条纹)
教师示范撕黑色,并比较:这样可以吗?
(太粗了,要再细一点等)
师:老虎身上的黑色条纹很细,所以我们要小心的把餐巾纸撕得细一点。
提问: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动物是条纹皮毛的?(斑马)
提问:斑马身上的条纹跟腿上的条纹一样吗?
(不一样,身上是竖条纹,腿上是横条纹)
提问:初此以外,还有什么不同?
(腿上的花纹更细更短)
重点提问:那怎么才能做出那么细的条纹呢?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用揉搓的方法将纸条变细
(可以将纸条搓成纸条)
小结:原来我们餐巾纸不仅可以撕出细条来做动物的条纹,还可以用搓的方法做更细的条纹。
制作长颈鹿斑纹
师:刚才我们帮条纹动物都想好办法了,接下来我们帮谁做衣服?长颈鹿身上的花纹好象不太一样(是一块一块的斑纹),那我们选择什么颜色来为长颈鹿做衣服?
(咖啡色)
提问:你为什么只选择一种颜色?
(因为这些动物本来就是白色的,只要留出来就可以了。)
提问:那你们看,金钱豹的身上也有斑纹的,他身上的斑纹跟长颈鹿身上的斑纹一样吗?
(不一样,长颈鹿身上的斑纹大,金钱豹身上的花纹小)
师:对,所以我们在做金钱豹的衣服的时候就要更小心,撕得更小一点。
为蛇做皮毛
师:你们看呀,我今天还准备了很多种颜色的餐巾纸呢,你们知道我是为谁准备的吗?
(蛇)
师:对呀,很多种蛇身上的花纹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颜色也不一样。我的这些餐巾纸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小结:我们可以将餐巾纸撕成细条做动物的条纹,我们还能用搓的方法做成更细的条纹,还能用撕大块或小块的花纹来做动物不同大小的斑纹。
三、 幼儿尝试自由选择合适的餐巾纸进行制作
师:现在这些动物们就等着你们为他们穿上合适的皮毛回到大森林。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幼儿是否选择了合适的餐巾纸为动物制作皮毛,撕的方法是否正确。
要求:
1、 你先去找一个你喜欢的动物,然后再为它选择合适的餐巾纸制作皮毛。
2、 根据动物皮毛特点选择合适的餐巾纸,需要多少取多少。
小结:小朋友除了刚才老师说到的方法,还想出了更好的方法等。
四、 交流及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提问:哪些动物回到了大森林?这是谁做的老虎?你们觉得它的皮毛选得合适吗?
(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物皮毛)
提问:这只老虎做得像不像?你为什么把它安排在这里呢?
(因为躲爱这里不会被发现。)
小结:动物们真开心,他们都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皮毛,回到了大森林。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活动氛围很好,幼儿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师幼互动较好,活动目标能较好的达到。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最后环节可以让幼儿参观自己生活的小区或幼儿园,让他们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在实践中感受环境的重要性。
4、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团结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们乡镇幼儿园还有很多留守孩子,较多的存在隔代爱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感淡薄,还不会和同伴合作、友好相处。《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认为《纲要》对发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述,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取向于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这一幼儿教育的价值。而且其合作的价值在于幼儿能与人共处,认识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纲要》中又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根据实际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歌唱表演,理解团结的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尝试用这种方法学习互助与合作的技能,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和喜悦。
3、初步启发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让幼儿理解团结的含义,在活动中认识合作的意义,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喜悦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 难点:启发幼儿集体意识,萌发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蚂蚁头饰8个;豆粒头饰1个;小老鼠、老爷爷、老奶奶、小妹妹头饰各1个;大萝卜头饰1个;儿歌《拔萝卜》音乐;豆子许多、杯子数个。
幼儿准备:每人准备一把筷子。
教学准备:会唱《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
1、教师讲故事《团结的力量》,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听后回答教师提问:老国王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二、活动过程
1、请幼儿分别操作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
教师引导幼儿折一根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折一把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音乐游戏,进一步理解团结的力量以及合作的喜悦。
(1) 进行音乐游戏《蚂蚁搬豆》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团结的力量。
师生同唱歌曲后提问,引导幼儿总结故事含义,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鼓励孩子要象小蚂蚁一样团结互助。师生共同讨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该如何表演,幼儿分小组表演。再抽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全班展示。
(2) 进行音乐游戏《拔萝卜》的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喜悦.
播放《拔萝卜》CD,引导幼儿理解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幼儿讨论怎样团结?
共同讨论有哪些角色?该如何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完成音乐游戏《拔萝卜》.
3、拓展活动:组织幼儿玩《数豆子》游戏
分别请1名幼儿与3名幼儿到台上比赛数豆子。
引导幼儿分析结果,讨论原因。
4、教师总结
三、结束、延伸活动
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该如何合作?怎样合作最有效?小朋友之间该如何友好相处?
区角活动:
将筷子、豆子、杯子材料放于活动区,便于幼儿随时操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语言表达方面:有大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体验后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听同伴分享总结后才能自己理解总结,幼儿初步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思维品质方面:在折筷子和两次音乐游戏体验后,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映。有一半的孩子反映迅速。
道德品质方面;通过本次活动,我班幼儿初步有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但还不太会把它如何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教师在平时一日活动中多引导。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提炼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儿小组活动中还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特别是个别表现稍微弱一点的孩子给予鼓励,让整个活动能顺利进行。
5、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大带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升入大班,幼儿都愿意带领弟弟妹妹进行活动。究竟怎样做才是有爱心、有责任心、会照顾弟弟妹妹的好哥哥、好姐姐。幼儿并不知晓。通过“大带小”,增加任务意识,尝试按照计划完成任务。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完成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的任务,体验其中的快乐、乐趣,甚至是烦恼。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符号、文字、图画等记录。
2、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体验责任感。
3、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1、纸、笔。
2、事先联系小班。
3、幼儿园简易地图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
一出示图画书。还记得故事的名字吗?故事讲了什么呢?
一野田是好哥哥吗?为什么?
一你愿意当哥哥姐姐吗?小班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有许多地方都不认识,你愿意带他们参观幼儿园吗?你能像野田一样照顾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快乐吗?
(2)讨论:大带小
一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弟弟妹妹都非常小,还没有习惯幼儿园的生活,许多事情都不知道、也不会做,要带好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一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要做些什么事情呢?说些什么话呢?(引导幼儿从安全、情绪等方面考虑。)
一介绍自己,知道弟弟妹妹的班级和名字。
一介绍幼儿园的设施。
一保护好弟弟妹妹,不做危险动作和事情。
(3)记录:参观路线
①出示幼儿园简易地图。
一上面的活动室和教室,你都认识吗?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一请你设计一条“参观线路”。
②分组设计“参观线路”。
一可以用符号、文字、图画等记录,要简单明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
⑧交流讨论,适当修正。
小结:按照设计的“参观线路”,带领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让他们知道更多幼儿园的事情。要像哥哥姐姐一样爱护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感到快乐!
(4)实践:参观幼儿园
①参考流程
A.互相认识:大班幼儿主动介绍自己,询问并知道弟弟妹妹的名字。
B.大班幼儿依次介绍带弟弟妹妹可能去参观的地方。
C.安全提醒。
D.大班幼儿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
②注意事项
A.事先在走廊、楼梯等地方增加教师,以保护幼儿的安全。
B.提醒幼儿慢慢走。
活动延伸:
1、表演区:提供头饰、录音、图画书等,供幼儿表演。
2、语言角:提供图画书让幼儿继续阅读。
活动反思:
外表再阳光的孩子也会出现不良的情绪、阴暗的心理。故事里,野田找回善良、重获自信的经历正是孩子们自我认识、自我修正的心路历程,可能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成长磨难。
6、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合作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必备的要求。“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发展也是很重要的。《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所以我们在幼儿时期就重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也需要幼儿的主体配合。而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探索合作的方法,并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体验合作的快乐,增强团队精神。
2、尝试分析故事,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合作的意义。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合作的意义,萌发合作意识。
活动难点: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掌握合作的技巧。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故事动画)、“好玩的大鞋子”六双、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进入活动室,师幼交流。
“小朋友们好,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先给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客人老师好!”
2、引入动画片,课前猜想:
导语:“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孔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一只猴子,一只鹿,小朋友说一说他们都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那到底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展开:
1、带问题欣赏动画片《猴子和鹿》,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
(1)欣赏故事一、二段,提问:它们要比赛干什么?小朋友们猜一猜谁会获胜?为什么?
(2)欣赏故事第三段, 提问:“小朋友们,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原来爬树摘果子是猴子的强项,所以猴子轻而易举的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3)欣赏故事第四——六段,提问:这一次它们比的什么?谁获胜了?
教师小结:比赛跑步梅花鹿获胜了,因为跑步是梅花鹿的强项,所以这次它获胜了。“
(4)欣赏故事第七、八段,提问:这一次它们又要比赛什么?猜一猜这回谁会获得胜利?
(5)欣赏故事第九、十段,提问“猴子过不了河,梅花鹿够不到桃子,它们俩都在干着急,小朋友帮它们想个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俩可以合作起来完成比赛,那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6)欣赏故事到最后 提问: 猴子和小鹿合作成功了吗?它们是怎样合作的?
教师小结,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领,它们合作起来力量就更大。
2、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观察进一步加深对合作的理解
(1)出示赛艇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大家在电视里见过赛艇比赛吗?赛艇运动员是怎样做得,我们一起学一学?
教师小结:其实每个赛艇运动员的力量都很大,可是赛艇比赛不光需要力气大,更重要的是合作,他们要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2)出示拔河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拔河需要合作吗?怎么合作?
(3)出示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图片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玩跷跷板需要合作吗?为什么?
(4)出示推小车游戏图片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 和谁在合作?
(5)出示桌子,
提问:孩子们看这是什么? 如果把这张桌子搬到对面去,需要合作吗?
(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刚才一个小朋友没有搬动大桌子,几个小朋友合作就把大桌子搬起来了,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
3、讨论:生活中的合作。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开合作。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可以说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体验,进一步感受合作
游戏“好玩的大鞋子”
(1)让幼儿自由结合三人一组,每组一双大鞋子,自由探索练习。
(2)讨论:请成功和没成功的幼儿都讲一讲自己的感想。
(3)教师讲解方法,进一步强调合作,幼儿再自由练习。
(三)结束
小结:孩子们一定要记住,将来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好,为我们今天的合作欢呼“合作力量大”
“好孩子给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亮点1:整个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先明理、后导行的原则。明理:让幼儿先明白道理,首先我们根据故事、图片、这些直观的环节,初步感受合作的含义,了解合作的意义。 然后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合作,真正了解合作力量大。
亮点2:目标和重难点的定突出了具体性的教育和养成。活动过程中完成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亮点3: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快乐的大鞋子”,比较新颖,是从成人拓展训练项目“有轨电车”中得到的灵感,其实有很多的经典游戏都可以充分体现合作,如:蜈蚣竞走、二人三足、卷白菜等,之所以选择“好玩的大鞋子”是因为这个游戏更能充分的将合作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合作,游戏将无法进行,这样的游戏更能让幼儿体会合作的意义。
不足1: 在尝试分析故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上面还有所欠缺。
不足2:教师缺少授课经验,和孩子的互动、交流不太娴熟。
不足3:在幼儿体验这一环节上,“抬桌子”多少有点牵强,没有找到更适合幼儿体验合作的例子。
不足4:在难点突破还有所欠缺。
7、大班安全森林防火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知道森林防火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2、能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强化教育,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引导幼儿与家长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大森林与城市的背景图、插入桌面教具一套、环境保护的VCD、录音机、磁带、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图书活动过程:
一、 启发谈话,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防火期就是从每年3月15日到6月15日为春季森林防火期,9月15日到11月15为森林防火期内,森林防火期,秋季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
二、观看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的VCD课件。森林防火知识——《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经济发展之基。森林是人类最早的故乡,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与森林的关系史、人与森林的变迁史,没有森林就等于没有人类。
2、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以外,还能生产松香、栲胶、紫胶、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还拥有大量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更是不胜枚举。
3、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浸蚀。
4、森林是庞大的氧气制造厂。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氧气。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才能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人们才不会受到缺氧的威胁。
5、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携带各种粉尘的气流遇到森林,风速就会降低,一部分尘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树叶上的绒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
7、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噪声是一种物理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枝叶茂密的树冠,表面粗糙的树干,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减作用。
8、森林是自然界的保健医生。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在光合作用中,叶面上的气孔敞开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随着空气进入叶组织,储存在植物体内;而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气体则是纯净而无毒的。
三、创设情境师:(出示城市背景图)有一只猴子,从森林来到大城市,小猴子非常开心,它为什么很开心?
1、讲述故事、启发提问、讨论:
(1)师讲述第一、二段。提问:小猴子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幼:小猴在大森林里从来不生这种病)(2)医生说最好的药是什么?
2、继续讲述。提问:
(1)小猴子想什么办法让城市里的那些人也吸到森林的空气?
(2)生病的那些人想怎么让城市的空气变新鲜?(启发幼儿讨论,想各种办法)(幼:大烟囱冒烟怎么办?汽车后面排出的尾气有毒怎么办?城市里的人还是这么拥挤,又应该怎么办?)四、完整讲述师:(桌面教具)城里的人到底怎样让空气变新鲜呢?让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放录音<<空气变新鲜了>>)。
五、指导幼儿看《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图书。
幼儿对森林防火的粗浅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如:《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森林火灾的扑救》
活动反思:
一、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两个小朋友春节高兴放鞭炮引起火灾,老师抓住这一生活例子并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在真实情感中感受,更加容易接受。
二、 活动中,就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最后,儿歌结束,让幼儿在歌声中熟记防火知识。
三、要提高幼儿的安全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社会的全体支持。以后我我更加积极的争取到的家长配合,使家长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园的好合作伙伴,为孩子们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