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数学《变成一样多》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
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数字“7”2个。数字“5”2个。数字“3”2个。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
1) 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 为什么?(都是5只)
3) 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蛋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
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 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
1)对,是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
2)那你们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
3)为什么?(都是7只)
4)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贴上相对应的数字7)
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 猴子们也跟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也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
1)这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2)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3、2、3。)
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2.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
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电视,电视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桃子,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3个,第三排是草莓,有4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桃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4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桃子和苹果图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画纸,在我们的画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水彩笔将每组里面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画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活动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老师的点评,我收获很大,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在课上语言的连贯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需要我多多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3、中班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1-10,花生、黄豆等制作的操作卡。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母鸡妈妈请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若干名幼儿坐在门口等待,教师说:“母鸡今天请了一些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我们来数数母鸡家有几张小椅子?”
(2)(请门口的幼儿进教室)师:“请你们做下来吧”一个客人做一把小椅子,七个客人坐六把,,够吗?怎样变得一样多?
(3)母鸡想出办法:搬来一把小椅子,请七个小朋友坐下.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样多.(上台幼儿回座位)
2.数豆豆
(1)师:看看今天母鸡给客人们准备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呢?(一一出示花生、黄豆等)
师:这么多好东西啊,看得我都想吃了,可是母鸡妈妈说要考考你们,只要做对了她出的题目就能得到她的礼物。
(2)(出示实物卡)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左边是数字几?右边有几个豆豆?他们是不是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变得一样多?
(3)请个别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豆豆变得跟数字一样多的? (丰富词汇添上)
3.小组操作
(1)师:你们看你们的桌子上有母鸡出的难题,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
(2)教师讲述要求
师:我们看到卡片上有双面胶,我们首先要把双面胶上的白色撕下来放在中间的盒子里然后找到跟你卡片上一样的豆豆进行操作。
(3)幼儿操作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
5.经验提升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的添上的方法使数字和豆豆变得一样多,其实除了这个方法外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减去,我们看这张卡片,(出示卡片)上面是数字几?右边有几个豆豆啊?我们可以去掉几个豆豆?这样就变成一样多了。
幼儿开始挑战游戏。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4、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数学《变成一样多》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5)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
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5、中班数学公开课变成一样多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在活动中,通过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骰子,蜡笔, 小鱼若干,管子人手一根;操作材料若干份。
活动流程:
一、出示大骰子,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出示骰子问:"这是什么?知道怎样玩的吗?"(认识数字)
2、师:那我们一起来用玩骰子来玩个游戏吧。
二、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一)游戏一:晒小鱼(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1、老师讲解"晒小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老师和个别幼儿掷骰子,玩"晒小鱼"游戏。
3、思考:怎样才能让红色鱼和蓝色鱼变成一样多?
(二)游戏二:变小鱼(幼儿尝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
1、掷骰子:老师晒小鱼
2、掷骰子:幼儿晒小鱼
3、想办法把小鱼变成与老师的小鱼一样多。(丰富词"添上"或"去掉")小结:你们的办法真好,原来我们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就能把不一样多东西的变成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出示材料,讲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四、活动结束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