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
2.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毛绒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长耳朵、小鸭了黄脚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长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
(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
(2)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3.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宝宝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操作PPT,讲述故事。
(3)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故事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分配角色,其余幼儿做小狐狸,边找边讲述: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头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条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树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花丛中有两只黄色的小脚丫,找到了,小鸭子躲在花丛中。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小草后面有个长长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后面。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躲到哪里去了呢?没找到。
6.出示绘本,引发幼儿阅读的欲望教师:《藏在哪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本书宝宝里面,我们一起回教室和同伴们分享吧!
活动反思:
《藏在哪里了》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以“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兴趣很高。
在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讲述:XX藏在XX的后面或里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与孩子互动中,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些。
2、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藏在哪里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对画面主要内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图连贯讲述存在困难。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藏在哪里了》,通过观察画面,运用新的讲述方法学习完整连贯地讲述,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引导性有效结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2.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2.《藏在哪里了》绘本PPT课件、 捉迷藏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观察画面根据动物特征找到动物。
活动难点:
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幼谈话。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2.导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呀?那谁会和它们一起捉迷藏呢?
(二)解读图画书。
1.观察PPT画面2-7页,感知故事开始部分。
2. 自主阅读图书卡片,能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3. 结合PPT画面8-12页,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谁?它藏在哪里? 可是“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藏到哪里去了呢?”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
(三)讲述图画书。
1.教师引导语。
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一起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 师幼随PPT完整讲述故事。
(四)师幼游戏。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谁来藏、谁来找呢?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感知更多小动物的显著特征。
2.组织幼儿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活动反思:
《藏在哪里了》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以 “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兴趣很高。
在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讲述:XX藏在XX的后面或里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与孩子互动中,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些。
3、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
2.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毛绒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长耳朵、小鸭了黄脚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长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
(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
(2)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3.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宝宝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操作PPT,讲述故事。
(3)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故事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分配角色,其余幼儿做小狐狸,边找边讲述: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头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条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树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花丛中有两只黄色的小脚丫,找到了,小鸭子躲在花丛中。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小草后面有个长长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后面。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躲到哪里去了呢?没找到。
6.出示绘本,引发幼儿阅读的欲望教师:《藏在哪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本书宝宝里面,我们一起回教室和同伴们分享吧!
活动反思:
《藏在哪里了》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以“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兴趣很高。
在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讲述:XX藏在XX的后面或里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与孩子互动中,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些。
4、小班绘本活动藏在哪里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
2.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毛绒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长耳朵、小鸭了黄脚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长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
(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
(2)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3.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宝宝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操作PPT,讲述故事。
(3)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故事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分配角色,其余幼儿做小狐狸,边找边讲述: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头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条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树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花丛中有两只黄色的小脚丫,找到了,小鸭子躲在花丛中。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小草后面有个长长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后面。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躲到哪里去了呢?没找到。
6.出示绘本,引发幼儿阅读的欲望教师:《藏在哪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本书宝宝里面,我们一起回教室和同伴们分享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的前半部分,首先我通过问孩子捉迷藏的方法导入,再与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们的特征,但在与孩子去发现、寻找小动物的时候,可能我的语言在指导幼儿发现时需要更加情景化,更富有逻辑性些。在一些寻找小动物的环节时,本身我无意间发现可以让孩子学一学:“你真聪明”这句话,但在后面的环节却因为紧张而略过了。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很兴奋,但我在与幼儿讲解该藏在哪里时,应该说清楚,对于部分幼儿第一次没有藏到应该藏得地方时,对于藏对的幼儿应该给予鼓励,让幼儿在第二次藏起来时能藏对地方。而且对于玩游戏的积极性每个人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我的语言,表情,动作更亲和些、更有趣些,我要做的是把每个人的情绪都充分调动起来,让大家玩起来更投入,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