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艺术糖糖与果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2、学习包糖(用报纸包物品)的方法,能用颜料涂抹、装饰糖果。
3、知道不乱扔糖纸。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2-3种不同的糖。
2、做“糖果”用的可乐罐、薯片罐,饰品盒、药品盒等,足够的废报纸、颜料、画笔、桌布。
3、布置糖果小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宝宝有个家,请你们剥开自己带来的糖果的糖纸,为糖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家,放入糖果小屋。
2、糖果家的宝宝可真多呀!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糖宝宝?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等,有硬的有软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颜色的,有不同图案的糖纸等等。
(二)产生兴趣。
小糖果们想要个糖果爸爸,这个糖果爸爸呀,比别的糖果都大,比别的糖果都甜,比别的糖果都精神!我们一起来做超级大的糖果爸爸吧!
(三)制作“糖果爸爸”。
1、教师演示用报纸卷包罐子:将“糖果”(罐子)包入“糖纸”(报纸),然后紧握中间,将两头拧紧。
2、幼儿自己尝试把“糖果”包起来,尽量包的严实。
3、幼儿大胆的在自己做的“糖果爸爸”的“衣服”上涂抹颜料,注意良好作画习惯的培养。
4、建议幼儿把制作好的“糖果爸爸”晾干,观察周围环境,想想放在哪儿比较容易干。
(四)尝尝甜甜的糖果。
1、大家一起来吃糖。尝一尝甜不甜,闻一闻香不香。
2、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变小了)
3、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五)给糖果穿花衣裳。
1、请幼儿将吃完的糖纸贴在桌上的“糖果小屋”内。
2、幼儿与教师一同把糖果小屋“搬”进墙上大屋。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自己制作一颗“糖”。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对糖果特别喜爱,一说到糖果他们都是激动无比。因此我组织了一次专门的艺术活动《糖果的种类》。活动一开始我以谈话导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糖果,勾起幼儿对糖果的回忆,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幼儿对糖果都有一定的经验,能从糖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多方面进行感知。接着教师出示了自己事先做好的糖果,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纷纷表示“老师好厉害,竟然能自己做一个糖果”,在欣赏教师制作的糖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强烈欲望。
2、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分果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能按颜色形状分类故制定此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2、情感目标:感受秋天水果多。
3、技能目标: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每人发一套水果图片(红苹果、黄香蕉、黄梨子、橙黄橘子、广柑、绿色葡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秋姑娘送礼物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发给幼儿每人一套水果图片,集体复习认识水果。
2、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颜色分类。
3、让幼儿说出分类结果。
三、结束部分:
教师检查幼儿的分类结果表扬幼儿。
四、延伸部分:
告诉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水果市场认识各种水果。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按形状分类时有部分幼儿不够正确教师要引导幼儿分类。
2、在分类过程中要幼儿感受到秋天是水果很多的季节。
3、小班社会分果果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能按颜色形状分类故制定此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2、情感目标:感受秋天水果多。
3、技能目标: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每人发一套水果图片(红苹果、黄香蕉、黄梨子、橙黄橘子、广柑、绿色葡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秋姑娘送礼物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发给幼儿每人一套水果图片,集体复习认识水果。
2、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颜色分类。
3、让幼儿说出分类结果。
三、结束部分:教师检查幼儿的分类结果表扬幼儿。
四、延伸部分:告诉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水果市场认识各种水果。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按形状分类时有部分幼儿不够正确教师要引导幼儿分类。
2、在分类过程中要幼儿感受到秋天是水果很多的季节。
4、小班艺术糖糖与果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2、学习包糖(用报纸包物品)的方法,能用颜料涂抹、装饰糖果。
3、知道不乱扔糖纸。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2-3种不同的糖。
2、做“糖果”用的可乐罐、薯片罐,饰品盒、药品盒等,足够的废报纸、颜料、画笔、桌布。
3、布置糖果小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宝宝有个家,请你们剥开自己带来的糖果的糖纸,为糖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家,放入糖果小屋。
2、糖果家的宝宝可真多呀!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糖宝宝?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等,有硬的有软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颜色的,有不同图案的糖纸等等。
(二)产生兴趣。
小糖果们想要个糖果爸爸,这个糖果爸爸呀,比别的糖果都大,比别的糖果都甜,比别的糖果都精神!我们一起来做超级大的糖果爸爸吧!
(三)制作“糖果爸爸”。
1、教师演示用报纸卷包罐子:将“糖果”(罐子)包入“糖纸”(报纸),然后紧握中间,将两头拧紧。
2、幼儿自己尝试把“糖果”包起来,尽量包的严实。
3、幼儿大胆的在自己做的“糖果爸爸”的“衣服”上涂抹颜料,注意良好作画习惯的培养。
4、建议幼儿把制作好的“糖果爸爸”晾干,观察周围环境,想想放在哪儿比较容易干。
(四)尝尝甜甜的糖果。
1、大家一起来吃糖。尝一尝甜不甜,闻一闻香不香。
2、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变小了)
3、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五)给糖果穿花衣裳。
1、请幼儿将吃完的糖纸贴在桌上的“糖果小屋”内。
2、幼儿与教师一同把糖果小屋“搬”进墙上大屋。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自己制作一颗“糖”。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对糖果特别喜爱,一说到糖果他们都是激动无比。因此我组织了一次专门的艺术活动《糖果的种类》。活动一开始我以谈话导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糖果,勾起幼儿对糖果的回忆,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幼儿对糖果都有一定的经验,能从糖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多方面进行感知。接着教师出示了自己事先做好的糖果,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纷纷表示“老师好厉害,竟然能自己做一个糖果”,在欣赏教师制作的糖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强烈欲望。
5、小班语言分果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2、感受秋天水果多。
3、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分类的快乐。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每人发一套水果图片(红苹果、黄香蕉、黄梨子、橙黄橘子、广柑、绿色葡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秋姑娘送礼物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1、发给幼儿每人一套水果图片,集体复习认识水果。
2、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颜色分类。
3、让幼儿说出分类结果。
三、结束部分:教师检查幼儿的分类结果表扬幼儿。
四、延伸部分:告诉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水果市场认识各种水果。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按形状分类时有部分幼儿不够正确教师要引导幼儿分类。
2、在分类过程中要幼儿感受到秋天是水果很多的季节。
6、小班游戏炸果果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期是幼儿各种能力和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他们经历了从学会爬到学会走的这样一个必经的阶段。而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动作发展还处在发展阶段,动作还不十分的协调。要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首先要激发他们喜欢体育活动的情感。在新《纲要》中也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游戏则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之中。因此,我设计了体育游戏:炸果子。让幼儿以炸果子的角色参与活动,通过小纸棒的帮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练习手臂、(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眼、钻、翻协调一致的活动。同时,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练习钻、翻的技能,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
根据新《纲要》精神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纸棒,体验游戏的乐趣,练习钻、翻。
2、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手、纸棒、眼、头、手臂的关系,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长约50厘米的纸制彩棒。
【活动过程】
1、教师让幼儿自己找一个伙伴,两人组成一组。
2、小朋友二人一组,手拿纸棒的两端,两根纸棒成平行状;3、游戏开始,两个小朋友一起念儿歌:"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你开,我开,哗啦过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时,两只手臂有节奏的左右摆动,念"你开,我开"时,两个小朋友同时举起同侧的一根小棒,念哗啦时,两人的头同时从举起的纸棒下面钻过去,这时两人背对背站立。小朋友再念第二遍儿歌,用同样的方法再翻回来,这时两人面对面站立。
【活动反思】
本游戏难度适合中班幼儿,幼儿用安全、好玩的彩色纸棒做游戏,幼儿很感兴趣,充分利用了活动器械,锻炼了孩子钻、翻的基本动作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提高了机体的协调能力,同时,我也感到自己在活动的设计中,忽视了对个幼儿表现的估计,活动中虽发现了个别幼儿的表现,也试着引导,但为照顾全体幼儿的活动,降低了对个别幼儿的要求,以后值得加强注意。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勇敢地、不怕冷地参加体育活动。
2、听信号进行走、跑、跳的动作练习,发展幼儿灵活的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
2、检查幼儿的穿戴。
活动过程:
1、 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动作练习,并听老师数1~10,当数到10的时候教师说:"结冰"。全体幼儿就不动了。
2、老师说:"冰化了!"幼儿散开继续自由做动作,如此重复游戏。
3、 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变换口令,如"两人结冰",此时幼儿必须两人在一起,身体的某一部分接触,表示冻结在一起了。
规则:
老师说"结冰"时,幼儿必须停止各种动作,原地不动。谁动了,停止游戏一次。
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扮雪花,分散在场地上;老师扮北风,站在场地中间。游戏开始,老师领着小朋友们小跑步,同时发出"呼呼"的声音,声音有大有小。声音小表示风小,小朋友们就慢跑;声音大表示风大,小朋友们就快跑。老师说:"风停了!"大家就站着不动。老师喊:"太阳出来了!"小朋友们马上蹲下,表示雪花融化了。休息一会儿,游戏再进行 。谁不照口令做,谁就站在一边,暂停一次游戏。
规则:
动作错误者,暂停游戏一次。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活动反思】
本游戏难度适合中班幼儿,幼儿用安全、好玩的彩色纸棒做游戏,幼儿很感兴趣,充分利用了活动器械,锻炼了孩子钻、翻的基本动作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提高了机体的协调能力,同时,我也感到自己在活动的设计中,忽视了对个幼儿表现的估计,活动中虽发现了个别幼儿的表现,也试着引导,但为照顾全体幼儿的活动,降低了对个别幼儿的要求,以后值得加强注意。
7、小班音乐分果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2、情感目标:感受秋天水果多。
3、技能目标: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颜色、形状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每人发一套水果图片(红苹果、黄香蕉、黄梨子、橙黄橘子、广柑、绿色葡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秋姑娘送礼物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发给幼儿每人一套水果图片,集体复习认识水果。
2、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颜色分类。
3、让幼儿说出分类结果。
三、结束部分:
教师检查幼儿的分类结果表扬幼儿。
四、延伸部分:
告诉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水果市场认识各种水果。[.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按形状分类时有部分幼儿不够正确教师要引导幼儿分类。
2、在分类过程中要幼儿感受到秋天是水果很多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