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我会自己吃教案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班教案 > 小班说课稿

小班主题我会自己吃教案反思

时间:2022-06-21 13:38:26

小班主题我会自己吃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小班说课稿的您有所帮助。

1、小班主题我会自己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吃饭、吃点心,培养独立进餐的习惯。

  2、了解饭菜的营养,懂得样样菜都要吃。

  3、体验自己吃饭后的成功感。

  活动依据

  因为我班是新小班,大多数幼儿没进过托班,他们在家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在,到了幼儿园怎样才能融入到集体中来呢?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要面对的难题。入园第一天,午餐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依次进入午餐室,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饭菜时,有一半小朋友会自己学着拿小勺吃,但也有很多望着不肯动手,还不时地哭着喊爸爸妈妈。老师和阿姨们只能连哄带骗地喂他们吃。看到他们吃饭时的样子,我就想何不开展学吃饭的活动。我们依据生活活动的特点和小班的年龄特点,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动手能力。同时,我们也提倡家园互动。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与幼儿园一致,做到真正地互动和协调。

  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

  环境的创设

  一、区角环境的创设

  1、投放小娃娃、小动物,让幼儿练习喂饭。

  2、提供彩泥和各种制作工具,让幼儿尝试着做小面点。

  3、创设娃娃家,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己做饭、做菜,喂小娃娃。

  二、墙面环境的创设

  1、在墙面上创设“我吃得真棒”的布置,当幼儿哪天饭菜都吃完时,在相应的船上贴上一个红五星,比一比看谁的小船内红五星最多。在此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自己吃饭饿快乐和自豪。

  2、在墙面上,展示幼儿需要吃进肚子的食物,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学习样样东西都要吃。

  家园共育

  一、运用调查卷,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家的吃饭情况,向家长传递有关我们这个活动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等,让家长在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

  二、通过开家长会,交流在家如何指导孩子自己吃饭,用什么方法最好等。从而让家长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启发,丰富指导的方法。

  三、通过“亲子栏”向家长传递有关幼儿“我会自己吃”方面的目标、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相关的儿歌、故事、等。让家长能充分的了解幼儿的活动,并对教师开展的活动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日常指导

  1、在用餐前,让幼儿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

  2、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用餐情况,并针对个别幼儿的表现加以适时地指导。

  3、对于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方法,如挑食的可以让幼儿一点一点地吃,争取一天进步一点点;对于吃饭要人喂的孩子,可以运用一些小小的奖励来激起他们的兴趣等。

  主要活动

  (一)预设活动

  1、生活活动:我爱吃的菜

  2、生活活动:我不挑食

  3、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

  4、生活活动:我吃的真棒

  5、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

  6、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

  (二)与其他活动的整合

  1、游戏活动

  (1)角区活动中,引导幼儿喂娃娃、做面条和小面点等。

  (2)开设角色游戏“点心店”,引导幼儿做各种小点心。

  2、学习活动

  (1)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

  (2)手工——撕面条

  (3)谈话——我爱吃的东西

  (4)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

  (5)故事——我会自己吃饭

  (6)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

  (7)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案例

  (一)生活活动:我不挑食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支持方式:

  1、教师讲故事<挑食的小豆豆>

  2、让幼儿讨论小豆豆为什么生病了,如果想不生病那该怎么办.

  3、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知道不挑食的小朋友就会健健康康的,不会生病.

  4、活动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5、延伸活动:让家长配合做一个调查报告。

  (二)生活活动:我爱吃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在同伴前能大胆讲述。

  2、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

  支持方式:

  1、教师询问幼儿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

  2、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的回答。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

  4、请幼儿家长配合,填好调查问卷。

  (三)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

  活动目标:

  1、进餐完毕能将饭桌收拾干净,锻炼其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支持方式:

  1、情景表演,请两幼儿表演吃饭后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把桌子弄的很脏,饭菜撒了一桌一地,另一个小朋友吃饭时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桌子上干干净净的。)

  2、幼儿与同伴交谈两幼儿的表现,请个别幼儿讲述两幼儿那个对,那个错,小朋友应怎样做。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幼儿吃饭时自己动手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保持桌面的干净。

  4、轻轻的拿放餐具并将餐具归类放在指定处。

  (四)生活活动:我吃得真棒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在用餐时吃得又快又干净,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支持方式:

  1、教师出示小船和个别幼儿的照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向幼儿询问,怎样才能做吃饭小能手。

  3、教师小结,吃得又好又干净的幼儿才能做小能手,可以贴上五角星。

  4、张贴每一位幼儿的小船,鼓励幼儿争做吃饭小能手。

  (五)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菜的种类。

  2、引导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支持方式:

  1、教师展示各种蔬菜、荤菜等的图样,给幼儿观看。

  2、发调查卷了解幼儿对菜的挑食情况

  3、鼓励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六)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能安静、愉快地就餐,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支持方式:

  一、情景感知:“吃饭的时间到了!”食堂的阿姨把一盆盆菜端到桌上时,可是丁丁却托着下巴,对饭菜毫无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说,丁丁就是不想吃,不肯吃,勉强吃一口,还要吐出来。

  二、师生讨论:“丁丁这样好不好啊?(不好)“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放在桌上,你们开心吧?(开心)那你们要不要学丁丁呀?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开开心心的吃!

  (七)学习活动: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要自己吃饭的道理。

  2、能引导孩子学习简单的儿歌表演。

  活动准备:教具图一张、儿歌录音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教师请幼儿欣赏一首儿歌的录音,让幼儿听一听儿歌里面都讲了些什么。

  2、感知儿歌的内容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3)出示教具图,请幼儿看看图片中的哥哥是怎么吃饭的。

  (4)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学习。

  (5)请幼儿分组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表演请幼儿模仿吃饭的样子,并在集体面前表演。

  4、延伸活动让孩子把儿歌表演给家长看,要学会自己独立地用餐。

  (八)学习活动:手工——撕面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撕纸的技能。

  2、通过活动,引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手工纸、小篮子、布娃娃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呀?”(教师出示布娃娃,激发孩子的兴趣)

  2、教师讲解示范

  (1)小妹妹肚子饿极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她呢?

  (2)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来帮助妹妹。

  (3)教师示范撕面条的方法,请幼儿仔细地看。

  (4)要求幼儿把面条撕得又细又长。

  3、鼓励幼儿积极地帮妹妹撕面条

  (1)教师让幼儿把面条放在面前的小篮子里,不乱丢。

  (2)帮妹妹做的好吃一点。

  (3)教师指导胆子小的幼儿,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4、喂妹妹吃面条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预计问题:幼儿由于手指机能没有发育好,所以在撕的过程中,会出现纸条太粗的问题。

  应对措施:教师在进行示范时,强调妹妹要吃细长的面条,不然,她会不高兴的。

  (九)学习活动:谈话——我爱吃的东西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样样东西都要吃的道理。

  2、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说话,并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说话。

  活动过程:

  1、 导入主题师:我们来念一首新学的儿歌,好吗?

  2、谈话:你最爱吃什么菜,告诉大家好吗?

  (1)教师告诉幼儿自己爱吃的东西。

  (2)请大胆举手的幼儿回答教师的提问。

  (3)鼓励个别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话。

  3、教师总结幼儿的谈话我们小朋友要做到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长得高、长得棒。

  (十)学习活动: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

  活动目标:

  1、 幼儿初步学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通过儿歌,感染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1、你喜欢吃什么?

  2、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吃什么吗?(白米饭、红烧肉、绿青菜、胡萝……)

  二、教师示范念儿歌

  1、儿歌后提问:儿歌里讲了什么?

  2、学习儿歌我们小朋友是否样样东西都要吃?试着编儿歌。

  (十一)学习活动:故事:我会自己吃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自己吃饭的愿望;

  2、初步学习正确使用调羹的方法。

  重点:演示握调羹的正确方法;

  难点:能喜欢自己吃饭。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2、老师示范吃饭

  1)提示幼儿正确握调羹;

  2)一口饭,一口菜;

  3)身体靠近桌子;

  4)饭菜全吃完。

  5)检查一下,台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十二)学习活动: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圆形;

  2、引起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重点:能左弯弯、右弯弯,连接成一个圆;

  难点:指导幼儿圆圈能合拢。

  活动过程:

  一、演示与讨论

  1、开饭罗!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引导幼儿从颜色上,分辨说出名称。

  2、左弯弯,右弯弯,画颗青菜真好吃。(老师用绿色蜡笔在纸上画个圆)

  3、啊呜啊呜!咽下肚。(画到封闭圆口时,表示咽下肚)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画圆圈时,要封闭;

  2、“吃饭要轻声,闭着小嘴嚼饭菜“引导幼儿安静画画。

  三、引导评价模拟吃饭,介绍自己画的蔬菜。

  (十三)学习活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重点:演示正确的用餐方法。

  难点: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活动过程:

  4、出示大公鸡头饰,引起兴趣;

  5、教师讲述故事;

  6、教师示范正确的用餐方法

  1)提醒幼儿吃饭时要专心,不要东张西望;

  2)身体靠近桌子;

  3)一手扶住碗,一手拿起勺;

  4)一口饭,一口菜交替着吃;

  5)饭菜全吃完。

  4、检查一下,桌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5、再听故事一遍。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的吃饭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像路夏小朋友,刚开始他总是不愿自己动手的,后来,我让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帮助她,喂他吃饭,这样一来,他会觉得让别人喂很难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对我说:“老师,今天我不要别人喂,我会自己吃。”听到他说这话,我真为他的懂事而高兴,我赶紧对他 说:“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师给你一个五角星。”果然,这一次他吃得很好。为了兑现我对他的承诺,把五角星贴在了他的额头上。从此,路夏改变了吃饭的坏习惯,每次自己动手,再也不要老师和阿姨喂她了。这样有进步的孩子真不少,有些在家不肯吃饭的孩子,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开家长会,进行了有目的的教育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家长们陆续向我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家已能自己吃饭了。看到家长们脸上逐渐绽开的笑容,我们心里也乐呵呵的。我想,孩子的行为是具有模仿性的,而且他们的求胜心很强。如果你去观察和正确地引导,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有默默去耕耘,才会有收获。

2、小班主题我会自己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吃饭、吃点心,培养独立进餐的习惯。

  2、了解饭菜的营养,懂得样样菜都要吃。

  3、体验自己吃饭后的成功感。

  活动依据

  因为我班是新小班,大多数幼儿没进过托班,他们在家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在,到了幼儿园怎样才能融入到集体中来呢?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要面对的难题。入园第一天,午餐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依次进入午餐室,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饭菜时,有一半小朋友会自己学着拿小勺吃,但也有很多望着不肯动手,还不时地哭着喊爸爸妈妈。老师和阿姨们只能连哄带骗地喂他们吃。看到他们吃饭时的样子,我就想何不开展学吃饭的活动。我们依据生活活动的特点和小班的年龄特点,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动手能力。同时,我们也提倡家园互动。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与幼儿园一致,做到真正地互动和协调。

  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

  环境的创设

  一、区角环境的创设

  1、投放小娃娃、小动物,让幼儿练习喂饭。

  2、提供彩泥和各种制作工具,让幼儿尝试着做小面点。

  3、创设娃娃家,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己做饭、做菜,喂小娃娃。

  二、墙面环境的创设

  1、在墙面上创设“我吃得真棒”的布置,当幼儿哪天饭菜都吃完时,在相应的船上贴上一个红五星,比一比看谁的小船内红五星最多。在此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自己吃饭饿快乐和自豪。

  2、在墙面上,展示幼儿需要吃进肚子的食物,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学习样样东西都要吃。

  家园共育

  一、运用调查卷,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家的吃饭情况,向家长传递有关我们这个活动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等,让家长在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

  二、通过开家长会,交流在家如何指导孩子自己吃饭,用什么方法最好等。从而让家长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启发,丰富指导的方法。

  三、通过“亲子栏”向家长传递有关幼儿“我会自己吃”方面的目标、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相关的儿歌、故事、等。让家长能充分的了解幼儿的活动,并对教师开展的活动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日常指导

  1、在用餐前,让幼儿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

  2、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用餐情况,并针对个别幼儿的表现加以适时地指导。

  3、对于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方法,如挑食的可以让幼儿一点一点地吃,争取一天进步一点点;对于吃饭要人喂的孩子,可以运用一些小小的奖励来激起他们的兴趣等。

  主要活动

  (一)预设活动

  1、生活活动:我爱吃的菜

  2、生活活动:我不挑食

  3、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

  4、生活活动:我吃的真棒

  5、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

  6、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

  (二)与其他活动的整合

  1、游戏活动

  (1)角区活动中,引导幼儿喂娃娃、做面条和小面点等。

  (2)开设角色游戏“点心店”,引导幼儿做各种小点心。

  2、学习活动

  (1)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

  (2)手工——撕面条

  (3)谈话——我爱吃的东西

  (4)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

  (5)故事——我会自己吃饭

  (6)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

  (7)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案例

  (一)生活活动:我不挑食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支持方式:

  1、教师讲故事<挑食的小豆豆>

  2、让幼儿讨论小豆豆为什么生病了,如果想不生病那该怎么办.

  3、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知道不挑食的小朋友就会健健康康的,不会生病.

  4、活动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5、延伸活动:让家长配合做一个调查报告。

  (二)生活活动:我爱吃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在同伴前能大胆讲述。

  2、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

  支持方式:

  1、教师询问幼儿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

  2、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的回答。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

  4、请幼儿家长配合,填好调查问卷。

  (三)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

  活动目标:

  1、进餐完毕能将饭桌收拾干净,锻炼其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支持方式:

  1、情景表演,请两幼儿表演吃饭后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把桌子弄的很脏,饭菜撒了一桌一地,另一个小朋友吃饭时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桌子上干干净净的。)

  2、幼儿与同伴交谈两幼儿的表现,请个别幼儿讲述两幼儿那个对,那个错,小朋友应怎样做。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幼儿吃饭时自己动手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保持桌面的干净。

  4、轻轻的拿放餐具并将餐具归类放在指定处。

  (四)生活活动:我吃得真棒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在用餐时吃得又快又干净,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支持方式:

  1、教师出示小船和个别幼儿的照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向幼儿询问,怎样才能做吃饭小能手。

  3、教师小结,吃得又好又干净的幼儿才能做小能手,可以贴上五角星。

  4、张贴每一位幼儿的小船,鼓励幼儿争做吃饭小能手。

  (五)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菜的种类。

  2、引导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支持方式:

  1、教师展示各种蔬菜、荤菜等的图样,给幼儿观看。

  2、发调查卷了解幼儿对菜的挑食情况

  3、鼓励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六)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能安静、愉快地就餐,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支持方式:

  一、情景感知:“吃饭的时间到了!”食堂的阿姨把一盆盆菜端到桌上时,可是丁丁却托着下巴,对饭菜毫无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说,丁丁就是不想吃,不肯吃,勉强吃一口,还要吐出来。

  二、师生讨论:“丁丁这样好不好啊?(不好)“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放在桌上,你们开心吧?(开心)那你们要不要学丁丁呀?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开开心心的吃!

  (七)学习活动: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要自己吃饭的道理。

  2、能引导孩子学习简单的儿歌表演。

  活动准备:教具图一张、儿歌录音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教师请幼儿欣赏一首儿歌的录音,让幼儿听一听儿歌里面都讲了些什么。

  2、感知儿歌的内容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3)出示教具图,请幼儿看看图片中的哥哥是怎么吃饭的。

  (4)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学习。

  (5)请幼儿分组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表演请幼儿模仿吃饭的样子,并在集体面前表演。

  4、延伸活动让孩子把儿歌表演给家长看,要学会自己独立地用餐。

  (八)学习活动:手工——撕面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撕纸的技能。

  2、通过活动,引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手工纸、小篮子、布娃娃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呀?”(教师出示布娃娃,激发孩子的兴趣)

  2、教师讲解示范

  (1)小妹妹肚子饿极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她呢?

  (2)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来帮助妹妹。

  (3)教师示范撕面条的方法,请幼儿仔细地看。

  (4)要求幼儿把面条撕得又细又长。

  3、鼓励幼儿积极地帮妹妹撕面条

  (1)教师让幼儿把面条放在面前的小篮子里,不乱丢。

  (2)帮妹妹做的好吃一点。

  (3)教师指导胆子小的幼儿,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4、喂妹妹吃面条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预计问题:幼儿由于手指机能没有发育好,所以在撕的过程中,会出现纸条太粗的问题。

  应对措施:教师在进行示范时,强调妹妹要吃细长的面条,不然,她会不高兴的。

  (九)学习活动:谈话——我爱吃的东西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样样东西都要吃的道理。

  2、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说话,并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说话。

  活动过程:

  1、 导入主题师:我们来念一首新学的儿歌,好吗?

  2、谈话:你最爱吃什么菜,告诉大家好吗?

  (1)教师告诉幼儿自己爱吃的东西。

  (2)请大胆举手的幼儿回答教师的提问。

  (3)鼓励个别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话。

  3、教师总结幼儿的谈话我们小朋友要做到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长得高、长得棒。

  (十)学习活动: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

  活动目标:

  1、 幼儿初步学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通过儿歌,感染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1、你喜欢吃什么?

  2、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吃什么吗?(白米饭、红烧肉、绿青菜、胡萝……)

  二、教师示范念儿歌

  1、儿歌后提问:儿歌里讲了什么?

  2、学习儿歌我们小朋友是否样样东西都要吃?试着编儿歌。

  (十一)学习活动:故事:我会自己吃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自己吃饭的愿望;

  2、初步学习正确使用调羹的方法。

  重点:演示握调羹的正确方法;

  难点:能喜欢自己吃饭。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2、老师示范吃饭

  1)提示幼儿正确握调羹;

  2)一口饭,一口菜;

  3)身体靠近桌子;

  4)饭菜全吃完。

  5)检查一下,台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十二)学习活动: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圆形;

  2、引起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重点:能左弯弯、右弯弯,连接成一个圆;

  难点:指导幼儿圆圈能合拢。

  活动过程:

  一、演示与讨论

  1、开饭罗!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引导幼儿从颜色上,分辨说出名称。

  2、左弯弯,右弯弯,画颗青菜真好吃。(老师用绿色蜡笔在纸上画个圆)

  3、啊呜啊呜!咽下肚。(画到封闭圆口时,表示咽下肚)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画圆圈时,要封闭;

  2、“吃饭要轻声,闭着小嘴嚼饭菜“引导幼儿安静画画。

  三、引导评价模拟吃饭,介绍自己画的蔬菜。

  (十三)学习活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重点:演示正确的用餐方法。

  难点: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活动过程:

  4、出示大公鸡头饰,引起兴趣;

  5、教师讲述故事;

  6、教师示范正确的用餐方法

  1)提醒幼儿吃饭时要专心,不要东张西望;

  2)身体靠近桌子;

  3)一手扶住碗,一手拿起勺;

  4)一口饭,一口菜交替着吃;

  5)饭菜全吃完。

  4、检查一下,桌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5、再听故事一遍。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的吃饭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像路夏小朋友,刚开始他总是不愿自己动手的,后来,我让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帮助她,喂他吃饭,这样一来,他会觉得让别人喂很难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对我说:“老师,今天我不要别人喂,我会自己吃。”听到他说这话,我真为他的懂事而高兴,我赶紧对他 说:“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师给你一个五角星。”果然,这一次他吃得很好。为了兑现我对他的承诺,把五角星贴在了他的额头上。从此,路夏改变了吃饭的坏习惯,每次自己动手,再也不要老师和阿姨喂她了。这样有进步的孩子真不少,有些在家不肯吃饭的孩子,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开家长会,进行了有目的的教育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家长们陆续向我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家已能自己吃饭了。看到家长们脸上逐渐绽开的笑容,我们心里也乐呵呵的。我想,孩子的行为是具有模仿性的,而且他们的求胜心很强。如果你去观察和正确地引导,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有默默去耕耘,才会有收获。

3、小班主题我会吃鱼,棒棒棒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有些幼儿不肯吃鱼,因为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过,现在看到鱼就说不会吃,不想吃,对吃鱼充满了恐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了解鱼骨的结构和生长部位。

  2、了解鱼肉的营养价值学习剔除鱼刺的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吃鱼的方法和步骤

  活动准备

  1、自制大鱼学具两个,制作方法是:用卷纸芯做鱼骨架,用习惯做鱼刺,用海绵纸做鱼肉。鱼肉铺在鱼骨架两边盖住鱼刺。

  2、根据一周食谱选择午餐有红烧带鱼的那一天开展活动。

  活动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

  师:小猫们,今天妈妈烧了你们最喜欢的红烧鱼,快来吃吧!

  二、了解鱼骨的基本结构和鱼肉的吃法

  1.以谈话唤起幼儿的经验,知道鱼骨不能吃。

  师:(将自制大鱼学具铺在地上)鱼身上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师:鱼刺是细长的、尖尖的鱼骨头,摸摸看,你能找到鱼刺吗?它藏在鱼的哪里?

  2.引导幼儿观察自制大鱼学具,了解鱼骨头的分布的位置。

  师:你们找找看哪里还有鱼骨头,摸起来感觉是什么样的。

  3.引导幼儿学会又方便又安全地拿鱼块。

  师:鱼肉里有这么多鱼骨头,应该怎么吃呢?现在妈妈把鱼分给你们,你们试一试怎么拿又方便又安全。

  4.幼儿每人拿一块“鱼块”,从两边把鱼刺抽出,模仿小猫“吃”美味的“鱼肉”。

  三、梳理吃鱼的方法和步骤

  师:小猫们想不想再吃点鱼?

  四、累计吃鱼的实践经验

  教学反思

  幼儿对自制大鱼学具很有兴趣,通过教具幼儿了解了鱼骨的结构和生长部位,不足之处,在吃鱼的方法处时间不够多,幼儿不能很好的知道怎样吃鱼,对鱼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向幼儿说明,没有让幼儿积极参与。在后半部分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怎样吃鱼。在活动中没有让幼儿探索。

4、小班教育主题活动我会自己吃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初入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吃饭都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哄着,骗着,刚到幼儿园有很多不会自己吃饭,还有的孩子挑食、厌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同时促进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名称:我会自己吃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知道坐端正、手扶碗、专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饭。

  2.学习念《宝宝自己吃》的儿歌。

  活动准备:木偶兔子、鸭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并引导讨论

  1.观看情景表演(一)提问:你们看,我的两位小客人吃饭时坐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吃饭时坐得很端正)

  2.观看情景表演(二)提问:谁把碗打翻了?为什么会翻?小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会打翻了)

  3.观看情景表演(三)提问:我们来看看,小兔、小鸭他们桌上怎么样?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净净,小鸭面前的桌上很脏?

  4.观看情景表演(四)提问:小兔和小鸭谁吃得最好?谁的碗里最干净?

  二、小结:刚才你们看到小兔、小鸭是怎么样吃饭的,你们要学习谁呢?

  三、学习儿歌《吃饭》

  1.小兔吃饭吃得好是因为他照儿歌上的话去做的,你们想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吗?老师朗诵儿歌2.老师带幼儿一起念儿歌2-3遍。

  附儿歌:《吃饭》

  吃饭时,坐端正 。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小碗盛米饭,青菜放小盘。细细嚼,慢慢咽。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情境表演(一):

  木偶小兔小鸭:到老师家来做客(敲门),老师好老师:今天你们来做客,我准备了你们爱吃的饭菜请你们吃。(兔、鸭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认真小鸭坐不好,东张西望

  情境表演(二):

  兔、鸭继续吃饭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认真地吃。

  小鸭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情境表演(三):

  兔、鸭继续吃饭兔吃得很干净。

  鸭说:"这个我不爱吃。"还用手抓出来放在桌上。

  情景表演(四):

  兔、鸭继续吃饭兔把菜和米饭都吃的干干净净。

  鸭说:"我不喜欢吃青菜。"还用调羹将菜挑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认真观察,都能分辨出好与坏。并有很多幼儿表示要自己吃饭、不挑食。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

5、小班主题小狗乖乖小班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以往幼儿学习歌曲都是先听音乐,再记忆歌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第一课时,幼儿都不大会唱。本次活动,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让幼儿在多次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学会歌曲。

  而且传统教育认为:小班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是很难的事。但据我观察,与较大年龄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在歌曲创编上更大胆、更富有想象。作为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材,提供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机会,以免错过良好音乐创造性发展阶段。

  活动目的:

  1.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体验、表现小狗高兴、欢快的情绪和动态。

  3.让幼儿初步学习创编歌曲。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具一个、音乐设备、小狗头饰

  2.幼儿会按节奏朗诵歌词

  活动过程:

  1.幼儿以律动《小狗》入场。

  2.练声《大公鸡》

  要求幼儿第一遍唱出动物在哪里,第二遍师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回答。

  3.复习歌曲与律动:

  (1)歌曲《不再麻烦妈妈》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儿学习歌曲《小狗乖乖》

  (1)幼儿复习儿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儿按节奏朗诵儿歌《小狗乖乖》。

  (2)师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并加上动作。

  (3)师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幼儿倾听乐曲,轻声朗诵,进一步熟悉曲调。

  (4)幼儿逐渐熟悉曲调后,大声演唱。

  (5)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儿学习创编歌曲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名称创编。

  (2)师示范,幼儿学习创编。

  6.幼儿歌表演《小猪睡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推荐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雨中乐 小班说课稿:变废为宝 小班数学说课稿:认识三角形 小班主题说课稿:狗尾巴草 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小动物找家》 小班智力教案20篇简单 小班教育课教案20篇 篮球班小班教案20篇 小班德育教案20篇及反思 小班幼儿活动教育教案20篇 小班开学教案20篇 小小班美工区教案20篇 小班艺术教案20篇题目 小班操作活动教案20篇 小班艺术绘画领域教案20篇 小班常规字体规范教案20篇 小班防震教案20篇 小班篮球拍球教案20篇

最新小班说课稿 小班主题教案爱洗澡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抱一抱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纸陀螺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怪汽车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秋叶飘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吃桔子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买水果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谁来了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画小草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放鞭炮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小班安安全全玩滑梯教案反思 小班游戏大家来做操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小熊的生日宴会教案 小班数学公开课糖果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筷子真好玩教案反思 小班综合课认识蝌蚪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三角形 小班美术好吃的饼干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路边的小草教案反思 小班夏天蛤蟆吃西瓜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