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中事情发展的顺序和相关数量,讲述图意,并提出加法应用题的问题。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根据图意自编加法应用题。
难点: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数组成及算式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个别练习口算。
教师出示第一张卡片,由第一组第一位幼儿口算,算对了即坐下;第二位幼儿马上起立,口算第二张卡片上的算式,依次类推,连续进行。如某一幼儿算错或算不出的时候,请别人帮忙,同时换一个小组,继续进行。
(二)逐一出示图片,学习讲述图意和提出问题。
1、出示图(1)。启发幼儿说出"原来有几把椅子,小朋友又搬来了几把?"想一想,如果用加法算,应问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图(2)。这幅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问一个什么问题?
3、出示图(3)同上形式提问。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讲的都叫应用题,每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起码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要提出一个问题。
(三)游戏《击鼓传卡片》,幼儿自编应用题中的问题。
把一叠实物卡片放在纸袋中。游戏开始,教师闭眼击鼓,幼儿按次序传递纸袋。当鼓声停止,纸袋在谁的手里,谁就从纸袋中抽出一张卡片。教师按卡片中实物的数量讲一件事情,再由该幼儿补上一个问题,然后全体幼儿口头列式和计算。游戏重新开始。第二次时可请幼儿来击鼓。
自编应用题(二)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中事情发展的顺序和相关数量,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重点:根据图意自编减法应用题。
难点: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0~8数字卡片;图片3幅;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口头练习8以内各数的组成和加减。
1、请幼儿把数字卡片按0~8的顺序摆好。
2、教师口头报算式,幼儿举起得数,对动作的的幼儿给予鼓励。
3、请幼儿将卡片整理好。
(二)逐一出示3幅图片,练习讲图意和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1、出示图(1)车上有几位 ?下来了几位?如果用减法算,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图(2)。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3、出示图(3)。教师讲述不规范的应用题,请幼儿指出错误,并给以纠正。
教师说:地上有8朵蘑菇,小白兔采来朵蘑菇,地上还剩3朵蘑菇。
4、归纳:刚才编的应用题都是用减法算的,叫减法应用题。它和加法应用题一样,要讲一件事情,知道两个数字,最后提一个问题。
(三)游戏《猜一猜,另一只手中有几颗》,练习按游戏过程编减法应用题
1、两人一组,每组取8颗蚕豆。
2、猜拳,胜者先出题。幼儿一只手中拿2颗豆,另一只手中拿6颗豆,同时问对方:"一共有8颗都,左手拿2颗,请你猜一猜,右手拿几颗?"活动结束:
猜对了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发现观察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让幼儿理解减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了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不足,幼儿在创编过程中,内容比较单一,有一个孩子编出来,多数的孩子都模仿他的思路创编,只有少部分幼儿创编有新意,以后要加强幼儿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要突破幼儿单一的模式,加强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自编减法应用题是在自编加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便于大班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表达,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都参与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减法应用题的创编。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看图编应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让幼儿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看图编应用题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作业纸、铅笔、橡皮擦等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等等。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1-20单数,两个两个数1-20,五个五个数。
2、碰球游戏:复习6、7、8、的组成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PPT课件。(第一幅图:小鸟在天空飞翔)
提问:小朋友,图片上有什么呀?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将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说一说?那列成算式怎么说?你还能根据这个算式编出其他的应用题吗?
2、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小兔子吃胡萝卜)
师:看看怎么了? (小兔子吃掉三个胡萝卜)
3、看图自编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谁能又快又准地看着图片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一个算式呢?
3、教师出示第三幅图片(小朋友玩气球)。
4、教师出示第四幅图片(蝴蝶飞舞)
5、教师出示第五幅图片(鱼缸里的金鱼)
6、教师出示第六幅图片(池塘里的青蛙)
7、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现在可是要你们来练练本领咯!
8、出示图片,讲解作业要求与方法。
注意:
(1)写作业时记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哦!
(2)我们在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谁来说说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将纸放平摆正,抬头挺胸,手臂放平,食指与拇指的前端捏住笔杆,眼睛离纸头比要一把尺还长一点的距离。
9、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道题目:看分合式列算式
第二道题目:看图列算式
三、 结束部分
点评幼儿的作业情况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3、大班数学活动自编加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A、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B、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C、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D、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刚才老师怎么说的?请小?请小朋友照 着老师说也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2.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3.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4.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第一组: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第二组: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第三组: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 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活动应用 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编加法应用题。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大班数学自编应用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中事情发展的顺序和相关数量,讲述图意,并提出加法应用题的问题。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根据图意自编加法应用题。
难点: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数组成及算式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个别练习口算。
教师出示第一张卡片,由第一组第一位幼儿口算,算对了即坐下;第二位幼儿马上起立,口算第二张卡片上的算式,依次类推,连续进行。如某一幼儿算错或算不出的时候,请别人帮忙,同时换一个小组,继续进行。
(二)逐一出示图片,学习讲述图意和提出问题。
1、出示图(1)。启发幼儿说出"原来有几把椅子,小朋友又搬来了几把?"想一想,如果用加法算,应问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图(2)。这幅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问一个什么问题?
3、出示图(3)同上形式提问。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讲的都叫应用题,每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起码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要提出一个问题。
(三)游戏《击鼓传卡片》,幼儿自编应用题中的问题。
把一叠实物卡片放在纸袋中。游戏开始,教师闭眼击鼓,幼儿按次序传递纸袋。当鼓声停止,纸袋在谁的手里,谁就从纸袋中抽出一张卡片。教师按卡片中实物的数量讲一件事情,再由该幼儿补上一个问题,然后全体幼儿口头列式和计算。游戏重新开始。第二次时可请幼儿来击鼓。
自编应用题(二)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中事情发展的顺序和相关数量,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重点:根据图意自编减法应用题。
难点: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0~8数字卡片;图片3幅;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口头练习8以内各数的组成和加减。
1、请幼儿把数字卡片按0~8的顺序摆好。
2、教师口头报算式,幼儿举起得数,对动作的的幼儿给予鼓励。
3、请幼儿将卡片整理好。
(二)逐一出示3幅图片,练习讲图意和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1、出示图(1)车上有几位 ?下来了几位?如果用减法算,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图(2)。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3、出示图(3)。教师讲述不规范的应用题,请幼儿指出错误,并给以纠正。
教师说:地上有8朵蘑菇,小白兔采来朵蘑菇,地上还剩3朵蘑菇。
4、归纳:刚才编的应用题都是用减法算的,叫减法应用题。它和加法应用题一样,要讲一件事情,知道两个数字,最后提一个问题。
(三)游戏《猜一猜,另一只手中有几颗》,练习按游戏过程编减法应用题
1、两人一组,每组取8颗蚕豆。
2、猜拳,胜者先出题。幼儿一只手中拿2颗豆,另一只手中拿6颗豆,同时问对方:"一共有8颗都,左手拿2颗,请你猜一猜,右手拿几颗?"活动结束:
猜对了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发现观察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让幼儿理解减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了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不足,幼儿在创编过程中,内容比较单一,有一个孩子编出来,多数的孩子都模仿他的思路创编,只有少部分幼儿创编有新意,以后要加强幼儿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要突破幼儿单一的模式,加强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自编减法应用题是在自编加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便于大班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表达,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都参与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减法应用题的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