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数学统计我的好伙伴教案
活动由来:(设计思路)
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从这点出发,我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家以后所要上的小学并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准备搬家,因此逐渐萌发出要制作“毕业纪念册”来记住伙伴、方便同伴的联系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次活动就是源于为制作毕业纪念册而引发的。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
目的要求:
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材料准备:
1、笔、难度不同的三种统计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儿生日、楼层、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分类记录表各一份。
3、知识准备:初步了解自己和伙伴的生日等情况,并进行初级分类记录。
指导过程:
一、出示分类记录表,激发幼儿讨论
1、提出问题: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完成了这三张记录表,从记录表上可以知道小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们想知道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人过生日?可以用什么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统计?”
(引发幼儿思考:楼层、人口也能这样统计吗?)
二、幼儿自主选择图表完成统计
(一)、出示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表格”
(二)、幼儿自主结伴统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合理的使用或设计统计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分组验证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组中可先自由验证,再推选出两位代表完成小组统计表供伙伴共同验证。
2、知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
(二)幼儿分组验证。
活动延伸:展示分类记录表与小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发现新问题。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统计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简单的统计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4、大班数学统计我的好伙伴教案
活动由来:(设计思路)
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从这点出发,我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家以后所要上的小学并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准备搬家,因此逐渐萌发出要制作“毕业纪念册”来记住伙伴、方便同伴的联系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次活动就是源于为制作毕业纪念册而引发的。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
目的要求:
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材料准备:
1、笔、难度不同的三种统计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儿生日、楼层、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分类记录表各一份。
3、知识准备:初步了解自己和伙伴的生日等情况,并进行初级分类记录。
指导过程:
一、出示分类记录表,激发幼儿讨论
1、提出问题: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完成了这三张记录表,从记录表上可以知道小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们想知道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人过生日?可以用什么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统计?”
(引发幼儿思考:楼层、人口也能这样统计吗?)
二、幼儿自主选择图表完成统计
(一)、出示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表格”
(二)、幼儿自主结伴统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合理的使用或设计统计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分组验证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组中可先自由验证,再推选出两位代表完成小组统计表供伙伴共同验证。
2、知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
(二)幼儿分组验证。
活动延伸:展示分类记录表与小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