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游戏教案传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能正确地接球和抛球。
3.享受运动肢体的乐趣。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个皮球
2.铃鼓伴奏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熟悉同伴的名字
幼儿坐围成一个大圈圈,做传球游戏
师:①小朋友,现在我们坐成一个(大圆形),上次我们玩过了一个游戏,叫传东西,这次我们玩传小球,好吗?你们想和小球一起玩游戏吗?(想)
师:说明规则:a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
b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小球就停止传送,这时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就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
(第一遍游戏:主要看幼儿对游戏的熟悉度)
②改变规则:还是跟之前一样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但是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这时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不说自己的名字,而是要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我旁边小朋友的名字叫××。
(当幼儿说不出名字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说出来,然后跟着老师一起讲,反复多做几次,让幼儿熟悉同伴的名字。)
③两位教师先示范给幼儿看,边说游戏规则边做传小球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A抛球给幼儿B时喊其名字,幼儿B去接球(在抛球的时候,教导幼儿怎么抛怎么接才是对的)保证幼儿的安全。
幼儿自己动手、动脚操作,体验传球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等幼儿玩法熟练后,可以改变游戏的方式,把抛球改为给球、滚球,增加游戏传球的速度或者增加球的个数。
教学反思: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是得老师的不断提醒,幼儿现在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就是回答的时候声音比较轻)第一个游戏还算顺利。到了第二个游戏,很多幼儿还不能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需要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的提醒。在玩抛球时,大部分幼儿还不会抛,也接不住,在玩的时候显得很乱。我应该把游戏规则多强调几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让幼儿接触皮球,多运动运动,以便更好地掌握。
2、小班游戏活动教案:传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能正确地接球和抛球。
3.享受运动肢体的乐趣。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个皮球
2.铃鼓伴奏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熟悉同伴的名字
幼儿坐围成一个大圈圈,做传球游戏
师:①小朋友,现在我们坐成一个(大圆形),上次我们玩过了一个游戏,叫传东西,这次我们玩传小球,好吗?你们想和小球一起玩游戏吗?(想)
师:说明规则:a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
b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小球就停止传送,这时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就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
(第一遍游戏:主要看幼儿对游戏的熟悉度)
②改变规则:还是跟之前一样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但是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这时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不说自己的名字,而是要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我旁边小朋友的名字叫××。
(当幼儿说不出名字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说出来,然后跟着老师一起讲,反复多做几次,让幼儿熟悉同伴的名字。)
③两位教师先示范给幼儿看,边说游戏规则边做传小球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A抛球给幼儿B时喊其名字,幼儿B去接球(在抛球的时候,教导幼儿怎么抛怎么接才是对的)保证幼儿的安全。
幼儿自己动手、动脚操作,体验传球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等幼儿玩法熟练后,可以改变游戏的方式,把抛球改为给球、滚球,增加游戏传球的速度或者增加球的个数。
教学反思: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是得老师的不断提醒,幼儿现在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就是回答的时候声音比较轻)第一个游戏还算顺利。到了第二个游戏,很多幼儿还不能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需要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的提醒。在玩抛球时,大部分幼儿还不会抛,也接不住,在玩的时候显得很乱。我应该把游戏规则多强调几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让幼儿接触皮球,多运动运动,以便更好地掌握。
3、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板凳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幼儿园的玩教具很少,游戏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我们上课的教师多动脑筋,利用有限的资源,尽量组织更多的游戏活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普通用具都富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板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的品质、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启迪幼儿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的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通过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和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锻炼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椅凳。
2、长2米,宽1、5米的较厚体育运动软垫2个。
3、室内较为宽阔的铺好塑料垫的场地。
4、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幼儿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入室后排好队坐好。
2、组织幼儿复习童谣板凳谣。
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乖乖出来踢球,上面坐着小猴;小猴出来赛跑,上面坐着熊猫;熊猫出来拔河,上面坐着白鹅;白鹅参加啦啦队,大家来开运动会。
(可以启发幼儿边念童谣,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基本环节
1、引导幼儿利用板凳创造性的游戏。
小朋友们可以在板凳上做操,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就是大老鹰了,让小凳子当他们的小舞台,绕着小凳子转圈玩,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手从小凳子的下边慢慢过就像火车钻山洞,把小凳子放到头上练习平衡,拉着小凳子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2、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幼儿排成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椅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过段桥。幼儿排成一队,一个跟着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大胆勇敢的品质)
(3)乌龟爬。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让幼儿体会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4) 小伞兵。(幼儿练习从椅凳上跳下来)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大胆勇敢的品质)
三、结束环节: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四、延伸环节:
板凳是每一个家庭都有的,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另外,小朋友们可以开动脑筋,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
教学反思
优点:
1、从幼儿熟悉的童谣开始,引入活动,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很高。
2、基本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和板凳一起游戏,孩子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创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3、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游戏以及集体的板凳游戏,较好的锻炼了协调、平衡、跳跃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适度等待、坚强勇敢等品质。同时,从高处往下跳游戏情境也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刺激”、挑战自我的好机会。
不足: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安排幼儿站一队,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
3、注意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融合性和平衡性。遇到有难度的活动时,可以引导和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是否尝试,而教师也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鼓励幼儿尝试、体验的同时还应努力尊重每一位幼儿在能力与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
4、小班游戏活动教案:亲子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亲子游戏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父母通过亲子游戏可以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亲子游戏让孩受益匪浅。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阅读春天,扩展孩子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园交流与合作。
3、亲子游戏中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父母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父母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流程:
游戏一:
大脚小脚
规则:
分爸爸组、妈妈组、爷爷组、奶奶组进行游戏,每组8人。
玩法:
宝宝站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宝宝一起往前走,第一个到终点的为胜利者,颁发小奖品。
游戏二:
切西瓜
玩法:
等到儿歌念完后,把西瓜切开来,切开出的两个人石头剪刀布,胜者切西瓜,再次游戏。
游戏三:
揪尾巴
准备:
毛线辫子
规则:
一家三人必须紧紧拉着,不能松手,被揪到家庭自觉退出比赛。
玩法:
一家三口组成一条牛。爸爸为牛头,妈妈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为牛身,
孩子紧贴妈妈身后做牛尾,孩子裤腰上别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围场地內,
几個家庭展开揪尾巴比賽。最后看哪个牛頭揪到的尾巴多就获胜。
活动反思:
亲子活动对家园联系起到了推进作用,让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和活动安排,也使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孩子、家长、教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沟通。
5、小班游戏传球点点名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能正确地接球和抛球
3.享受运动肢体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一个皮球
2.铃鼓伴奏
三、活动过程
1.让幼儿熟悉同伴的名字
幼儿坐围成一个大圈圈,做传球游戏
师:①小朋友,现在我们坐成一个(大圆形),上次我们玩过了一个游戏,叫传东西,这次我们玩传小球,好吗?你们想和小球一起玩游戏吗?(想)
师:说明规则:a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
b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小球就停止传送,这时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就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
(第一遍游戏:主要看幼儿对游戏的熟悉度)
②改变规则:还是跟之前一样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但是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这时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不说自己的名字,而是要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我旁边小朋友的名字叫××。
(当幼儿说不出名字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说出来,然后跟着老师一起讲,反复多做几次,让幼儿熟悉同伴的名字。)
③两位教师先示范给幼儿看,边说游戏规则边做传小球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A抛球给幼儿B时喊其名字,幼儿B去接球(在抛球的时候,教导幼儿怎么抛怎么接才是对的)保证幼儿的安全。
幼儿自己动手、动脚操作,体验传球游戏带来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等幼儿玩法熟练后,可以改变游戏的方式,把抛球改为给球、滚球,增加游戏传球的速度或者增加球的个数。
教学反思: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是得老师的不断提醒,幼儿现在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就是回答的时候声音比较轻)第一个游戏还算顺利。到了第二个游戏,很多幼儿还不能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需要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的提醒。在玩抛球时,大部分幼儿还不会抛,也接不住,在玩的时候显得很乱。我应该把游戏规则多强调几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让幼儿接触皮球,多运动运动,以便更好地掌握。
6、小班游戏我是小小传球手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2.初步做到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游戏准备
皮球(幼儿人手一个)、一个小滑梯、一个纸箱。
游戏玩法
游戏一:追皮球
教师将纸箱中的皮球全部抛在塑胶场地上,让幼儿追逐皮球,追到皮球后,跑回原处把皮球投入纸箱。教师可把幼儿追回的皮球继续扔出去,幼儿反复将皮球追回并投入纸箱。
规则:每位幼儿每次只能追一个皮球,并把皮球投入指定的箱内。
游戏二:滚皮球
幼儿将皮球从小滑梯上滚到纸箱内,进球的幼儿就可以从滑梯上滑下来,拿到皮球继续玩,没进球的幼儿不能滑滑梯。
规则:在滑梯上只能滚皮球,不能扔皮球。;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游戏三: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坐下,一起念儿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来”。教师将皮球滚到一个幼儿手中,幼儿再将皮球滚回来。游戏反复进行,随着幼儿熟练程度的提高,圆圈逐渐变大。
规则:幼儿要尝试滚皮球,不能扔皮球或抱皮球。
游戏四:小猪回家
幼儿双手推动“小猪”(皮球)在地面滚到指定的“家”(纸箱)。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游戏情节可不断发展,如:帮助“小猪”钻过“山洞”(障碍物),走过“小桥”(障碍物),绕过“危险”(障碍物)回到“家”。
规则:幼儿用双手滚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戏五:喂小动物吃饭
在大纸盒上贴动物头像,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设法将皮球投进纸盒里,锻炼投掷和目测能力。
规则:幼儿要站在规定的地方投球,一个接一个地投,不能抢。
游戏六:我是小小传球手
幼儿以各种方式站好,从头顶开始传球,也可以进行腿下传、左右传、边跑边传等。传球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配合、协作的能力。
规则:幼儿要先站好,然后依次传递,不能越位传递。
游戏反思
游戏中锻炼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滚球的技巧和力度。,还有两个人的合作意识,滚过来滚过去,变成小花等等很好玩,我觉得,本次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还可以多样性,变换更多的方式方法会更好玩更加吸引孩子,让孩子在各方面有更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