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音乐大狼喝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根据故事大狼喝粥的情节变化,探索铃鼓演奏的不同方法;
3.感受玩打击乐的快乐,创编不同的打击方法。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铃鼓。(放在小椅子下面)
2. 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
3. 教学挂图:大狼喝粥。大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喝过粥吗?都这么喝粥的?(请幼儿集体表演,请一位表演夸张的小朋友上前面表演,进行糖果奖励。引出甜粥。)鼓励幼儿看看今天谁还能回家喝到甜粥。
2. 大狼也喜欢喝甜粥,咱们来看看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出示挂图,教师有感情有动作的讲故事。)
3.师问:
①大狼在姥姥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②大狼在自己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③大狼在幼儿园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4.小结:教师讲故事,并和幼儿一起用动作进行模仿。
二、节奏初步练习,为使用打击乐奠定基础
1.师: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做个小游戏,用拍手的方法来模仿大狼喝粥的好不好!
①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手,摇一下手);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手方向要一致,小班孩子小,不宜提醒用左右手。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并鼓励下面幼儿积极学习,争取得到糖果回家喝甜粥。
②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手,再连拍三下手);
难点:在连拍三下时注意速度。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③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一下手,在慢拍一下手)。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用拍手的方法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三、正确使用铃鼓进行打击乐的练习
1.师: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它要和你们一起来模仿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出示铃鼓,让幼儿认识铃鼓,知道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让幼儿练习。)
①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铃鼓,摇一下铃鼓);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铃鼓方向要一致。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②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铃鼓,再连拍三下铃鼓);
难点:在连拍三下时拍铃鼓要和拍手时的速度一致。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③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一下铃鼓,在慢拍一下铃鼓)。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用铃鼓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四、创编。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能让铃鼓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把铃鼓举起来,另外一只手藏起来,你们想一想不用手拍怎么能让铃鼓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发挥,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练习。
五、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梦想剧场中,放入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表演。
附故事:
大狼最喜欢喝甜粥啦!
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甜粥太好喝啦!大狼啊呜阿呜快快地喝.
大狼在自己家喝甜粥,甜粥太烫啦!大狼舀一勺喝三下.
大狼在幼儿园喝甜粥,老师说:"轻轻地从上面舀一勺,轻轻地吹几下,在慢慢地喝下去."
大狼照着老师的话试了试,啊,真的很甜很好喝!
教学反思:
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铃鼓作为演奏乐器,和幼儿一同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分析内容,幼儿在学会敲打乐器以后,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的。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这时,我问:“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样的呢?”康贺说:“我用铃鼓用力的摇,哗啦啦!”心仪说:“铃鼓轻轻拍,大狼轻轻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断自主探索适合的强弱和节奏,获得表演的快乐,获得了通过声音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2、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兔子和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更注重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获得发展。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兔子和狼》。乐意用动作表现兔子和狼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做游戏。
2.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体验有趣的歌曲情节。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兔和狼》歌曲。
2.图谱。
3.小兔、大灰狼、风儿、树叶头饰。
4.森林的场景挂图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方式带幼儿进入活动情境。
“兔宝宝们,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去树林里玩吧!”兔妈妈带着兔宝宝有节奏的跳进活动 室,音乐结束后跳到自己的座位坐好。
二、引导幼儿理解《小兔和狼》的故事情节。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图谱)“有一群可爱的小兔子和妈妈一起去树林里采蘑菇,它们跳呀跳,跳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哎呀!谁来了?(狼来了)”这是个很有趣的故事,小朋友拿起的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吧!(拍手打节奏,熟悉歌曲内容。)
三、幼儿完整倾听歌曲,熟悉歌词。
“接下来,老师要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你们要注意听老师唱一遍,等下老师 有三个问题要问大家:1.小兔子是怎么到树林里的?2.它们竖起耳朵,听到了什么声音?3 最后是谁来了?”师边唱边做相应动作,随后,请幼儿回答。
四、学唱歌曲,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小朋友真棒!三个问题都答对了,那下面我们一起跟着电子琴来学唱这首歌,老师一 句,你们一句。(第1遍)师生完整的唱一遍(第2遍)”“全体小朋友起立,站在自己的椅子 前,我们一起来模仿小兔子演唱下这首歌吧!”(解析动作:小兔子、风儿、树叶、狼的效应 动作。完整的表演一遍)
五、游戏:小兔和狼
“小朋友都学得好认真啊,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吧!游戏规则,注意听:老师要 先请(子翔)来当大灰狼,老师来当兔妈妈,然后中间这排小朋友就当小兔子,在兔妈妈的带 领下跳到树林里采蘑菇,两边的小朋友就表演风儿和树叶,在原地做出优美的动作。当我们 听到‘哎呀,狼来了’所有的小兔子就要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不要被大灰狼抓走了 哦!等大灰狼走了,我们再出来采蘑菇。明白了吗?那在游戏时我们也要跟着音乐唱这首歌 哦!Are you ready?” 最后大灰狼灰溜溜地走了,小兔们又跳出来采蘑菇了。兔妈妈夸道:“兔宝宝们真勇敢!” 然后一起唱着歌跳回家了。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情绪不稳定、情感外露、喜欢独自游戏,因此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目标(参与、并体验音乐游戏)。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兔子和狼的不同音乐形象。在兔子和狼的音乐游戏中,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兔和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不同音乐形象,体验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中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自我控制意识。
3.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活动过程:
1.熟悉“森林”场景。
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
一起唱歌。
3.了解游戏规则。
(1)狼来了,可怎么办?(启发幼儿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后面。)”
“那什么时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来了”时)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起唱“哎呀,狼来了”,做躲的动作。)
4.完整游戏,了解规则。
(1)边唱歌边到树林里玩。
第一遍游戏时,请老师当大灰狼。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声音或动的。
围到教师身边讨论:刚才***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说话了、动了)
“那狼来了应该怎么办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呢?”
(2)幼儿休息,说说游戏规则。
幼儿回椅子随舒缓的音乐休息。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发现的呀?”(不发出声音,不动)
兔宝宝们,你们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吗?我们又要去森林里玩喽!
游戏一次。“你刚才躲在哪里啦?”
不要躲到危险的地方注意安全。
5.游戏结束。
随音乐边跳边退场。
活动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4、小班音乐大狼喝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根据故事大狼喝粥的情节变化,探索铃鼓演奏的不同方法;
3.感受玩打击乐的快乐,创编不同的打击方法。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铃鼓。(放在小椅子下面)
2. 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
3. 教学挂图:大狼喝粥。大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喝过粥吗?都这么喝粥的?(请幼儿集体表演,请一位表演夸张的小朋友上前面表演,进行糖果奖励。引出甜粥。)鼓励幼儿看看今天谁还能回家喝到甜粥。
2. 大狼也喜欢喝甜粥,咱们来看看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出示挂图,教师有感情有动作的讲故事。)
3.师问:
①大狼在姥姥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②大狼在自己家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③大狼在幼儿园是怎么喝甜粥的?(师幼一起用动作模仿)。
4.小结:教师讲故事,并和幼儿一起用动作进行模仿。
二、节奏初步练习,为使用打击乐奠定基础
1.师: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做个小游戏,用拍手的方法来模仿大狼喝粥的好不好!
①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手,摇一下手);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手方向要一致,小班孩子小,不宜提醒用左右手。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并鼓励下面幼儿积极学习,争取得到糖果回家喝甜粥。
②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手,再连拍三下手);
难点:在连拍三下时注意速度。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③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一下手,在慢拍一下手)。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请几个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用拍手的方法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三、正确使用铃鼓进行打击乐的练习
1.师: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它要和你们一起来模仿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出示铃鼓,让幼儿认识铃鼓,知道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让幼儿练习。)
①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铃鼓,摇一下铃鼓);
难点:引导幼儿和教师摇铃鼓方向要一致。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
②大狼在自己家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拍一下铃鼓,再连拍三下铃鼓);
难点:在连拍三下时拍铃鼓要和拍手时的速度一致。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③大狼在幼儿园里喝甜粥,教师示范:(慢拍一下铃鼓,在慢拍一下铃鼓)。
难点:让幼儿掌握慢拍时的速度。
请幼儿上前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完进行糖果鼓励。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不要随意让铃鼓发出声音。
2.小结:教师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用铃鼓学大狼喝粥,引导幼儿边说故事情节边拍手练习。
四、创编。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能让铃鼓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现在咱们把铃鼓举起来,另外一只手藏起来,你们想一想不用手拍怎么能让铃鼓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发挥,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练习。
五、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梦想剧场中,放入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表演。
附故事:
大狼最喜欢喝甜粥啦!
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甜粥太好喝啦!大狼啊呜阿呜快快地喝.
大狼在自己家喝甜粥,甜粥太烫啦!大狼舀一勺喝三下.
大狼在幼儿园喝甜粥,老师说:"轻轻地从上面舀一勺,轻轻地吹几下,在慢慢地喝下去."
大狼照着老师的话试了试,啊,真的很甜很好喝!
教学反思:
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铃鼓作为演奏乐器,和幼儿一同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分析内容,幼儿在学会敲打乐器以后,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的。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这时,我问:“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样的呢?”康贺说:“我用铃鼓用力的摇,哗啦啦!”心仪说:“铃鼓轻轻拍,大狼轻轻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断自主探索适合的强弱和节奏,获得表演的快乐,获得了通过声音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5、小班音乐兔子和狼教案反思
一、活动名称:音乐游戏兔子和狼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复习小兔跳的动作,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
2、感受本歌曲的气氛,初步学习用动作来表示歌曲的意思。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情感外露,不稳定,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
《兔子和狼》这则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嬉戏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让幼儿玩中乐、玩中学。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幼儿能分辨出兔子和狼的音乐不同。
2、难点:能随音乐的变化而改变动作。
五、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若干,狼头饰一个。
2、《兔子和狼》录音磁带、录音机。
六、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七、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1)放《兔子和狼》录音,让幼儿感受故事的气氛。
师:小朋友们,这段音乐讲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现在就讲给你们听好吗?
(2)在轻轻的《兔子和狼》的音乐背景中,老师讲《兔子和狼》
的故事。
一天,兔妈妈带着孩子到树林里去玩,孩子们在妈妈身边玩得可高兴了。他们欢快的蹦啊,跳啊,好像把呼呼的风声和沙沙的树叶声都给忘了。忽然,兔妈妈发现了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了过来,他赶紧说:“孩子们,快躲到附近的山洞里去,不然就被大灰狼抓走了。”孩子们乖乖的听了妈妈的话。.
那只大灰狼真的来了,他恶狠狠的瞪着眼睛,东瞅瞅,西望望,摸摸这儿,抓抓那儿。没有发现咱们的小兔子,它什么也没有抓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2:体验理解
(1):谈话:
师:小朋友们,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好听吗?(好听)那咱们就来做这个游戏吧。你们扮演你们喜欢的小兔子,我当兔妈妈,行吗?不过在玩的时候,我可要看兔宝宝在玩的时候是不是耳朵竖得直直的,小脚落在地上轻轻的,像妈妈一样,前脚掌先着地(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喔,对了,妈妈还忘了告诉你们一件大事,那就是如果发现大灰狼来了,你们可要向故事中的小乖乖一样,赶紧躲起来,不让大灰狼抓走。好,咱们开始玩吧。(给幼儿戴头饰)
(2):游戏内容(伴随音乐)
(一)小兔子一家自由自在的玩耍,他们蹦着,跳着,一只大灰狼来了,没有发现小兔子,失望的走了。
(二)小兔子一家又欢快的玩起来,他们拉起手跳,点点头跳,打个滚跳、互相追着跳……,大灰狼又来了,抓走了几只小兔子。
(3)内化迁移
师:孩子们,大灰狼已经走远了,你们不用害怕了。快到妈妈身边来吧。让我数一数:1、2、3、4、5、6、7……唉,怎么少了几只妈妈的小宝贝,谁能告诉我他们到哪里去了?对,他们一定是没有好好保护自己,结果被大灰狼抓走了。妈妈真伤心,你们可千万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别人伤害啊。好了,咱们今天就玩到这里吧,走,跟妈妈回家去。
活动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6、小班音乐小兔与狼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不同音乐形象,体验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中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自我控制意识。
3.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活动过程:
1.熟悉“森林”场景。
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
一起唱歌。
3.了解游戏规则。
(1)狼来了,可怎么办?(启发幼儿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后面。)”
“那什么时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来了”时)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起唱“哎呀,狼来了”,做躲的动作。)
4.完整游戏,了解规则。
(1)边唱歌边到树林里玩。
第一遍游戏时,请老师当大灰狼。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声音或动的。
围到教师身边讨论:刚才***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说话了、动了)
“那狼来了应该怎么办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呢?”
(2)幼儿休息,说说游戏规则。
幼儿回椅子随舒缓的音乐休息。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发现的呀?”(不发出声音,不动)
兔宝宝们,你们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吗?我们又要去森林里玩喽!
游戏一次。“你刚才躲在哪里啦?”
不要躲到危险的地方注意安全。
5.游戏结束。
随音乐边跳边退场。
活动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儿熟悉的音乐形象,在认知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同时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 能够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 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让幼儿愉快的参与角色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