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游戏上上下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4、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5、能积极思考,提高认识上下能力。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小动物若干。(如:小鹿、小熊、小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小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让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上有桃子。)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小猴再走到大树的下面。)桃子在哪儿呀?小猴能摘到桃子了吗?(不能)怎么办呢?(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树上)摘个桃子吃饱了,咕噜咕噜滑下树。
2、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1)小猴子吃饱了,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要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小朋友让我们赶快闭上眼,让小动物藏起来吧!
(2)小朋友,小动物都藏好了,我们快来找找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呀?(请每一位幼儿说一说,能说出谁藏在什么的上面,谁藏在什么的下面。并请他把小动物找出来。)
3、幼儿参与活动,一同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藏的这么好也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本领真大,这回我们也来藏起来,让小猴子来找找我们,好吗?小朋友在藏的时候要记住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那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藏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让小猴子找不到。(教师扮做小猴子,“小朋友,你们都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
(2)小猴子找小朋友,“咦,怎么一个小朋友都找不到了,他们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实在找不到你们,你们还是出来吧!”
你们刚才藏的这么好,谁来告诉我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引导幼儿说出上下方位。)
4、结束活动:
哦!原来小朋友藏的这么好呢,所以小猴子都找不到你们了。你们瞧,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小朋友平时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所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上下”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孩子们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2、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玩气球教案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气球,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喜爱的物品。是常见易得的材料,幼儿对气球有相应的游戏经验。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用身体各个部位来碰触气球让幼儿感受身体各部位运动灵活性之间的差异,让气球不落地训练幼儿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判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体验手臂的推力和手腕的弹力。
教学目标:
1.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挑战自我,发挥创造性。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气球、粘纸若干、球网一副、音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进入活动场地,每个小朋友去抱一个气球,跟老师一起跳兔子舞。一起热身。
二、把气球向上垫
1.产生兴趣
(出示两袋用黑塑料袋装的东西)让幼儿隔着口袋摸一摸,然后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出示气球)。
2.玩气球
怎么把气球垫上去,不让它掉下来呢?
你还有其它花样把气球向上垫吗?
3.创意玩法
除了手,身体的哪些部位也能连续的把球垫上去?(根据幼儿的创意,教师一一将粘纸贴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做一标记。如:头、胸、膝盖、屁股、脚等)
4.尝试以上部位的玩法
用以上这些部位来玩球,要想办法不让球掉下来,每个部位都要试一试。(教师鼓励幼儿尽量用各部位尝试,提醒幼儿看教师身上的粘纸所示部位)。
5.交流分享
老师身上粘纸的部位都能成功地把球垫上去吗?
哪种方法最容易?哪种方法挑战性最大?(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挑战用屁股、肚子、胸垫球,使幼儿意识到有些部位不太容易垫球,挑战性很大)
6.挑战赛
比一比谁是用头顶气球的冠军?要求中途气球不落地,如果落地,即自行回到空位上,最后留在场的为冠军。(教师采用方法对冠军的孩子给予鼓励)
三、气球向前拍
1.比比谁的气球飞的远。
1)自主尝试用推、打、拳击等方法把气球向前拍。
2)交流怎样能让气球飞得远。
2.“排球”赛
1) 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在音乐声中尽量将自己场内的气球拍到对方的场内,场地中气球少的一方为胜。
2) 交流经验
怎样才能把气球拍到对方的场地内?
3)场地交换再一次比赛。
四、放松游戏,气球按摩操
我们和气球宝宝都累了,找一个好朋友,用你的气球宝宝给他按摩一下。跟音乐做放松运动会教室(交换尝试)。
教学结束:
带上气球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1、探索动作。
让幼儿用手的各个部位(手指、手背、拳头等)来垫气球,感受垫气球的快乐,了解气球的特性。通过自己操作进行验证。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自然感受身体部位和运动关系。
2、竞赛挑战。
让幼儿选定挑战部位进行挑战(头顶、脚踢等)给幼儿展示自己和挑战他人的机会。
3、“排球”赛。
让幼儿尝试向前方远距离拍球进一步感受手臂、手腕的推力与爆发力,在紧张、激烈、刺激的竞赛游戏中挑战自我。结束活动。
3、大班游戏上上下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4、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5、能积极思考,提高认识上下能力。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小动物若干。(如:小鹿、小熊、小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小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让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上有桃子。)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小猴再走到大树的下面。)桃子在哪儿呀?小猴能摘到桃子了吗?(不能)怎么办呢?(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树上)摘个桃子吃饱了,咕噜咕噜滑下树。
2、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1)小猴子吃饱了,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要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小朋友让我们赶快闭上眼,让小动物藏起来吧!
(2)小朋友,小动物都藏好了,我们快来找找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呀?(请每一位幼儿说一说,能说出谁藏在什么的上面,谁藏在什么的下面。并请他把小动物找出来。)
3、幼儿参与活动,一同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藏的这么好也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本领真大,这回我们也来藏起来,让小猴子来找找我们,好吗?小朋友在藏的时候要记住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那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藏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让小猴子找不到。(教师扮做小猴子,“小朋友,你们都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
(2)小猴子找小朋友,“咦,怎么一个小朋友都找不到了,他们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实在找不到你们,你们还是出来吧!”
你们刚才藏的这么好,谁来告诉我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引导幼儿说出上下方位。)
4、结束活动:
哦!原来小朋友藏的这么好呢,所以小猴子都找不到你们了。你们瞧,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小朋友平时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所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上下”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孩子们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4、大班数学上上下下的电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1-10顺、倒数的异同,能从任意一个数开始说出顺、倒数的排列顺序。
2.体验生活中对顺、倒数的运用。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楼房图(10层楼),小猴,点子印章,铅笔。
2.教学挂图(一)中1~10的点卡和数卡。
3.幼儿用书第26页《活动的顺序》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给小猴家的楼房编号。
1.教师出示一幢有10层的楼房图,请幼儿为小猴家的楼房编楼层号。
教师:小猴家的这幢楼有几层?我们帮小猴把这幢楼的楼层编号吧。
2.请幼儿用数卡逐层贴上楼层号,贴好后说说每层的顺序,小猴家住第10层。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后总结:从下往上数楼层时,表示楼层的数字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从上到下数楼层时,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
(二)以"小猴回家"为由,说出顺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回家乘坐电梯上楼时经过的楼层。
2.集体按顺序说出小猴经过的楼层。
(三)以"小猴上学去"为由,说出倒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上学乘坐电梯下楼时经过的楼层。
2.教师移动小猴,幼儿按顺序说说经过的楼层。
(四)生活中的顺、倒数。
讨论:说说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火箭发射、红绿灯、微波炉等。
(五)幼儿操作活动。
1.完成幼儿用书上"上上下下的电梯"的活动。
2.按标记顺排数卡或倒排数卡。
师:比一比,看谁将数卡排列得又对又快。
3.按标记接印点子。
师:看清标记的意义,再根据标记把数字接着印完。印好后读一读是按什么顺序印的。
活动延伸:
在散步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情景采用顺数和倒数。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非常的喜欢,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使用电梯的安全知识,并结合自己家里所住的楼房是不是有电梯的话题进行的讨论,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安全使用电梯的好方法,还渗透了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小知识,如:孩子们说见到爷爷奶奶上电梯怎么办?见到养狗的人带着狗上电梯怎么办?当人多时怎么办?当遇到有人问路怎么办等?总结出不能够把手、脚夹在门缝里------孩子们的问题真的是很多,畅谈起来也很激烈,通过今天的谈话活动,孩子们也能够学习到自我保护的方法,家长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渗透关于安全教育,让孩子们都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