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数学我会买东西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纸币),并会运用。
2、比较10元以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钱币、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智慧老人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超市,想要进去呀必须闯过三关。
二、 基本过程:
1、 第一关:认一认(认识1元、2元、5元、10 元)
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呀?(钱)分别来认识1元、2元、5元、10元
小结:小朋友真棒!认识了智慧老人准备的人民币闯关成功。
2、 第二关:比一比(能比较钱币数量的多少)
出示课件,智慧老人准备了几样商品,价钱不一样,一起看看都是什么?价格多少?
出示两样东西提问:"哪个需要的钱多?"
依次比较,10元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闯关成功。
3、第三关:买一买(会用钱买东西)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钱币,能正确的用钱买东西就能闯过关。
小结:在这一关,小朋友都正确的用钱币买到东西,闯关成功。
4、玩一玩。
幼儿去超市买一样东西,要用老师准备的钱去买。(要求:所付的钱和物品的价钱要一样多)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买东西。在生活中,有时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你就可以做妈妈的小助手,帮妈妈付钱,这样你的本领就会更大。.
活动评析:
李秋红老师是我园一位年轻的骨干教师,大班教研组长,歌舞弹唱样样强。她组织的计算活动《认识人民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
通过超市购物,认一认、比一比、买一买,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并学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二、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
现代媒体直观形象,逼真大方,幼儿喜欢易接受。
三、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本节活动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认识了人民币后,让幼儿学会在超市购物,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教师素质比较高
教师具有亲和力,教态自然大方有激情,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每一次闯关成功后,幼儿高兴的说:let is go,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买东西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最喜欢买吃的的东西,喜欢逛这里的巴扎。在教室里我准备了实物,准备了教学用具,废旧物制作。摆放归类,设计了一个小超市。如水果区、蔬菜区、食品区、学习用品。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物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小朋友们都已认知过这些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类物品,还能用汉语口语说出来。
2.应用“我买****,@@多少钱?”学习“你想买什么?我想买***。
3.知道用礼貌用语,知道买东西要付钱。
4.积极用汉语来交流自己的愿望,在情景中用汉语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重要的是让幼儿积极用汉语表达出来,不完整的句子老师引导孩子完成,多说几遍都可以,弱点的孩子只能说出词语也没关系。让幼儿们在此情景中乐于参与活动
2难点:能灵活运用句子说出自己想买的、自己想要的。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得幼儿大胆用句式表达清楚含义。难在老师用灵活多样、前后有序的方法掌控调节教学氛围。
活动准备
1.小超市模型
2.自制纸币,5毛钱,1块钱若干张
3.实物:泡泡糖、巧克力,方便面,小饼干,棒棒糖等。
4.水果教具,蔬菜教具。
5.小布袋子6—8个。
6.分六小组,每组6人
活动过程
1老师与两名幼儿示范,其它幼儿仔细听,认真看。
2选一组幼儿为大家示范表演,老师鼓励并指导幼儿用汉语口语表达。其它小组依次完成买东西的过程。老师为幼儿做辅助工作。对每小组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对有些不善于说话的、或口语差的小孩,老师再组织一次表演,耐心引导并开启孩子的小嘴巴,用一块真的食物来奖励孩子。
4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一起回想这个小超市里用什么水果?有什么食品?有哪些蔬菜?还有什么学习用品。
5,延伸:把物品摆放在区角,便小朋友们自由进行玩耍。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我会分教案
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活动难点:
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 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分一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5、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动动你的小手,现在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都有跟老师一样的三幅操作图,请小朋友用你桌子上的雪花片来试一试,分一分,2个雪花片、3个雪花片、4个雪花片,可以怎么分?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9、教师:这些操作的图片我们可以用数字把它们表示出来。教师边提问边出示数字卡片。教师示范操作2个雪花片用数字2表示出来。、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4、大班数学《我会买东西》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纸币),并会运用。
2、比较10元以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钱币、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智慧老人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超市,想要进去呀必须闯过三关。
二、 基本过程。
1、 第一关:认一认(认识1元、2元、5元、10 元)
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呀?(钱)分别来认识1元、2元、5元、10元
小结:小朋友真棒!认识了智慧老人准备的人民币闯关成功。
2、 第二关:比一比(能比较钱币数量的多少)
出示课件,智慧老人准备了几样商品,价钱不一样,一起看看都是什么?价格多少?
出示两样东西提问:"哪个需要的钱多?"
依次比较,10元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闯关成功。
3、第三关:买一买(会用钱买东西)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钱币,能正确的用钱买东西就能闯过关。
小结:在这一关,小朋友都正确的用钱币买到东西,闯关成功。
4、玩一玩。
幼儿去超市买一样东西,要用老师准备的钱去买。(要求:所付的钱和物品的价钱要一样多)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买东西。在生活中,有时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你就可以做妈妈的小助手,帮妈妈付钱,这样你的本领就会更大。
5、大班数学活动我会买东西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纸币),并会运用。
2、比较10元以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钱币、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智慧老人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超市,想要进去呀必须闯过三关。
二、 基本过程:
1、 第一关:认一认(认识1元、2元、5元、10 元)
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呀?(钱)分别来认识1元、2元、5元、10元
小结:小朋友真棒!认识了智慧老人准备的人民币闯关成功。
2、 第二关:比一比(能比较钱币数量的多少)
出示课件,智慧老人准备了几样商品,价钱不一样,一起看看都是什么?价格多少?
出示两样东西提问:"哪个需要的钱多?"
依次比较,10元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闯关成功。
3、第三关:买一买(会用钱买东西)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钱币,能正确的用钱买东西就能闯过关。
小结:在这一关,小朋友都正确的用钱币买到东西,闯关成功。
4、玩一玩。
幼儿去超市买一样东西,要用老师准备的钱去买。(要求:所付的钱和物品的价钱要一样多)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买东西。在生活中,有时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你就可以做妈妈的小助手,帮妈妈付钱,这样你的本领就会更大。.
活动评析:
李秋红老师是我园一位年轻的骨干教师,大班教研组长,歌舞弹唱样样强。她组织的计算活动《认识人民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
通过超市购物,认一认、比一比、买一买,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并学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二、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
现代媒体直观形象,逼真大方,幼儿喜欢易接受。
三、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本节活动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认识了人民币后,让幼儿学会在超市购物,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教师素质比较高
教师具有亲和力,教态自然大方有激情,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每一次闯关成功后,幼儿高兴的说:let is go,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
6、大班数学买东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结对购物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大班:感受6以内数的组成,。小班:6以内数数)
2、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 数学》
2、足够数量的购物单:上面写上述的组成题目;手机废旧纸盒,上面画上圆点表示价格。
3、将制作好的纸盒成列,布置成超市。
活动过程:
1、 大小幼儿结对共同参观“超市”
熟悉环境,观察了解商品特点。
认识商品上的特殊价格标签:点子标签。
2、 玩游戏“大小幼儿合作购物”。
游戏玩法与规则:大班幼儿根据购物单上的数的组成计算出所够商品的价格,小班幼儿根据大班幼儿告知的组成答案进入超市。
大班幼儿的任务是用数的组成的知识算出商品的价格,但不能走入超市。小班幼儿的任务是根据大班幼儿提供的答案,进入超市拿相应价格的商品。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教师以收银员的身份及时检查核对。游戏可多次进行。
3、使用《小朋友的书 数学》第6页“逛超市”,先数一数每一层货架有几件物品。可请小班小朋友数,大班小朋友记录。然后,大家一起数每个货架上供有多少物品,大班小朋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