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数学逛商店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
逛商店
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所在数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上要贴近他们平时的生活,应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理解的。《逛商店》就是取材于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社会性活动。在逛商店的过程中,通过让孩子买相同款式的服装,和买相同色彩的天线宝宝活动,将数学知识里的图形对应、颜色对应巧妙地融合其中。小班幼儿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所以活动“逛商店”的过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心,保持有意注意,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成一定的数学概念。
活动目标:
1.能从众多图案中找到与指定目标对应的图形、物体,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重点)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喜欢数学活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流程:
参观服装店,对服装有初步的印象——寻找与指定目标相同的帽子,衣服和帽子(图形对应)——和天线宝宝玩游戏(按目标找物,颜色对应)——玩天线宝宝,结束(验证)
活动准备:
1.将活动室布置成小形的服装店,服装小卡片若干
2.天线宝宝和其他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参观服装店,引导幼儿观看各种衣服,裤子,帽子的形状,对服装店有初步的认识;
(情景的创设,是吸引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办法。也是让活动更显生活化,更具生动性的手段)
主要提问:商店里有些什么?它们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从类型和颜色上来回答)
2.集体操作活动:选衣服,裤子,帽子
A.买帽子:教师拿出一顶帽子,请幼儿去商店里寻找同样款式的帽子。(个别操作)
B.买衣服:请一幼儿在商店里买一件衣服,其他幼儿按照这个款式在商店里找相同的衣服。(小组操作)
C.买裤子:征求幼儿的意见,教师买来一条裤子,请全体去商店里寻找同样款式的裤子。(集体操作)
(数学知识是从动作本身产生出来的,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实际操作物体,让他们对物体施加动作,对他们学习数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小班幼儿通过外部动作可以感知到数学的概念属性。也符合他们适合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
主要提问:这件衣服(帽子、裤子)是怎么样的?小朋友到商店里找出来好吗?
3.和天线宝宝玩游戏
A.请幼儿按照身上的颜色标志去寻找颜色相对应的天线宝宝,并排除其他物品的干扰
(排除形状、颜色的干扰,找到和自己身上颜色相对应的物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主要提问:天线宝宝在哪里呢?抱一个和自己身上的图形一样的天线宝宝玩。
4.请客人老师检验孩子们拿的天线宝宝是否和幼儿身上的颜色相对应。
预期活动效果:
1.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创设情景贯穿活动始终,游戏化教学,生动,有趣。
2.活动中幼儿充分“动“起来,人人有操作的机会,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小班数学活动逛商店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所在数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上要贴近他们平时的生活,应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理解的。《逛商店》,就是取材于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社会性活动。在逛商店的过程中,通过让孩子买相同款式的服装,和买相同色彩的天线宝宝活动,将数学知识里的图形对应、颜色对应巧妙地融合其中。小班幼儿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所以活动“逛商店”的过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心,保持有意注意,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成一定的数学概念。
活动目标:
1.能从众多图案中找到与指定目标对应的图形、物体,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重点)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喜欢数学活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将活动室布置成小形的服装店,服装小卡片若干
2.天线宝宝和其他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参观服装店,引导幼儿观看各种衣服,裤子,帽子的形状,对服装店有初步的认识;
(情景的创设,是吸引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办法。也是让活动更显生活化,更具生动性的手段)
主要提问:商店里有些什么?它们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从类型和颜色上来回答)
2.集体操作活动:选衣服,裤子,帽子
A.买帽子:教师拿出一顶帽子,请幼儿去商店里寻找同样款式的帽子。(个别操作)
B.买衣服:请一幼儿在商店里买一件衣服,其他幼儿按照这个款式在商店里找相同的衣服。(小组操作)
C.买裤子:征求幼儿的意见,教师买来一条裤子,请全体去商店里寻找同样款式的裤子。(集体操作)
(数学知识是从动作本身产生出来的,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实际操作物体,让他们对物体施加动作,对他们学习数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小班幼儿通过外部动作可以感知到数学的概念属性。也符合他们适合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
主要提问:这件衣服(帽子、裤子)是怎么样的?小朋友到商店里找出来好吗?
3.和天线宝宝玩游戏
A.请幼儿按照身上的颜色标志去寻找颜色相对应的天线宝宝,并排除其他物品的干扰 (排除形状、颜色的干扰,找到和自己身上颜色相对应的物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主要提问:天线宝宝在哪里呢?抱一个和自己身上的图形一样的天线宝宝玩。
4.请客人老师检验孩子们拿的天线宝宝是否和幼儿身上的颜色相对应。
活动反思:
1.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创设情景贯穿活动始终,游戏化教学,生动,有趣;
2.活动中幼儿充分“动“起来,人人有操作的机会,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
3、小班数学活动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放在一起,并用1——5的点卡进行匹配。
2、复习5以内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乐意大声的回答问题,能愉快的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胸饰:点卡;货物架三个;拖盘、食品盘各五个(上面带有数字);吃的东西:饼干、糖果、果冻、山楂片、荔枝。
活动过程:
1、电话铃声导入 “叮铃铃,叮铃铃”
(1)师:喂,你好,你是谁?是小熊呀,哦,我知道了。
(2)对幼儿说:“刚才是小熊打来的电话,它要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作客。
2、复习5以内的数
(1)开汽车到小熊家去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开汽车到小熊家去吧!到小熊家汽车要经过5站路,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一边开一边出示5以内的点卡牌子,表示5个站头。
(2)帮小熊整理超市
师:看,小熊家到了。我们一起来敲敲门。
幼:小熊我们来了。
小熊:小朋友,今天我请你们来帮我一个忙,我准备开一个水果超市,但水果刚刚运回来,还没整理好呢,要请你们来帮我整理好吗?
要求:水果送到相应的柜台上,水果背后的点卡与拖盘点子相同。
(1) 幼儿分水果
3、游戏:
师:小熊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整理好超市,它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呢!
(1) 相同的点卡做朋友
(2) 排队:红旗处排队,按1、2、3、4、5的顺序排队。
4、结束活动:
师:小熊今天超市开业,它还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吃东西呢。
要求:去吃的时候要看好自己胸前的点卡是几,然后到相应的拖盘里去吃东西,吃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几的点卡就吃几个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4、小班数学活动小狗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尝试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
2.超市布置:陈列最大的、大的、最小的帽子、围巾鞋子、上衣、裤子、袜子、毛巾、水杯、牙刷等。
活动过程:
一、 小狗排排对。
1 、有三只小狗要出去散步,它们嚷嚷着要去买帽子。
2、 出示教具: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三只小狗都想排头,结果吵起来了!
3、请幼儿告诉小狗应该怎样走?(排排队走)
4、引导幼儿观察这三只小狗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样排队?
5、问幼儿谁愿意来帮小狗们排排队?并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它们排队的?
二、小狗买帽子。
1、到了超市,三只小狗就抢着试帽子:最小的狗一戴上大帽子,像钻进了黑洞洞,啥也看不见了;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了一只耳朵……小狗们急坏了!
2、谁会给小狗挑帽子?请个别幼儿为小狗买帽子。
3、引导幼儿知道并说出:最大的帽子给最大的狗,大帽子给大狗,最小的帽子给最小的狗。
三、为小狗买东西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超市里还有什么?
2、老师请一部分幼儿做售货员,要求售货员必须将物品整理好(物品可从大到小排;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顾客帮助小狗买东西。要求售货员要热情,顾客要有礼貌。
3、教师观察售货员能否正确排序,观察顾客能否帮助三只小狗买到合适的物品,如我给最大的狗一条最长的围巾;给大狗一条长围巾;给最小的狗一条最短的围巾。教师观察顾客能否运用语言来表达排序结果。
4、给狗儿们送礼物。
5、送完礼物后跟狗儿们道别。
活动反思:
为了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置换了角色,以宝宝自己“逛超市”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5、小班数学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放在一起,并用1——5的点卡进行匹配。
2、复习5以内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乐意大声的回答问题,能愉快的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胸饰:点卡;货物架三个;拖盘、食品盘各五个(上面带有数字);吃的东西:饼干、糖果、果冻、山楂片、荔枝。
活动过程:
1、电话铃声导入
“叮铃铃,叮铃铃”
(1)师:喂,你好,你是谁?是小熊呀,哦,我知道了。
(2)对幼儿说:“刚才是小熊打来的电话,它要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作客。
2、复习5以内的数
(1)开汽车到小熊家去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开汽车到小熊家去吧!到小熊家汽车要经过5站路,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一边开一边出示5以内的点卡牌子,表示5个站头。
(2)帮小熊整理超市
师:看,小熊家到了。我们一起来敲敲门。
幼:小熊我们来了。
小熊:小朋友,今天我请你们来帮我一个忙,我准备开一个水果超市,但水果刚刚运回来,还没整理好呢,要请你们来帮我整理好吗?
要求:水果送到相应的柜台上,水果背后的点卡与拖盘点子相同。
(1) 幼儿分水果
3、游戏:
师:小熊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整理好超市,它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呢!
(1) 相同的点卡做朋友
(2) 排队:红旗处排队,按1、2、3、4、5的顺序排队。
4、结束活动:
师:小熊今天超市开业,它还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吃东西呢。
要求:去吃的时候要看好自己胸前的点卡是几,然后到相应的拖盘里去吃东西,吃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几的点卡就吃几个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6、小班数学逛苹果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活动的快乐。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音乐《铃儿响叮当》
2.红色和绿色苹果,苹果券,上面印有不同数量的圆点。
3.小桥,小水沟,红绿篮子各2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教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苹果园里的老婆婆说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请我们帮忙捡苹果,你愿意帮帮老婆婆吗?
教师:我们出发吧,瞧,前面有一座小桥,我们过小桥时候要小心哦。这里还有一条小水沟呢,我们一起跨过去。
(二)捡苹果,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1.走进“果园”,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教师:苹果园到了,瞧,苹果掉了一地,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捡起来夹在衣服上,好吗?
教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吧!
2.感知苹果的数量。
教师: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教师:谁的树上也是3个苹果的请上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请树上结了2个苹果的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请你去找一找还有谁的树上也是1个苹果的。
(三)送苹果,按颜色特征分类。
教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苹果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教师: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绿苹果呢?
教师:送苹果宝宝回家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红苹果我送你回红颜色的家,绿苹果我送你回绿颜色的家。谁先来试一试?
教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不对?
(四)送礼物,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教师:老婆婆说,小朋友帮他捡回了这么多苹果,她要谢谢小朋友,这是她送给小朋友的苹果券,券上面有几个点,你就可以拿几个苹果。拿完后请小朋友说说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拿了几个苹果。
教师: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
教师:小朋友都拿到苹果了,尝一尝苹果的味道怎么样。
(五)结束活动教师:今天小朋友帮老婆婆做了这么多事情,开心吗?我们也累了,和老婆婆再见,我们回家休息休息吧。(幼儿随音乐原路返回。)活动延伸:
数学区:在区域活动中练习颜色分类、按数取物等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