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小火车教案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大班教案 >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小火车教案反思

时间:2022-03-31 13:31:51

大班社会小火车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大班社会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大班社会小火车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使孩子 能直接的了解空间的相对性而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别一主体为中心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孩子动手,动脑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一些上下、前后位置不同的物品。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区分事物的左右空间方位。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的谁。

  2、教师站在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的中间,提问:小朋友,老师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3、邀请6名幼儿到前面站成一横排,请大家观察他们的左右。

  提问:说说: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请幼儿向后转,看和刚才一样吗)

  二、 区分事物的上下空间方位。

  1、教师选择一张高一点的椅子在椅子上放一本书,在椅子下放一个

  玩具,提问:椅子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2、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创设的情景,提问:什么在桌子上面,什么在桌子下面?什么在盒子上面,什么在盒子下面?

  3、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变换物品的位置后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哪些物品的位置变了,原来在哪里,现在在哪里。

  三、 在操作游戏中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的认识。

  1、 幼儿自由摆放物品后,请同伴讲一讲自己是如何摆放的。

  2、 一方讲述物体的摆放要求,另一方摆放物体。

  3、 寻物游戏(请一位幼儿藏物体,然后描述位置,其他幼儿寻找)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能在玩中学习到空间的认识,我觉得很不错。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整理小书包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幼儿将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要求幼儿在习惯养成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提高幼儿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为入学打好基础。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从小爸妈惯着,爷爷奶奶宠着,养成了一种依赖的性格,不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为了使幼儿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爱护小书包。

  2、学习整理书包,培养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

  3、清楚讲述自己的做法。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书包、一个小筐内放(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绘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手绢)。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孩子们,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唱起来吧!(唱)孩子们,你们唱的可真好听!唱的什么歌?《快上一年级》对,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上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好,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小书包。

  (二)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及用途

  1、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

  孩子们,现在把你的小书包轻轻地拿下来,仔细看一看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呢?

  幼:我的小书包是红色的,上面有芭比娃娃;我的小书包是蓝色的,有奥特曼,还有背带里面有3层;我的这儿还有两个带网的侧兜。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咱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心爱的小书包上面有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有两根背带最重要的是小书包有许多层,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小书包的两侧还有两个小兜。小书包有这么多层和兜,用起来一定会很方便。

  2、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用途

  师:(拿一书包)这个小书包有几层?一样大吗?你认为每一层放什么比较合适?

  咱们的学习用品也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大层放大一点的学习用品,小层里放小一点的学习用品。这样呢,容易放,也不会损坏学习用品。小书包还有两个小兜呢,可以把常用的小东西放在里面,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小书包用起来很方便。

  (三)幼儿整理小书包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小书包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你们常用的东西(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画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小手绢),你认为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书包的哪一层、哪里合适呢?现在,试着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幼儿试放)

  2、个别幼儿介绍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放的?

  幼甲:我把书本和铅笔盒放在最大的层里了,把小手绢放在小层里了。

  幼乙:我把东西都放在最大的一层里了。

  幼丙:我把书本放在大层里,铅笔盒放在最外侧的一层里,小手绢放在侧兜里。

  3、引导幼儿分析探讨整理小书包的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的放法不太一样,但是怎样放才最合适呢?

  下面咱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的,仔细看,看看哪一种放法最合适?

  (录像)第一个小朋友是把学习用品分类,按次序整理好,放在不同的层里。第二个小朋友虽然分类整理了,但是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层里了。第三个小朋友没有整理就放进去了。

  让幼儿充分的交流、讨论。一致认为第一个小朋友的放法比较好。因为分类分层放拿取东西方便也很快。

  4、幼儿再次整理小书包

  好,那咱根据刚才说的再来整理一次。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齐。(幼儿整理--这次比刚才那次整理得更快更好,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

  教师小结:孩子们,现在咱们都学会了自己整理小书包了。如果我们每次整理小书包都像现在这样分类分层来放,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那拿取会更方便,再拿就知道上哪去拿了。

  (四)爱护小书包

  师: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和我们在一起,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书包呢?

  幼:不能摔要轻拿轻放;不能在书包上乱涂乱画;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要把书包放好;书包脏了洗一洗……

  师:老师希望你们上小学后继续保持整理小书包、爱护小书包的好习惯。能不能做到,孩子们?

  (五)结束

  好了,孩子们,现在背起你的小书包像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一样,让老师看看你们神气不神气?听《上学歌》,在唱唱、跳跳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随着《纲要》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活动中我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孩子们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开始以听音乐"快上一年级"导入,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欲望。接下来让孩子观察书包的外形,并进一步了解书包各部分的用途,为下一步整理书包做好铺垫。在整理书包时所选的学习用品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必不可少物品。在活动的过程中,以动制静,充分让孩子动手操作,并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当即生成一些问题,如"学习用品怎样放?""放在书包的哪里才合适?"等等,我觉得很有价值,就利用当时抓拍的录像进行点拨,让孩子发现问题------哪种整理书包的方法最合适?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将学习用品整理好,然后分类分层将学习用品放在书包较为固定的地方。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孩子进行交流、讨论,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并在实践操作中解决了问题。

  书包的整理是孩子最有益的经验,通过实践练习整理小书包,幼儿都能熟练地把小书包里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了。在活动最后,我又利用歌曲"上学歌",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感受背上小书包的神气,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整个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着、研究者和发现者。通过让幼儿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练习、体验,他们得到了一些比较清晰的概念,学会了有规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渗透了责任感,为入学打好了基础。

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大带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升入大班,幼儿都愿意带领弟弟妹妹进行活动。究竟怎样做才是有爱心、有责任心、会照顾弟弟妹妹的好哥哥、好姐姐。幼儿并不知晓。通过“大带小”,增加任务意识,尝试按照计划完成任务。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完成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的任务,体验其中的快乐、乐趣,甚至是烦恼。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符号、文字、图画等记录。

  2、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体验责任感。

  3、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1、纸、笔。

  2、事先联系小班。

  3、幼儿园简易地图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

  一出示图画书。还记得故事的名字吗?故事讲了什么呢?

  一野田是好哥哥吗?为什么?

  一你愿意当哥哥姐姐吗?小班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有许多地方都不认识,你愿意带他们参观幼儿园吗?你能像野田一样照顾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快乐吗?

  (2)讨论:大带小

  一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弟弟妹妹都非常小,还没有习惯幼儿园的生活,许多事情都不知道、也不会做,要带好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一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要做些什么事情呢?说些什么话呢?(引导幼儿从安全、情绪等方面考虑。)

  一介绍自己,知道弟弟妹妹的班级和名字。

  一介绍幼儿园的设施。

  一保护好弟弟妹妹,不做危险动作和事情。

  (3)记录:参观路线

  ①出示幼儿园简易地图。

  一上面的活动室和教室,你都认识吗?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一请你设计一条“参观线路”。

  ②分组设计“参观线路”。

  一可以用符号、文字、图画等记录,要简单明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

  ⑧交流讨论,适当修正。

  小结:按照设计的“参观线路”,带领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让他们知道更多幼儿园的事情。要像哥哥姐姐一样爱护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感到快乐!

  (4)实践:参观幼儿园

  ①参考流程

  A.互相认识:大班幼儿主动介绍自己,询问并知道弟弟妹妹的名字。

  B.大班幼儿依次介绍带弟弟妹妹可能去参观的地方。

  C.安全提醒。

  D.大班幼儿带弟弟妹妹参观幼儿园。

  ②注意事项

  A.事先在走廊、楼梯等地方增加教师,以保护幼儿的安全。

  B.提醒幼儿慢慢走。

  活动延伸:

  1、表演区:提供头饰、录音、图画书等,供幼儿表演。

  2、语言角:提供图画书让幼儿继续阅读。

  活动反思:

  外表再阳光的孩子也会出现不良的情绪、阴暗的心理。故事里,野田找回善良、重获自信的经历正是孩子们自我认识、自我修正的心路历程,可能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成长磨难。

4、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小火车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火车外形特征的基础上,能画出有火车头(车灯、窗、驾驶员)、一节节车厢和许多轮子的火车。

  2、能在车厢里添加人、动物或各种货物。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火车,幼儿绘画用纸、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引出课题。

  老师带着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开火车的游戏。

  出示实物火车,观察火车。使幼儿知道每一列火车都是长长的,都有火车头、车厢、轮子等。

  二、讲解示范。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连接着的长方形,然后在第一节长方形上画出车窗、车灯、驾驶员等,使其变成火车头,并告诉幼儿,后面的一节节长方形画上轮子就是一列货车,若再画上一排排窗门,画上人,就是装满旅客的火车了。

  2、引导幼儿讨论:火车有什么用?

  三、幼儿练习。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线条画出火车的外形,细心描绘车头和轮子。

  2、启发幼儿在车厢里画上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朋友、鲜花、玩具等,并大胆添加有关内容,如铁轨、田野等。

  3、及时表扬在绘画过程中认真细致的幼儿。

  四、讲评。

  请先画好的幼儿互相参观,自由谈论自己画的火车,评议别人画的火车。

  教学反思:

  从小班开始,火车就一直是幼儿们谈论的焦点,只要一说到火车的话题,幼儿们就滔滔不绝,很开心的谈论起来,而自己画一辆火车,更加成为了许多孩子的愿望,所以在活动中,幼儿们大多很认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并掌握好尺寸,在进行装饰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添画上个中不同的东西。不仅

  掌握了画火车的技法,还能为主体进行装饰,进行大胆创新的绘画创作。

5、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小兔子开铺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小兔子开铺子》是一首具有较多量词的儿歌,将小兔子开铺子所要卖的东西都用张、把、根等量一一列开来让幼儿更好的记住卖的什么东西。同时此儿歌最后都是以“子”结束,所以幼儿读起来比较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同时这首儿歌也比较能让幼儿形象的表演!教育价值最大的是语言领域,而小兔子开铺子能让幼儿通过开铺子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幼儿在开铺子的游戏活动中感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会朗诵儿歌,体验朗诵带来的乐趣。

  2、 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运用,练习完整讲述。

  3、 在游戏情境中能主动学习,体会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快乐。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说儿歌 难点:能说准量词。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

  2、小兔子头饰一个,

  3、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4、其他一些物品。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教师:在一座大森林里,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看见小伙伴们买东西很不方便,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能买东西,为了方便大家,小兔子决定在森林里开一家铺子。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我的铺子开张了,欢迎大家光临。

  教师:哇,小兔子的铺子开张了,我们来看一看,铺子里有什么东西?这是什么呀?共有几张桌子?

  二、引出儿歌

  1、播放录音磁带,第一遍欣赏儿歌。(主要集中幼儿注意力)

  2、 第二遍欣赏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

  (1、)是谁在森林里面开了一家铺子?

  (2、)铺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要求运用正确的量词)

  三、学习儿歌

  1、幼儿和教师一起边看教具边朗诵儿歌。

  2、结合教具,教师带领幼儿慢慢朗诵儿歌。

  3、幼儿和教师有节奏朗诵儿歌。

  四、游戏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出示一些儿歌中没有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我要买xxx”的句式,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来参加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有的幼儿没有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五、小结后结束活动

  附: 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根小绳子

  四个小盒子

  五支小笛子

  六条小棍子

  七个小篮子

  八颗小豆子

  九本小册子

  十双小筷子

  教学反思

  小兔子在森林里面开了一家商店,它是买什么东西?是让小朋友学习量词的正确用法,对于我们农村的小朋友来说,虽然量词的运用上已经学会了一些,但是有的孩子还是不能正确使用量词,这些词汇要靠在生活中的积累才能熟练运用,有的孩子始终只会用“个”,而有的孩子,能说“只”“台”这样基本的量词,但是还要丰富“把”“副”这样平时不经常用的量词。

  由于儿歌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子”,所以读上去很上口,孩子越念越有劲,越念越开心,对我们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活动时,我们设计了很多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利用图片把桌子、椅子、豆子、笛子、筷子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环节幼儿的反映教慢,我想这与平时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有个别幼儿对量词的了解相对较多,而也有部分的孩子对量词的接触还是比较小的,因此,有的幼儿不会使用量词。只能是老师告诉了答案,慢慢再和小朋友强化。

6、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是灵渠小导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兴安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在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古灵渠,以及许多有名的景点和许多值得欣赏的古迹,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2005年兴安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名镇,从而被更多的人所知晓。每年来这里游览的旅客络绎不绝,这值得每一个兴安人骄傲和自豪。这些景点里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孩子学习的内容,既能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学到丰富的地方文化知识。

  《我是兴安小导游》是我园根据地方特色,在大班新开展的乡土文化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通过当小导游的形式,来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兴安县的旅游风景,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的活动前,家长们已带幼儿参观过兴安灵渠、乐满地、世纪冰川、猫儿山等景点中的至少两处景点,特别了解了灵渠的各个景点以及景点的有关典故。这些铺垫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讲述活动很有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灵渠的主要旅游景点,知道灵渠是一条人工渠,有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光,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学做小导游,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大胆连贯地介绍灵渠的景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重点: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小朋友介绍灵渠的各个景点,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难点: 能大胆、连贯地介绍灵渠的景点。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观灵渠的旅游经验,并初步了解各个重要景点的特点和其中的故事传说。

  多媒体教学设备、灵渠各个景点的典型性图片。

  2、幼儿带来的景区留影照片。

  3、教师为幼儿准备6张导游证、6面不同颜色的导游旗、6个自制小喇叭。

  4、教室边布置成哗嘴、大小天平、 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等景点。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丰富经验

  教师播放《美丽的灵渠》课件,幼儿观看。

  (二)重点提问:

  1、灵渠修建于什么时候?它连接了哪两条江?

  2、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3、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4、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灵渠景区留影,感受灵渠的美丽。

  小结:灵渠修建于两千多年前,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工渠。它是兴安有名的景点,每年多有许多的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灵渠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三)介绍灵渠内各景点

  1.师:我们兴安的灵渠这么美丽,所以这几年许多其他地方的朋友们都想来看一看。可是他们到了我们灵渠后遇到了麻烦,他们不知道灵渠的景点有多少、在哪里,有些什么故事?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呀?怎么帮?(告诉他们,介绍等)

  2、讨论:怎样当小导游,了解做导游的主要经验。

  (1)幼儿自由讨论:怎样当一名小导游?

  (2)、通过评价活动使幼儿了解做导游的主要经验。

  (3)、今天我们是第一次学做小导游,老师在教室周围贴了灵渠各个景点的图片,你们可以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来介绍一下,一个小朋友当小导游介绍时其他小朋友都当游客。(幼儿四散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

  (四)幼儿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模仿游戏

  1.每个景点选出一名小导游颁发导游证和导游旗。

  2.全班剩余幼儿扮演游客,参观灵渠的各个景点,由选出的小导游分别对各自所负责的景点作简单的介绍。

  3.评选最佳小导游。

  小结:今天的每个小朋友都很不错,学习当了小导游,认识了这么多灵渠的景点。下次我们可以带爸爸妈妈或者从外地来的亲戚去灵渠玩,再好好地给他们当回小导游。

  绘画:美丽的灵渠。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并把它画下来。

  (五)活动延伸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我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首先,幼儿的前期经验积累太少。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播放完灵渠景点图片课件,让幼儿说说看到的图片是哪些景点,说出景点的名称时,幼儿都只有一个回答“是灵渠”。至于是灵渠的哪个具体景点,除了说出了一个“飞来石”之外,其他的没一个人能说出来。第二个环节,我出示灵渠的几个重点景点图片,让幼儿说说他们的典故或者来历,也是没有一个幼儿能说出来。看来,幼儿虽然都去过灵渠,对于灵渠 的了解仅限于风景层面,对于灵渠在历史文化方面还知之甚少。其次, 没有确立好活动的重点难点。这节课,我是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介绍大小天平的科学设计和构造原理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尽管我制作了课件,化简为易,让幼儿能直观的观看设计构造过程,但从幼儿的理解和兴趣来看,这个重点的设计过于深奥,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在观看课件的时候,许多幼儿在下面讲话。观看课件后的提问了解环节,除了个别幼儿能对课件内容作出一些回答,大多数幼儿是不太理解。

  我设计这节课是根据我所教班级幼儿的经验基础来设计的,这之前我班的幼儿对于灵渠景点已有较多的经验积累,但这节课我用的幼儿是临时改成的另一个班级的幼儿,由于幼儿积累的前期经验不一样,我对这个班的幼儿的前期经验缺乏了解,所以,这节课上起来比较困难。按这个班幼儿的经验,我应该把重点确立在让幼儿了解灵渠各景点的特点和其故事传说上。这样才适合幼儿特点。

7、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神奇的小火车教案(附教学反思)

  在“你变我变的”主题中,幼儿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变化的东西,圆圈可以变化成钟、花朵、乌龟、小动物的头等,一些废旧的物品经过手的加工,可以变成许多有趣、新奇的东西,他们对自然界神奇的变化萌发了兴趣。《神奇的小火车》充满神奇、变化、诙谐的情节,让孩子读来有趣、有能引起他们的探究,因此本活动纳入了这个主题。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变化。

  2、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自制背景图及若干小图片

  2、幼儿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的资料。

  活动过程:

  1、发现小火车的神奇。

  ——出示背景图“小火车”,猜猜这是一列怎样的火车。

  ——什么是神奇?

  ——教师结合故事将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车,变出一只“桃子”。

  ——原来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车,它会变魔术。还有许多乘客想上火车,他们上车前和下车后相比会有那些变化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神奇的小火车”。

  2、看看小火车会变什么。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谁是小火车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桃核下车后会变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接着谁又上了车?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下车的鸡蛋为什么会变成毛茸茸、湿漉漉的小鸡呢?

  ——小青虫们上了车,它又变成了什么?(重点帮助幼儿理解青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小男孩上了车,走下一位大胡子叔叔,他是谁呢?

  ——原来大胡子叔叔是小男孩变的,他喜欢这样变吗?那可怎么办呢?

  ——这真是一辆神奇的小火车,它能让许多“乘客”上车后发生变化。往前开能长大,往后开就还原。

  在我们周围许多东西都在变,有的变化很快、很明显,而有的东西是渐渐地变化的。

  3、让他们坐上小火车。

  ——呜。。。。。呜!蓝色的神奇的小火车又开动起来了。你想让谁坐上小火车?小火车会把它变成什么?

  ——鼓励幼儿讲讲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渐变过程,如:月亮圆缺,花儿开放、种子发芽等。

  4、延伸活动:鼓励幼儿今后在生活中仔细寻找事物的变化,获得更多的表现。

  活动反思:

  《神奇的小火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通过让一样物体乘坐小火车这个形式,让幼儿了解到常见的一些事物在小的时候和长大的时候它们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神奇的小火车》的故事情节较为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爱幻想的天性,因此活动中我对“趣”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在经过了孩子们漫无边际地想象和创编之后,我设计了乘小火车的情境游戏,让孩子用形象化地动作去表现事物的成长变化,再让同伴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一环节的设置即能让孩子体验乘火车的趣味性、神奇性,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值得借鉴。

8、大班社会小火车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使孩子 能直接的了解空间的相对性而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别一主体为中心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孩子动手,动脑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一些上下、前后位置不同的物品。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区分事物的左右空间方位。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的谁。

  2、教师站在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的中间,提问:小朋友,老师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3、邀请6名幼儿到前面站成一横排,请大家观察他们的左右。

  提问:说说: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请幼儿向后转,看和刚才一样吗)

  二、 区分事物的上下空间方位。

  1、教师选择一张高一点的椅子在椅子上放一本书,在椅子下放一个

  玩具,提问:椅子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2、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创设的情景,提问:什么在桌子上面,什么在桌子下面?什么在盒子上面,什么在盒子下面?

  3、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变换物品的位置后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哪些物品的位置变了,原来在哪里,现在在哪里。

  三、 在操作游戏中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的认识。

  1、 幼儿自由摆放物品后,请同伴讲一讲自己是如何摆放的。

  2、 一方讲述物体的摆放要求,另一方摆放物体。

  3、 寻物游戏(请一位幼儿藏物体,然后描述位置,其他幼儿寻找)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能在玩中学习到空间的认识,我觉得很不错。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推荐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2623,2615,24785,15969,1629,1642,1645,17404,25528,11880,6284,3399,,26978,12101,16117,11878,1633) limit 18

最新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最佳鸟儿”评选赛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是小小环保宣传员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新年愿望—快乐元旦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夸夸我和我的好朋友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交通安全知识大擂台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公开课朋友夹心饼干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大班语言活动方案策划 大班健康教案蔬菜水果变干净 大班健康手的本领大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竹子大变身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扑克教案反思 大班陶艺多啦A梦的创想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合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数字创意变形画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小马过河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有趣的十二生肖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