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音乐教案节奏聚会
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鸟儿聚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图片及小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数学是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因此数学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的整体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相应的算式,学习8的减法,理解其意义。
2、能用语言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以及方法。
3、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8的减法运算。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8的减法算式、许多带数字的花、各种小鸟图片(红、黄、紫、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香蕉、梨》
教师:咱们玩个香蕉、梨的游戏,老师的香蕉和你们的梨合起来是8,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一个香蕉几个梨?
幼:又有香蕉又有梨,一个香蕉7个梨。
二、学习8的减法
放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在叫?小鸟(对)。春天来了,小鸟也从南方飞来了,它们可高兴了,鸟儿们决定开一个音乐会,你们想去吗?(想)、可是去参加音乐会可不容易,小鸟还为你们设了几道关卡,要你们去闯关,你们能闯关成功吗?(能),好,我们出发吧。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红、黄、紫、大、小)。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2、根据位置和大小不同,出示一幅图,我们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唧唧唧,飞走了几只小鸟(一只),这道题要求我们算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中的情景列出一道减法算式?8-1=7。小朋友看他列的算式对不对?(对)谁能根据这道算式列出相应的一道减法算式?8—7=1
第一关已过我们在来闯第二关
出示第二幅图让孩子观察图上有几只大鸟有几只小鸟?谁能根据这图中的情境列一道减法算式?(8—6=2)小朋友看他列的这道算式对不对?(对)谁能根据这道算式列出相应的一道减法算式?(8—2=6)
第二关已过接下来再来闯第三关
教师设置第三关的情景;
出示图片根据小鸟的颜色装饰不同观察这幅图有了什么变化?让幼儿能根据情境中的变化列出其它几道减法算式题8-3=5,8-5=3.8-4=4。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减法之间的秘密,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
第三关已过接下来闯第四关
教师出示8的减法算式的卡片,请幼儿算出得数。
三、师和幼儿一起玩《接花朵》的游戏。
师将8只花向上抛,然后用手接住其中的一部分,请幼儿数一数落下几只花,然后猜一猜老师手中接住几只花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
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游戏,现在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两人一组做 游戏吧! 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两一组,一人抛雪花片一人猜得数,游戏反复进行,可以交换角色。
2、让幼儿在数学区域里自由结合两两一组,一人抛接瓶盖一人猜的数,游戏反复进行,可以交换角色。
3、让幼儿回家后,可跟爸爸妈妈做“猜猜看”的游戏,巩固8的减法。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习,根据情景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8的减法,并能较好的理解了8的交换规律,在学习中利用挂图,让孩子观察、讲述小鸟的不同,从而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并按规律掌握了8的减法,再过渡到抛雪花片,从中进一步巩固了8的减法。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不足之处:
学习加减法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对个别孩子出现的个别现象,在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多练习。
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3.中班音乐活动有规律的节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激发孩子创编的灵感和兴趣。
2、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几种创编规律的方法。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小兔子头饰;1开大白纸一张;碰铃、铃鼓、手铃、沙锤若干。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呀音乐国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想”
“咦,小兔子把它的拿手好戏――节奏表演也带来了,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兔子演员登台表演音乐节奏)
2、发现规律
老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节目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节奏有规律)
老师:“对了,刚才小兔子的节奏表演不仅好看而且十分有规律,谁能说说看它的规律是什么?
( Х0×0|×0×0| )
3、创编有规律的节奏
老师:“谁能自己创编一个有规律的节奏?试试看!”
(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有规律的节奏)
如:×0 0|×0 0|×0 0|×O O|
××××|0 0 0 0|××××|O O O O|
××OO|××OO|××OO|××OO|
4、创编有规律排序题
老师:“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音乐可以创编出规律以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编出有规律的?”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尽可能多的物品)
老师:“请你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编一道有规律的排序题好吗?看谁编的和别人不一样。”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教师在纸上写出孩子编的规律并用节奏中的×和O表示。)如:3朵花3把草可以用×××|O O O来表示。
5、总结规律排序的方法
老师:“生活中的有规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两种不同物体之间排,也可以三种、四种…不同物体之间进行排序,好现在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说说看你掌握了哪几种排序的方法,说的越多越好!”
(引导幼儿说出这节活动中发现的排序方法。)
如:×00×00;00×00×;×000×OOO;OOO×OOO×;
6、练习有规律的节奏
老师:“刚才音乐国的国王打来电话,让我们给一首音乐配上有规律的节奏,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想”
“请你和你们组的小朋友一起来选一个有规律的节奏,再来选一种你喜欢的乐器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分组练习节奏,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7、活动延伸――合奏
老师:“请回到位子上,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打节奏吧!”
(给予幼儿鼓励与肯定)
小结:“你们打的节奏不但有规律而且特别美,说明你们动了脑筋了,老师为你们自豪!现在就让我们乘着小列车到外面领取音乐国给我们的礼物吧!”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我的大胆尝试也有了明显的效果。这节活动让我深切的感觉到给孩子万千知识不如给孩子一种解决途径。活动中我把规律排序的重难点也就是(自编规律排序题)这一数学领域中难题,通过与音乐领域的有机结合而轻松的解决掉了,孩子们在想象中、拍打中总有保持着一股创编的兴趣与‘兴奋’,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孩子创编的方法之多让我有些目不暇接,让我由此更加坚定了兴趣教学的信心,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如:孩子发现了六种不同物体之间规律的排序,但在打节奏的过程中孩子并没有把它用节奏的形式打出来,也许是怕编的太慢而我给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吧,就留下了一些的遗憾。我想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更注意孩子突发教育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4.中班音乐节奏活动我们一起来Rock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节奏乐是一种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它具有训练节奏感、启迪智慧、培养创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功效,通过教师适时而有艺术性的指导,使幼儿从生活和音乐中获得节奏的内心感觉和经验,从而使节奏活在幼儿的身体里,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从节奏与语言结合开始学习节奏,以使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感知节奏的存在和律动。语言也有他的节奏美,这次我就尝试用说唱的形式让幼儿玩儿音乐。
【目标】
1、体验音乐中语言节奏的趣味性。
2、尝试将儿歌《三只猴子》填入2/4拍的节奏型中。
3、能随音乐节奏说唱儿歌。
【准备】
音乐PPT课件
【过程】
1、律动进场。
2、游戏:我来做,你来学(复习节奏型)
3、节奏型的感受和体验。
1)、播放音乐,幼儿发现并感受节奏型XX/X-/
2)、发现音乐中的说唱部分
4、尝试将儿歌加入到音乐节奏中。
1)、引出儿歌《三只猴子》
2)、出示节奏小屋,找准儿歌的节奏。
3)、将儿歌有节奏地加入到音乐中。
5、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型。
6、合音乐,进行说唱表演。
7、延伸:下节课加入其它的儿歌。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5.中班音乐教案:节奏聚会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节奏聚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6.中班音乐节奏聚会教案反思
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7.幼儿园中班音乐节奏乐——我的皮鞋踏踏响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有表情唱这首歌,唱准八分音和附点音符。
2、感受歌曲的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铃、木鱼、响板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当中进教室
2、练声:1=C--F,练习曲《小星星》
3、师随《我的皮鞋踏踏响》的录音表演引题。
4、幼儿说说:
1)小朋友听到歌里唱什么?老师在表演时哪个动作最多?
5、教唱歌曲:
1)师弹旋律,幼儿学词。
2)师和幼儿完整唱这首歌,引导幼儿唱准八分、附点音符
3)引导幼儿边唱边用手、脚打节奏。
4)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器的伴奏。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听音乐自由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8.中班音乐活动有趣的节奏小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喜悦。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动物四个、大节奏图谱四张、节奏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四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师用叫声分别引出小青蛙、小猫、小鸭、小狗,并出示动物图片)(二)活动部分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师: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出示背景图)师:你们再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有节奏符号2、提出规则。
师: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1) 老师依次“按门铃”。(如:我先去小青蛙的家,我要按门铃了x x I x x I….)师:现在,我第一个想去小青蛙的家,青蛙家的门铃是这样的(呱 呱 /呱 呱)。让我来试一试,门开了,哦,原来“呱 呱/ 呱 呱”就是小青蛙家的门铃。 然后再去小猫家,小猫家的门铃和小青蛙家的不一样,是这样的:喵—,哇,小猫家的门也开了。 接下来我想去小鸭家,小鸭家的门铃有点难,听清楚,如果你拍得对就会开门,是这样的:嘎嘎 嘎。 最后一个就是小狗家,小狗家的门铃和小鸭家的有点差不多,但其实是不一样的,小狗家的门铃是:汪 汪汪。
(2)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小猴、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师:刚才华老师去了一趟小动物们的家,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去一次吧!先是小青蛙家….
4、分辨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1) 现在我要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谁的家?
师:这样吧,我们来玩个游戏,现在我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来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 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师:请一个小朋友选择你最想去的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去的是谁家。
(三)游戏部分1、游戏“举小屋”(播放幻灯片配合)师:这个游戏真好玩,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现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几种节奏卡,等会你听到哪种就把那个举起来。
(幼儿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四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四周。老师用钢琴弹一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师:老师这还有几间房子,是谁的家呢?(一一出示)现在我请四个小朋友每人一个把小屋举起来,其他小朋友听到老师弹的是哪个小屋的节奏就马上走到小屋的后面。
(四)结束活动小朋友,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去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