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数学教案轻和重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一、感知轻重1、出示两个沙袋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1.课件演示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瓶和盖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大小,并练习用重叠和并放的方法进行一一对应。
2、能积极动脑筋寻找正确的答案。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瓶盖两套:一套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4个,另一套为一样大的有盖的瓶子4个。
2、杯子和杯盖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瓶与盖比多少
1、 情景导入
教师:狗妈妈在家大扫除的时候,找出了许多瓶子和盖子,你能帮瓶子找到盖子吗?
教师: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
2、重叠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一样大的瓶子和盖子若干,与幼儿讨论。
教师: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引导幼儿将瓶与盖重叠对应(一个盖子盖在一个瓶子上),再说说谁多谁少。
3、并列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一套,与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 谁多谁少呢?
教师:如果不用盖子盖瓶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出瓶子与盖子谁多谁少呢?
引导说出并列对应的方法。
二、帮瓶子找盖子
1、介绍比赛活动
教师请幼儿观察两组瓶子(一组为从小到大的三套,另一组为一样的三套),请6名幼儿分两组比赛——将盖子盖在瓶子上。
讨论:哪一组快,为什么?
巡回比赛。
三、幼儿操作活动。
帮狗妈妈整理东西
“看,这里有许多套杯和瓶盖,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到朋友。”
3.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白昼与黑夜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白昼与黑夜的时间词汇。
3.养成定时作息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昼黑夜》挂图、《白昼黑夜》游戏卡(见教具盒)。
◎《白昼黑夜》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感知依次出示《白昼黑夜》中太阳、月亮、星星游戏卡,引发幼儿说出标记图表现的时间。
师:太阳挂在天空中,说明是白昼还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时候挂在天空中?
☆讨论
1.与幼儿讨论白昼小伴侣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把白昼区分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师:小伴侣什么时候上幼儿园?
小伴侣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些事是在白昼的什么时候做的?
2.先讨论黑夜活动的情景,再出示《白昼黑夜(一)》挂图。
师: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关灯了,你敢一个人睡小房间吗?
你看到什么东西的影子?
☆分一分
1.出示《白昼黑夜(二)》挂图,请幼儿进行观察区分。
教师:图中画的是白昼还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白昼黑夜》操作单,引导幼儿区分并涂色。
师:下面四幅图中做的事是发生在白昼还是黑夜?
师:发生在白昼,给太阳涂红色;发生在黑夜,给月亮涂黄色。
3.教师说活动内容,请幼儿抢答来区分白昼和黑夜。
活动建议:
《白昼和黑夜》是关于认识时间的数学活动。本活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白昼和黑夜,并能正确区分和表达。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时间词汇,所以时间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动中通过回忆、梳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力形象、直观,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来加强对"白昼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体感知,教师在活动前应结合本班幼儿在园的作息活动进行影像记录。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图片,在视听同步的感知体验中,可以较好地资助幼儿对时间分段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看看说说影子,让幼儿感受到虽然到了晚上,但是白昼周围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线变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其实晚上并不行怕,看看影子也很好玩。引导幼儿不怕黑,做个勇敢的孩子。
4.小班数学活动教案:1和许多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4、能正确说出什么是1个,什么是许多。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小鱼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去郊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活动后在座位坐好准备上课。
二、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巩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
《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出示小猫家的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看看是谁跟小猫一起过生日,好吗?
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巩固对1的认识。
2、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今天小猫过生日。
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教师把许多小鱼分别对应放在每只小动物身边,说:我们看每只小动物给小猫送了几条小鱼?一条,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 教师重复: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一条小鱼,送了许多小鱼,
小动物说:“我们给小猫送来了许多小鱼”,通过小动物的礼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了解许多可以分成1只、1只、1只。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小猫过生日了,小朋友也给他准备了礼物,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幼儿说:“许多下鱼”)小朋友把小鱼送给小猫好吗?教师把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分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
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四、小朋友听郊游音乐休息。
活动延伸:
幼儿到院子了捡树叶,每人一片,合起来是许多。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1”或 “许多”的物体有哪些。
5.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上和下》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6.小班数学轻和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一、感知轻重1、出示两个沙袋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1.课件演示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7.小班数学活动教案:2个和3个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2和3的数量。
2.体验寻找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布偶1个、5种水果图片、图画书《小熊的烦恼》、国王图像1个、圆点卡片(每个幼儿2张)、魔术箱2个。
活动过程:
1.寻找2个和3个
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引导幼儿寻找2个和3个。
今天,陈老师给宝宝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妮妮。妮妮说:“你们好!我叫妮妮,很高兴能够认识你们!”宝宝应该跟妮妮说什么?
妮妮说:“今天我要带宝宝去旅行,宝宝开不开心!”
(妮妮)现在请宝宝在位置上坐好,我们出发啦!
叮咚!水果王国到了,瞧!水果王国里有好多的什么啊?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那些好吃的水果?
哎呀!水果王国里有这么多水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现在我要请宝宝帮我找水果,找到之后把它们摘下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摘了几个,然后再把它再下来放进篮子里,我们把摘下来的水果带回家吃,好不好?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水果王国里有几个西瓜?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水果王国里的苹果有几个?
哎呀!老师突然好想吃香蕉啊!可是我却找不到它了,请一个宝宝来帮帮我,找一找香蕉有几个?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有几个苹果?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菠萝有几个?
2.辨认2个和3个
幼儿在图画故事中根据教师的提醒辨认2个和3个。
宝宝摘水果摘的累不累啊?小熊说:“宝宝,宝宝到我家来休息一下吧!”
宝宝想不想去?
现在我们来到了小熊家,宝宝看一看小熊家有什么啊?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熊家的墙上有几幅画?
一起来数一数小熊家有几张椅子?
小熊家的冰箱有几扇门啊?
因为宝宝来到了小熊家,小熊非常的开心,于是他一下子从冰箱里拿出了几个冰激凌?
本来这2个冰激凌是小熊拿来给宝宝吃的,可是他看到那又香又甜的冰激凌,便忍不住“哇呜”一口吃掉了一个,哇,好好吃哦!小熊又忍不住“哇呜”一口吃掉了另一个。这时小熊吃掉了几个冰激凌?
小熊一下子吃掉了2个冰激凌,突然小熊用手捂着嘴巴大声的叫起来“哎呦!哎呦!痛死我了!我的牙齿好痛哦!谁来帮帮我?”这下小熊可遇到麻烦了,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快点把小熊送到医院去吧!医院里有几个医生在给小熊看病?
宝宝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几个针筒?
小熊因为吃多了冰激凌,把牙齿吃坏掉了,医生要把小熊坏掉的牙齿拔掉,这样小熊的牙齿就不会痛了。只听见“咚”的一声,一颗牙齿拔了下来丢进了盘子里,又“咚”的一声另一颗牙齿拔了下来丢进了盘子里。这时小熊拔了几颗牙齿啊?
宝宝真聪明!小熊非常感谢宝宝能够帮助他,连声说“谢谢!谢谢!”
宝宝应该对小熊说什么?
3.游戏:送卡片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点物匹配。
刚刚我们在小熊家帮助了小熊,现在我们来到了游戏王国。
哇!游戏王国里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啊!看!国王来了。国王说“宝宝,你们好!”宝宝跟国王打个招呼吧!
国王说:“我要带宝宝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宝宝想不想去?
(国王)宝宝看一看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黑点?
(国王)宝宝再看一看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黑点?
教师:(国王)宝宝注意啦!我要开始变魔术了,变!变!变!瞧,这个图片上有两个杯子,我就把两个黑点送给它。变!变!变!看,这个图片上有三朵小花,我就把三个黑点送给它。我也为宝宝带来了卡片,现在请宝宝轻轻的把小椅子下面的小篓子拿出来,拿起里面的两张卡片,再把小篓子送回椅子下面,接下来我要请宝宝来送卡片,图片上有两个东西我们就送给它两个黑点,图片上有三个东西我们要送给它几个黑点?
8.小班数学教案:轻和重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轻和重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
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轻重
1、出示两个沙袋
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
1.课件演示
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
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
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