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认识小动物教案20篇详案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托班教案 > 托班主题教案

托班认识小动物教案20篇详案

时间:2022-03-14 15:03:52

托班认识小动物教案20篇详案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托班主题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第1篇教案

  设计背景

  我班民族幼儿较多,汉语基础也没有,所以上课时我会比较慢的教幼儿,等他们熟悉了小动物的名字后才开始进行情感教育。我园室外活动场地有限不是每天都能在外面让幼儿活动,所以在教室我也会安排些活动,所以上课时游戏会让他们动起来。

  活动目标

  1、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2、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小动物(小猫,小狗,牛,羊)图卡,小动物视频,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身边的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它们的汉语名称。

  二、教授新知

  1、老师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请小朋友和老师学说(看着视频老师教幼儿跟说)。

  3、随机指小动物,全体幼儿来说。

  4、请学的快的幼儿站起来说。

  5、分组说。

  三.小游戏

  1、开火车。

  2、看谁跑的对。

  A、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四个大圆,每个前面圆摆个椅子背对圆,椅背上贴上小动物图卡,幼儿带头饰,老师说到什么小动物,带相应小动物头饰的幼儿就跑到贴有相应小动图卡的圆内,跑错了的小朋友自己选择表演节目表演。(并请汉族幼儿示范)。

  B、请民族和汉族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是民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幼儿不爱说话,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时更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个别指导,直到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现在他们已经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来活动了。

第2篇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坐火车(认识5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能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会排出5以内自然数列,并能正确运用序数词。

  2.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确定物体排列顺序。

  3.培养完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按要求操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火车图片、火车音乐,1~5数字卡两套,动物贴饰:小兔、小猪、熊、青蛙、猫各两套(其中一套小动物身上编上1~5序号),楼房挂图(窗户立体设计可开合)。

  学具:操作卡(树、苹果、蛋糕图形各一排,每排数量均为5),蜡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动物坐火车

  1.伴随火车开动的音乐,出示火车图片,提问:什么开来了?火车有几节?(幼儿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火车节数)谁来用数字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节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头,从左到右贴数字卡。

  2.今天小动物们要坐火车回家去,火车就要开了,它们却不知道自己该上哪节车厢,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出示小兔图片)小兔的车票上有数字几?它应该上第几节车厢呢?(请幼儿操作。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送小猪、熊、青蛙、猫上火车。音乐起火车开动,收好图片。)

  二、游戏:小动物住哪里

  1.小动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看看它们住的房子有几层呢?(出示房子挂图)谁来用数字表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楼呢?引导幼儿从下到上贴数字卡。

  2.每层楼住着谁呢?老师依次打开窗户,幼儿说出××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上。

  3.我们请小动物下楼来玩好吗?我们先到第几层楼请谁?又到第几层楼请谁?幼儿说出序数词,依次请所有动物下楼。

  4.老师将小动物排成一排,请幼儿说出:谁排第一、第二?交换小动物位置,再说说各个动物排第几。

  三、图卡操作

  请幼儿取出操作卡,老师逐一提出要求:请给第三棵树涂色,请给第一、第四个苹果涂色,请给第二、第五块蛋糕涂色。老师巡回检查。

第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读的记忆能力。

  2.初步认识汉字:ji、鸭、猫、羊和叫。

  3.帮助幼儿正确掌握字词的发音,理解字意。

  4.引导幼儿大胆出来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1.字卡:“小鸡、小鸭、小猫、小羊、叫。”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2.录音机、录音带、各小动物头饰若干,字卡若干。

  3.已做好的掷骰仔玩具一个。

  教学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坐好,引出课题,告诉幼儿,今天我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称是“我爱我的小动物。”“请幼儿仔细听歌曲里唱了那些动物?”当幼儿回答后,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字卡,并指读。

  2.教师再提问:“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出示字卡(叫)。

  3.教师放音乐,边指字卡边唱,幼儿轻声跟唱。

  4.请一个幼儿做小老师让幼儿认读。

  5.玩游戏“掷骰仔”教师请部分幼儿出来,轮流玩。告诉幼儿玩的方法及要求,如:掷到是什么动物在上面的动物图案就找那只动物的字卡,找对了,请幼儿一齐表扬他并且大家一起指读。

  6.教师带幼儿一起将所有字卡指读一遍。

  7.教师作神秘的说:“动物园里来了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来玩戏。 我们来跟它们做朋友好吗?”教师向幼儿讲解玩游戏的方法,并提出要求。一部分幼儿头带头饰扮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找字卡去认小动物找朋友,找到了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全找到了,请幼儿一起认读字卡。引导帮助找错朋友的幼儿。

  8.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9.结束。

第4篇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 家长帮幼儿幼儿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 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3. 摄录、播放设备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 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 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 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出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忙,把手绢洗干净。

  二、 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 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 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 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 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三、 了解洗涤用品的发展过程

  1. 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 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四、 师生共同布置洗涤用品展销会。

  1. 观看录像:洗涤用品广告。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出名称、用途)。

  2. 讨论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都用来干什么?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洗脸、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专门洗涤羽绒服、羊毛衫的洗衣液,专门清洁厕所的洁厕净,保持色彩鲜艳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剂,等等。

  4、鼓励幼儿选择1种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脏手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活动延伸:

  “提醒家长让幼儿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袜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帮助幼儿认识家中的各种洗涤用品。”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第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物品标记,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2、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

  3、乐意参加找自己物品的活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写有幼儿姓名的实物标记图一套,泡沫底版一张。

  活动前让幼儿选择喜爱的图标,在其中一张写好幼儿姓名。将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箱和毛巾架处。

  带领幼儿事先观察茶杯箱、毛巾架的摆放位置。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

  教师出示幼儿的标记图,贴在泡沫底版上,分别请幼儿指认自己的标记,说对了请该幼儿拿走,说错了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

  2、玩找物品游戏,知道使用生活物品的规则。

  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用品,茶杯、毛巾,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物品。

  让幼儿拿着自己的标记图,去对应茶杯箱、毛巾架的相同标记,找到属于自己生活用品的位置,对找到位置的幼儿,教师给予夸奖。

  教师示范:这是××,它是我的标记,找找找。我的茶杯在这里。

  幼儿找自己用品的位置,教师注意检查、引导幼儿观察物品位置上的标记与手上拿的标记图是否相同。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多数幼儿还不太会回答问题、胆怯、不敢讲话,在谈话和游戏活动中,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并教孩子们讲,他们胆子大不了起来,能清楚地讲出自己是长幼的小朋友和所在的班级。幼儿对教室的观察仔细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所提高,知道去寻找各种他们基本能找出教室里的物品,但摆放的位置还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的帮忙。但还有个别幼儿不能参与其中。

第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小草的颜色。

  2、能爱护草坪。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真实小草

  卡片小草

  绿色彩色笔

  小白卡(小草)若干

  根据人数而定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草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大地妈妈给大地穿上新的衣服,我们看看小草姐姐穿的什么新衣服吧!

  2、师:小朋友,知道小草姐姐穿上新衣服的颜色了,我们帮其它小草姐姐穿上新衣服吧!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白卡,让小朋友涂颜色

  3、师:小朋友,都为小草姐姐穿上新的衣服了!看!这是什么? 出示准备好的草,接着让幼儿各自自由发挥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让小朋友去草地上感受小草,了解小草!

  活动反思:

  教师向幼儿讲清楚草的特征及用、害处,还可以让幼儿联想一下,如果大地上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到小草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本领。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小野花,结合形状各异的草叶、草茎等,制作花环、花链、花篮、胸花等小装饰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小动物等纺织创作活动。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纺织的种类最多、最漂亮。

第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二、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不信,你们 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 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 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 ,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活动反思: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 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 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 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 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

  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 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 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第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初步学会拣干净马兰和拌马兰的技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马兰头、调味品、一盘凉拌马兰头、剪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拌马兰头,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菜,请大家品尝,然后猜一猜这是什么菜?

  2.认识马兰头

  (1)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

  刚才小朋友告诉我吃的是马兰头,是我们建山特有的野菜之一。谁能说说春天的马兰头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外型特征,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小结。)那马兰头在什么地方有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是一种野菜,不需要种植,田野里到处都有,它的生命力很强。)马兰头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头的实用性和药用性,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学习拣马兰头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田野中还有许多野菜。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野菜。请小朋友在这些野菜中找到马兰头,把它拣干净,拣的时候注意:要先找对马兰头,然后左手拿住马兰头,右手拿住剪刀,把马兰头的根和黄叶去掉。拣干净的放到筐里。(幼儿动手拣,老师指导)

  (3)学做拌马兰头。(事先准备好调味品和小碗)我们拣了很多的马兰头,现在我们来作一盘凉拌马兰头吧!老师负责把马兰头焯过水切好,小朋友负责拌马兰头,拌好了请大家品尝,好吗!

  3.结束部分

  我们今天认识了春天的马兰头,还自己动手做了一道凉拌马兰头,下面请小朋友一起品尝自己做凉拌马兰,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在认识马兰头、捡马兰头、品马兰头的过程中,对马兰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对家乡的热爱又加深了一层。我觉得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马兰头,还学会了怎样捡菜,对做凉拌菜的制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接近幼儿生活,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

第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叠词,能用准确的肢体动作表现儿谣。

  2、生活知识的获得,认识食物与排泄物的关系。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食物图片、小毛巾、橡皮泥、软垫

  活动过程

  1、《小毛巾》音乐入场幼儿跟随教师做肢体律动。

  教师与幼儿打招呼2、出示毛巾,引出故事(1)教师出示毛巾,询问幼儿毛巾的用途,告诉孩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毛巾的故事。

  (2)讲述故事,让幼儿猜猜小云妖到底是不是生气了呢?

  3、倾听音乐,提问(1)师:云妖生气了吗,他去干什么了?

  (2)老师归纳总结,原来小云妖大便去了。

  (3)它大便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告知幼儿poopoo=大便

  4、语词活动,学习模仿

  (1)师:肚子会发出什么声音?

  请幼儿发表肚子发出的声音,并模仿。

  (2)教师示范语词动作,幼儿模仿。

  (3)听音乐学念语词

  5、音乐游戏出示道具软垫,用软垫当小马桶。

  (1)软垫散放,听到叠词走动,其余语词屈膝微蹲。

  (2)人手一块软垫,听到叠词走动,其余语词屈膝微蹲。

  (3)双人游戏,叠词走动,其余语词,去接同伴的poopoo。

  6、了解食物与粪便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大便有哪些形状的?幼儿自由回答,老师进行记录

  (2)告诉幼儿长条的poopoo说明你吃了有营养的食物(蔬菜、水果)一粒一粒的poopoo说明你吃了油炸类的食物无法成型的poopoo说明你吃了苍蝇粘过的食物

  (3)教师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进行归类。

  (4)生活卫生常识讲述引导幼儿喜欢吃各种营养的食物,培养孩子饭前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及常喝水的习惯。

  7、退场教师出示橡皮泥,引导幼儿到教室后用橡皮泥模拟捏出各种粪便的造型。

  活动反思

  这节课进过两次的园内试教,从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活动的目标进行了修改,但对活动的把握还不是很有信心,在正式上课时,发现孩子不能给出自己需要的答案,所以有些心慌,环节还是很顺利的下来了。在课后,老师们也是给我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很受用。课程存在的问题:

  1、在游戏过程中,老师没有将游戏规则很清楚的告诉幼儿,以至于在游戏时有些混乱,游戏时没有提醒幼儿念语词peepeepoopoo。

  2、在学念语词的时候,老师需要简单的解释语词的意思,帮助幼儿能更快的记住语词。

  3、每个环节过的太快,在放慢一些可能会更自然。

  4、可以让幼儿更多的去感受节奏。

  5、目标还要更明确。

  6、让幼儿说出自己肚子发出的声音后,将语词放入儿谣让幼儿念一念,体验创编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7、生活常识可以从食物入手,幼儿的经验可能更多。也就是不要出示食物图片,先问幼儿喜欢吃什么,这些食物会拉出怎样的poopoo。

  在老师的帮助下,让我对奥尔夫的课程更加了解,对于上课的把握上有了信心,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不断的成长。

第1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游戏中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会按颜色将雨点进行匹配粘贴。

  3、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园。

  2、录音磁带。

  3、幼儿胸饰“雨娃娃”人手一个。贴好双面胶的彩色小雨点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扮演雨娃娃听音乐进入场地。

  1、播放录音,听,这是谁的声音?(雷公公)

  2、幼儿随音乐出场。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1、观察自己是什么样的雨娃娃。

  2、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雨娃娃?谁和你一样?

  (三)玩游戏,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1、游戏:找朋友。

  2、游戏:找坐垫。

  (四)操作活动,匹配粘贴各色雨娃。

  1、将自己身上的雨点粘贴到相应的花园里。

  (1)交待要求,将雨娃进行对应粘贴。

  (2)幼儿操作。

  (3)集中评价。

  2、自由选择相应颜色的雨娃贴到对应的花园里。

  活动延伸

  根据不同的颜色,帮雨娃娃到室外寻找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是根据我们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新知识情况来设计的。由于我们班孩子没有操作过书本练习,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进行操作,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他们都乐于参与其中。

  本次活动,我以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学习氛围,孩子没有约束,学习更主动。

  从孩子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清楚的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按要求将物品分类放好。

第11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蝌蚪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生长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艺术的兴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每人矿泉水瓶子,里面装一只蝌蚪,一张八开纸上用米汤画的蝌蚪,十六开的纸上用米汤画的蝌蚪若干、棉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碘酒若干瓶、金鱼缸若干(与桌子数相等)。磁带、收录机。蝌蚪从卵变成青蛙的四张图片。

  教学过程:

  1、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然后老师就用棉签蘸碘酒在八开的纸上涂,这样引出课题蝌蚪(这个环节也可以请幼儿上来涂)。

  2、认识蝌蚪

  有谁知道蝌蚪是由什么变成的?然后就一一地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生长。

  小朋友看看自己瓶子里的蝌蚪的颜色、样子等(小朋友自由观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下面我请小朋友把瓶子里的小蝌蚪倒进金鱼缸,看金鱼缸里的蝌蚪是不是有许多了呀。(这个过程是复习一下“一”和“许多”的概念)。再请小朋友观察小蝌蚪是怎样游的?创编小蝌蚪游的动作,并配上音乐。

  3、幼儿变魔术涂蝌蚪。(幼儿用棉签蘸碘酒涂蝌蚪,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安全)老师来回指导。

  教学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第12篇教案

  设计思路:

  在认识了Mi 、Sol、 La三个音宝宝之后,小朋友对听音及学习这方面的音乐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从听辩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到听辩五个音宝宝的不同音高,这期间小朋友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白花,因为他们从这些音乐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许多价值。在认识Re宝宝之前,小朋友刚刚接触认识Do宝宝,所以过程中的有些形式与认识Do的时候有点相似,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让幼儿认识不同音的不同音高,所以在认识Re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类似“五线谱”的示意图,把它比作是音宝宝所居住的楼房,从而让他们感知每个音的不同音高位置,让他们在今后的歌曲中更好的、更准确的唱准音高。

  活动目标:

  1) 在听听、唱唱、敲敲的过程中,认识音宝宝Re,让幼儿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2) 复习练声歌曲“小鸡在哪里”,引导幼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发声。

  3)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重难点:

  认识Re宝宝,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活动准备:

  八块音块;黑板图示;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练声“小鸡在哪里”

  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从C调----->F调练声。(故事情节:有一群小鸡不见了,鸡妈妈非常着急,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一楼是鸡妈妈的家,幼儿来到鸡妈妈的家唱这首歌曲“小鸡在哪里”如果没有听到小鸡回答的声音就代表没有找到小鸡,。以此类推,二楼是鸭妈妈的家,三楼是羊伯伯的家,四楼是牛伯伯的家,五楼是大灰狼的家。到大灰狼的家中找到了小鸡,就说明小鸡被大灰狼抓住了,幼儿就要帮助小鸡逃跑。这时可以请出音宝宝来帮忙,即:幼儿唱歌谱从F调----->C调下行练声。)

  (二) 认识Re音

  1. 听Re的音高

  教师出示Re的音块,敲奏它,一边敲一边唱Re的音高介绍自己:“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Re、Re、Re”

  2.辨别音高

  1) 教师边敲边唱“小朋友们好”,幼儿随着Re的音高唱“Re Re Re你好”。(练习3次后,与个别幼儿打招呼)

  2) 出示音块Do Mi Sol La与Re比较音高

  今天这几个音宝宝说要来比比谁的声音高,你们来当裁判,好吗?

  A). Re和La比,幼儿听着音块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老师问:他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幼儿唱唱比较一下)

  B). Re和Sol比(方法同上)

  C).Re和Mi比(方法同上)

  D). Re和Do比

  老师:这两个音宝宝听上去好象有点一样,仔细听听他们俩谁的声音低谁的声音高?

  (引导幼儿讲出"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E).老师敲由这四个音组成的乐句,幼儿跟唱(老师指导幼儿唱准音)

  3.幼儿进一步感知音高

  1)老师出示黑板上的音阶图示,问:Mi住在第几格?Sol住在第几格?La住在第几格?Do住在第几格呢?

  他们谁住的最高,谁住的最低?

  2)Re宝宝应该住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讲出“Re 住在Mi的下面Do的上面)

  3)幼儿随着老师在黑板上点的音高,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4)老师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鼓励幼儿多多在音块或八音琴上练习Re宝宝.

  (三) 游戏《开汽车》

  玩法:请2到3名幼儿扮演司机,用不同节奏作为不同的开车方法。音乐响起时,司机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载客,所载的客人上车后要跟在司机后面  与司机做一样的动作(打出一样的节奏),到最后看谁的汽车载的乘客多就算是赢了。

  规则:1)乘客上车后不能和别的车子上的乘客搞错,一定要和自己的司机所做的动作相同。

  2)司机一定要等一段音乐结束时才能站在乘客面前请他们的上车。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1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比5少的数量,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的与材料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数量的食物纸条一份、1-6数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数字卡、5只小白兔的动物瓶、1-5的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字卡、动物卡和幼儿进行问答游戏。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5以内的数字卡)。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随机出示5以内的动物卡)。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以次来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师:火车开到了动物瓶城。(出示动物瓶)看到漂亮的动物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答数,教师操作)。

  小结: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3、请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动物瓶,要求是制作比5只小动物少的动物瓶。幼儿操作后讲述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

  小结:比5只小动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4、现在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动物瓶粘贴上门牌号,要求门牌号的数字是与动物瓶上的小动物一样多。幼儿操作好讲述门牌号是几,为什么?

  小结:比5少的数有4、3、2、1。

  5、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宝宝也想住进去,现在请小朋友送花生宝宝进家,要求数量是与动物瓶上的动物一样多。

  6、小朋友老师还要请你们帮个忙,这里有一些不同数量的水果,请大家分别放在等于5和比5少的家里。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7、游戏:开火车请幼儿拿比5少的数字做车票排队上车。(请幼儿说说车票上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可以上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第14篇教案

  设计背景

  我班民族幼儿较多,汉语基础也没有,所以上课时我会比较慢的教幼儿,等他们熟悉了小动物的名字后才开始进行情感教育。我园室外活动场地有限不是每天都能在外面让幼儿活动,所以在教室我也会安排些活动,所以上课时游戏会让他们动起来。

  活动目标

  1、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2、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小动物(小猫,小狗,牛,羊)图卡,小动物视频,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身边的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它们的汉语名称。

  二.教授新知

  1.老师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请小朋友和老师学说(看着视频老师教幼儿跟说)。

  3.随机指小动物,全体幼儿来说。

  4.请学的快的幼儿站起来说。

  5.分组说。

  三.小游戏

  1.开火车。

  2.看谁跑的对。

  A. 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四个大圆,每个前面圆摆个椅子背对圆,椅背上贴上小动物图卡,幼儿带头饰,老师说到什么小动物,带相应小动物头饰的幼儿就跑到贴有相应小动图卡的圆内,跑错了的小朋友自己选择表演节目表演。(并请汉族幼儿示范)。

  B. 请民族和汉族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是民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幼儿不爱说话,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时更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个别指导,直到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现在他们已经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来活动了。

第15篇教案



第16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认识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名称及字宝宝。

  3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活动建议

  (1)准备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头饰若干

  (2)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玩具各一个

  (3)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字卡大小各一

  三、组织形式

  (1) 教师利用到农场参观的形式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演唱歌曲《在农场里》。

  (2) 逐一出示则四种小动物玩具后,教师请幼儿找出小鸡、小鸭的小猫、小狗的字卡请他们认读,并让幼儿学出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

  (3) 看字卡做动作:教师分别出示这四种小动物的字卡,请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4) 结合当前的形势,给幼儿讲解讲卫生的意义及重要性。(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利用儿歌的形式教育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小鸡叫叽叽叽,叫我经常剪指甲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别忘擦鼻涕小猫叫喵喵喵,叫我天天把脸洗小狗叫汪汪汪,叫我常常换衣裳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

  (5) 游戏:到小动物家去做客让每个幼儿分别戴上这四种小动物的头饰,老师说完儿歌后,戴哪一种动物头饰,就到哪个小动物家去做客 。

  四、听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

  做模仿动作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了解常见的动物名称、特征和习性,认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动物,使幼儿喜欢小动物,并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萌发幼儿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次活动的内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在活动进行中穿插幼儿喜欢的各种模仿动作、音乐游戏、律动等,既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又让幼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由于是小班的幼儿,在介绍他们喜欢的动物时,孩子们的声音不够响亮,还有点拘束,不能完全放开。

第17篇教案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更多采用归纳的方法,即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不宜让幼儿从认识图形的概念入手,而应为他们提供各种感知图形的活动,如找出相同的图形、照样子做图形、用几何图形拼搭各种物体等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为以后概括提炼各种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这四种图形中幼儿认识的难点是三角形和长方形,因为这两种图形有许多变式(即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和长方形),活动中应该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消除幼儿认识上的定势。

  活动目标

  1.能指认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

  2.会用钉板做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活动重难点

  认识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准备

  在活动区中提供硬卡纸和彩色纸制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钉板和橡皮筋。分类盒。

  活动过程

  探索活动――求同,拼搭,制作――讨论活动――指认,命名,分类――复习活动――拼搭,制作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的不同特征。

  (1)求同活动是让幼儿根据盒子上的图形标记进行匹配活动,即将标记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 求同活动的材料要有层次,首先提供与标记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再提供同类变式图形。

  (2)拼搭活动是让幼儿用几何图形复制图纸上的物体,如照图纸拼出一艘船。提供给幼儿的几何图形,可以和图纸上的一样大小,也可以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以增加复制的难度。

  (3)制作活动既可以让幼儿给某类图形涂上指定的颜色,"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又可以让幼儿在有几种图形的纸上剪下某一类图形,还可以让幼儿用钉板勾出图纸上的几何图形。

  2.通过讨论活动使幼儿能指认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及它们的变式,(重点是三角形与长方形的各种变式)理解四种图形的不同特征。

  3.通过复习活动加深幼儿对四种图形的认识。

  (1)复习活动中的拼搭应该让幼儿自己用几何图形构建各种物体,并将拼出的物体粘在纸上陈列在活动室里。

  (2)让幼儿在钉板上用几何图形勾出各种物体。

  (3)让幼儿数出图纸上某种图形的数目,并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

  (4)让幼儿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活动反思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面对可爱的物体小精灵、有趣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角学具时所流露出的是满心的愉悦,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第1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2、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重点难点

  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小动物(小猫,小狗,牛,羊)图卡,小动物视频,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身边的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它们的汉语名称。

  二.教授新知

  1.老师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请小朋友和老师学说(看着视频老师教幼儿跟说)。

  3.随机指小动物,全体幼儿来说。

  4.请学的快的幼儿站起来说。

  5.分组说。

  三.小游戏

  1.开火车。

  2.看谁跑的对。

  A. 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四个大圆,每个前面圆摆个椅子背对圆,椅背上贴上小动物图卡,幼儿带头饰,老师说到什么小动物,带相应小动物头饰的幼儿就跑到贴有相应小动图卡的圆内,跑错了的小朋友自己选择表演节目表演。(并请汉族幼儿示范)。

  B. 请民族和汉族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是民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幼儿不爱说话,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时更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个别指导,直到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现在他们已经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来活动了。

第19篇教案

  小动物的种类非常多,小朋友对动物的兴趣也比较大,设计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会说小动物的名称。更多公开课视频配套PPT课件教案关注教案网

设计背景

  我班民族幼儿较多,汉语基础也没有,所以上课时我会比较慢的教幼儿,等他们熟悉了小动物的名字后才开始进行情感教育。我园室外活动场地有限不是每天都能在外面让幼儿活动,所以在教室我也会安排些活动,所以上课时游戏会让他们动起来。

活动目标

  1、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2、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小动物(小猫,小狗,牛,羊)图卡,小动物视频,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身边的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它们的汉语名称。

  二.教授新知

  1.老师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请小朋友和老师学说(看着视频老师教幼儿跟说)。

  3.随机指小动物,全体幼儿来说。

  4.请学的快的幼儿站起来说。

  5.分组说。

  三.小游戏

  1.开火车。

  2.看谁跑的对。

  A. 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四个大圆,每个前面圆摆个椅子背对圆,椅背上贴上小动物图卡,幼儿带头饰,老师说到什么小动物,带相应小动物头饰的幼儿就跑到贴有相应小动图卡的圆内,跑错了的小朋友自己选择表演节目表演。(并请汉族幼儿示范)。

  B. 请民族和汉族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是民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幼儿不爱说话,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时更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个别指导,直到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现在他们已经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来活动了。

第20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认识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名称及字宝宝。

  3、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6、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活动建议

  (1)准备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头饰若干

  (2)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玩具各一个

  (3)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字卡大小各一

  三、组织形式

  (1)教师利用到农场参观的形式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演唱歌曲《在农场里》。

  (2)逐一出示则四种小动物玩具后,教师请幼儿找出小鸡、小鸭的小猫、小狗的字卡请他们认读,并让幼儿学出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

  (3)看字卡做动作:教师分别出示这四种小动物的字卡,请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4)结合当前的形势,给幼儿讲解讲卫生的意义及重要性。利用儿歌的形式教育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小鸡叫叽叽叽,叫我经常剪指甲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别忘擦鼻涕小猫叫喵喵喵,叫我天天把脸洗小狗叫汪汪汪,叫我常常换衣裳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

  (5)游戏:到小动物家去做客让每个幼儿分别戴上这四种小动物的头饰,老师说完儿歌后,戴哪一种动物头饰,就到哪个小动物家去做客。

  四、听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

  做模仿动作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了解常见的动物名称、特征和习性,认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动物,使幼儿喜欢小动物,并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萌发幼儿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次活动的内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在活动进行中穿插幼儿喜欢的各种模仿动作、音乐游戏、律动等,既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又让幼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由于是小班的幼儿,在介绍他们喜欢的动物时,孩子们的声音不够响亮,还有点拘束,不能完全放开。

第21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认识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名称及字宝宝。

  3、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6、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建议

  (1)准备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头饰若干

  (2)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玩具各一个

  (3)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字卡大小各一

  三、组织形式

  (1)教师利用到农场参观的形式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演唱歌曲《在农场里》。

  (2)逐一出示则四种小动物玩具后,教师请幼儿找出小鸡、小鸭的小猫、小狗的字卡请他们认读,并让幼儿学出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

  (3)看字卡做动作:教师分别出示这四种小动物的字卡,请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4)结合当前的形势,给幼儿讲解讲卫生的意义及重要性。利用儿歌的形式教育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小鸡叫叽叽叽,叫我经常剪指甲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别忘擦鼻涕小猫叫喵喵喵,叫我天天把脸洗小狗叫汪汪汪,叫我常常换衣裳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

  (5)游戏:到小动物家去做客让每个幼儿分别戴上这四种小动物的头饰,老师说完儿歌后,戴哪一种动物头饰,就到哪个小动物家去做客。

  四、听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

  做模仿动作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了解常见的动物名称、特征和习性,认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动物,使幼儿喜欢小动物,并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萌发幼儿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次活动的内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在活动进行中穿插幼儿喜欢的各种模仿动作、音乐游戏、律动等,既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又让幼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由于是小班的幼儿,在介绍他们喜欢的动物时,孩子们的声音不够响亮,还有点拘束,不能完全放开。

第22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小动物做早操》;红丝带;毛绒玩具。

  学具准备:

  小红帽的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游戏玩法:

  两个人面对面,一个当照镜子的人,另外一个当镜子里面的人。

  2、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当教师说左手,幼儿就伸出左用;当教师说右耳朵,幼儿就用手指着右耳朵。

  3、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小动物做早操》,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清晨几点钟小动物们开始做早操?”

  “做早操的时候小动物们说了什么呢?”

  “熊教练和小动物们伸出的都是哪只手?方向一样吗?”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同向)。

  (1)教师给每位幼儿的左手系上一根红丝带,引导幼儿辨别左右。

  (2)教师引导幼儿同一个方向站成两排,并指一指好朋友的左右手。

  教师:“左手碰左手!”“左脚碰左脚!”

  2、教师引导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面对面)。

  (1)教师请幼儿面对面,引导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好朋友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

  (2)教师引导幼儿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

  (3)教师引导幼儿左脚碰左脚,右脚碰右脚。

  3、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客体的左边和右边。

  (1)教师出示毛绒玩具(背对着幼儿),引导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区分毛绒玩具的左右脚,并给毛绒玩具的左脚系上红丝带。

  4、教师使毛绒玩具正面对幼儿,引导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现在毛绒玩具的左边是什么呀?”

  教师小结:当事物和我们面朝同一个方向时,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左边,当事物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时候,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5、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儿歌做游戏。

  儿歌:

  伸出左、右手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 我伸出右物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 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 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小红帽的篮子,请小朋友们把篮子放到小红帽的左手上。

  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小红帽的篮子,请小朋友们把篮子放到小红帽的右手上。

  五、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在吃饭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对面的幼儿是哪只手用筷子。

  (2)园内完成《操作册》第 31、32 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玩拍手游戏,例如,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

  (2)家长在家中与幼儿玩猜物品的游戏,家长将物品藏在其中一只手里,引导幼儿猜一猜物品在哪只手里。

  (3)家庭完成《亲子册》第 31、32 页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通过各种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区分左右,对于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特别是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指导。相信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孩子慢慢就能正确区分。孩子的空间方位感也会得到提高。

第23篇教案

  教案一:海洋生物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大海的特征,知道大海有很多动物和景物。

  2、熟悉儿歌内容,能画出大海的景物。

  3、激发幼儿热爱大海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且在歌曲学习中感受韵律美。

  教学难点:

  1、能模仿大海的声音并跟老师合作演唱练习。

  2、能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模仿大海的声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海边看海、听海,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大海的变化。

  2、录下大海的起伏变化与大海的不同声音。

  3、画纸、蜡笔人手一份;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听海浪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变化。

  (播放大海在不同情况下海浪声音的录音)提问:

  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这些海浪声一样吗?听到大海的这些声音,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3、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海浪吗?(请小朋友用肢体来表现变化的海浪。)

  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朗诵。

  1、欣赏散文,感受其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散文内容。

  (1)大海里有什么?我们把它看作什么?(动物园)大海里还有哪些动物?你喜欢哪个?

  (2)为什么说大海是雕塑家?像什么?

  (3)你见过贝克吗?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用贝壳做什么?

  3、学习朗诵散文。

  三、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诉说海底生物在大海不同的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有趣故事。

  1、师:大海还不知道在她家里每天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呢。我们把海洋生物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画下来,去告诉大海,去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

  四、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延伸:

  请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找一找大海还有什么秘密。

  教案二:美丽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感受海洋动物的多样性,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海洋生物及其颜色。

  3、大胆用色,为海洋动物设计“外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海洋生物图片、海底世界视频短片。将白色卡纸剪成不同形状的海洋动物(如章鱼、海星、海马、热带鱼、海龟等)、棉签、报纸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谁看过海底世界?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有什么美丽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吗?”

  教师小结:“你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美丽的生物生活在海洋里吧。”(播放视频短片)

  二、开拓视野。

  (逐一出示海底生物图片)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通过几个问题的回答,引导幼儿认识海底的生物。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16页《海底世界》)师:“我们来看看,海底都有哪些动物啊?”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说说自己看到的这些生物的颜色。

  教师小结:海底世界真是美丽,有漂亮的珊瑚、有各种颜色的鱼,还有各种颜色的海藻。为了让海底生物始终有这么美丽的家园,我们要保护海洋环境。

  三、开心设计。

  教师将白色卡纸剪成不同形状的海洋动物如章鱼、海星、海马、热带鱼、海龟等,让幼儿用各种工具(用棉签画、用报纸团印等)为海洋动物画花纹、涂色。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主要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应变

  第三个环节创作的工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别的工具,如积木蘸颜料印等。

  活动延伸

  认识更多海洋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投放制作成的图册,鼓励幼儿翻阅图册,并进行简单描述。

  2、美工区:投放各种美工工具和白色的海底动物图片,鼓励幼儿进行设计。

  环境创设

  用幼儿制作的海洋动物制作成吊饰布置活动室。

  家园同步

  1、帮助幼儿收集海底生物图片,制作成图册或者画报。

  2、请幼儿跟家长一起去海洋馆,引导幼儿观察海底生物的颜色、形态等。

  随机教育

  激发幼儿爱护海洋动物,从而形成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相关链接

  跟幼儿一起观看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与美丽。

  12

  教案三: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认识海中的动植物;

  3、培养幼儿对海底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 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收到一个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

  2、出示海底世界挂图,请小朋友说一说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3、这些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鱼一样吗?(形状、图案多、花纹颜色漂亮)

  4、教师介绍海底里的动植物:包括各种鱼类、贝壳、珊瑚、水草、海星等。

  5、请幼儿欣赏幻灯片——美丽的海底世界。

  6、让这些动植物好好生活,应怎么做?

  7、告诉幼儿要减少水污染,保护人类的海洋环境。

  活动延伸

  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或用橡皮泥捏出海中的动植物。

  12

幼儿园托班主题教案推荐 幼儿园托班主题教案:出去玩 托班健康活动:牙齿白花花 托班交通安全教育教案20篇 托班歌曲教案20篇 托班手工教案20篇 托班户外活动教案20篇 托班户外体育游戏教案100篇 托班户外游戏教案100篇简短 托班公开课教案100篇 托班阅读教案大全200篇 托班认知教案大全200篇 托班故事教案大全200篇 托班游戏教案40篇 托班儿歌教案40篇 幼儿园托班体育教案40篇 托班户外游戏教案40篇 托班亲子体育游戏教案40篇 托班简单详细教案40篇

最新托班主题教案 托班音乐教案我上幼儿园 托班语言教案小鸭找朋友 托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沙子 托班社会教案鸡妈妈请客 托班美术教案夏天的服装 托班语言教案开车去郊游 托班社会教案不乱扔垃圾 托班科学教案好吃的水果 托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布 托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挂饰

相关信息 托班美术教案五彩的雨 托班音乐教案我上幼儿园 动物园里装电话_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托班校园安全教育教案20篇 托班语言教案三把小伞 托班语言教案小鸭找朋友 动物的家(幼师纸手工制作)2 托班综合教案彩纸飘飘 托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沙子 动物乐园(幼师纸手工制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