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

时间:2022-07-09 11:51:45

《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 )月亮 一( )柱子 几( )大苇坑

  一( )明月 一( )知了 几( )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写的。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 一(个)柱子 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 一(群)知了 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3月是故乡明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 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陪衬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

大概

(2)我曾想象,山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恍然大悟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

  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答案】

  一、(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 zhuì

  二、(1)陪衬(衬托) 不可胜数(不可计数) (2)大概(可能) (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二课时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

  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2.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3.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写的。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一(个)柱子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一(群)知了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2、《我是一只小虫子》同步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1)蹦蹦跳跳(A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毛茸茸(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昏头昏脑(ABAC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蜘蛛、蚂蚁、蚂蚱、蜗牛都是昆虫。(  )

  (2)小虫子很喜欢可爱的小鸟。(  )

  (3)小虫子喜欢跳到狗的身上去旅行。(  )

  2.我能听懂小虫子的声音,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唧唧   B.嗡嗡   C.知了

  蜜蜂(  )  蟋蟀(  )  蝉(  )

  3.词语搭配。

  一(  )小虫子  一(  )尿 一(  )露珠  一(  )小伙伴

  (    )的小鸟   (    )的草叶  (   )的触须

  4.仿写句子。

  (1)例: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如果___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练习

一、画去错误的读音。

  ①小虫子使劲(jìn jìng)一跳,跳到了草叶上。

  ②小虫子觉得小狗的尿(liào niào)深很。

  ③小虫子没有被吃掉是很幸(xìnɡ xìn)运的了。

二、我会组词。

  净( ) 股( ) 尿( ) 屁( ) 幸( )

  争( ) 没( ) 屎( ) 比( ) 辛( )

三、仿照词语写词。

  毛茸茸:、、

  亮亮的:、 、

  昏头昏脑 :、 、

四、课文综合阅读

  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的。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孩子们都觉得毛茸茸的小鸟很可爱,但我们小虫子没有谁喜欢小鸟。

  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1. 比一比,再组词。

  尿( ) 争( ) 股( ) 屁( )

  屎( ) 净( ) 没( ) 比( )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括号里打上“√”。

  ①“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它的音序是B。( )

  ②小狗撒的尿小虫子认为是很深很深的水,是因为小虫子的身体非常小,才会被淹得昏头昏脑的。( )

  ③“小虫子没有谁喜欢小鸟”的意思是小虫子都不喜欢小鸟,因为小鸟爱吃小虫子。( )

  3.小虫子为什么把狗说成是“特快列车”?

  。

五、猜谜语。

  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

  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它是。

  【答案如下】

  1.干干净净、高高兴兴、欢欢喜喜

  2.绿油油、静悄悄、黑乎乎

  3.一心一意、自由自在、百发百中

  4.××√ BAC

  5.只、泡、颗、个、毛茸茸、摇摇晃晃、细长

  6. 我喜欢当班长。

  7. 如果当上了班长,我就会带领同学们一起认真读书。

  一、①jìng ②liào ③xìn

  二、净(干净 ) 股(一股) 尿(尿液 ) 屁(放屁 ) 幸( 幸运 )

  争(争论 ) 没(没有 ) 屎( 拉屎 ) 比(比较 ) 辛( 辛苦 )

  三、毛茸茸:亮晶晶 绿油油 黑乎乎

  亮亮的:干干的 绿绿的 密密的

  昏头昏脑 :大手大脚 呆头呆脑 活灵活现

  四、1. 尿( 尿液 )争( 争气 ) 股(屁股 ) 屁(放屁)

  屎( 拉屎 ) 净( 干净 ) 没( 没有 ) 比(对比)

  2. ②√③√ 3. 因为小虫子跳到了狗的身上,狗的速度比虫子的速度快得多。

  五、蜻蜓

3、《月是故乡明》教材分析作者介绍

  [qq-video vids=f0135q1ip54]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

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 “朗润园四老”。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

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 “朗润园四老”。

4、《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学习活动设计

  《月是故乡明》

  1.背诵月亮诗歌,导入课题

  (1)以月思乡,古诗背诵。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2)导入课题: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3)简介作者,出示季羡林资料。

  2.初读课文,感知经历

  (1)检查字词预习。重点指导多音字“燕”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3)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3.细读课文,感悟内心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

  季羡林先生走出了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即使身在他乡,他也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

  (2)对比手法,凸显感情。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的明。

  (3)仿照原文,写一个对比句。

  (4)季羡林先生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

  因为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

  4.回顾课题,拓展诗文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这首诗写了杜甫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的月亮,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2)延伸拓展,请学生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进行积累背诵。

  《梅花魂》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预习。重点指导“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等词。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外祖父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外祖父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外祖父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3.品析课文,体会感情。

  (1)读诗落泪。默读课文,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2)珍爱梅花。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预设一“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预设二“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赠墨梅图。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4)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5、《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1.借助读前提示,自主阅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文本,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2.运用习得的学法,自主阅读。

  通过质疑“故乡的月亮好在哪儿”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3.链接相关资料,自主阅读。

  链接相关资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需要。本文有些地方是教学时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光靠老师讲和学生读,是不能让学生完全明白的,我们可以链接一些相关资料辅助一下,这样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3*

  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1.识记生字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

  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1.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板块一 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

  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2.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

  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月是故乡明)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

  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2)读准多音字“燕”。(课件出示词串)

  课件出示

  燕京 燕园 燕山 姓燕

  指名学生认读。

  3.学生自主阅读。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指名交流)

  (2)引导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板书: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

  1.引导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2.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

  课件出示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1)指名朗读,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语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受。

  3.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

  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引导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合作朗读。

  4.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

  (1)默读课文: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评价,再齐读。

  5.教师小结: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对比之下,故乡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指名学生说)

  6.师生在配乐中朗诵课文。

  7.教师小结:季羡林爷爷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季羡林爷爷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板块四

  1.感悟写法。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的明。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学生练习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2)展示台上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

  2.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因为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

  3.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

  4.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指名读,再齐读。(板书:景——月、水)

  5.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6.教师小结:原来故乡的水是给故乡的月亮当陪衬的。作者写家乡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为了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借故乡的水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故乡的一切都是他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林爷爷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板书:情——思乡)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感悟衬托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板块五

  1.回扣课文题目,出示杜甫的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课件出示《月夜忆舍弟》)

  (1)指名学生读这首诗。

  (2)老师简单介绍:这首诗写了杜甫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的月亮,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2.布置作业。

  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扣课文题目,交流杜甫所写的思乡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7、《月是故乡明》课文重点问题解答与主题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8、《三月桃花水》同步练习

一、辨字组词。

  铛( )绮( )谈( )瓣( )

  挡( )倚( )淡( )辨( )

二、多音字组词。

  xuán ( ) hé( )

  旋 xuàn ( ) 和 hè( )

  huó( )

三、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柔软( ) 纤小(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呵,河流醒来了!

  运用了疑问的设问的修辞手法( )

  2.文中用一万个小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 )

  3.三月桃花水的意思是三月的河水像桃花一样美( )

五、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

  3.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____________,我还看见 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参考答案:

  一、

  铛(铃铛)绮(绮丽)谈(谈天)瓣(花瓣)

  挡(挡住)倚(倚着)淡(平淡)辨(分辨)

  二、

  旋 xuán (旋转)xuàn (旋风)

  和 hé(和气)hè(和着)huó(和面)

  三、美丽(绚丽) 柔软(轻柔) 纤小(纤细)

  四、(1)(√ )(2)(×)(3)(×)

  五、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2.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3.(1)美在有声(2)美在有色 (3)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4.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姑娘们野外踏青、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六、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9、《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 )月亮 一( )柱子 几( )大苇坑

  一( )明月 一( )知了 几( )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写的。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 一(个)柱子 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 一(群)知了 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3月是故乡明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 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陪衬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

大概

(2)我曾想象,山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恍然大悟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

  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答案】

  一、(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 zhuì

  二、(1)陪衬(衬托) 不可胜数(不可计数) (2)大概(可能) (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二课时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

  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2.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3.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写的。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一(个)柱子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一(群)知了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10、月是故乡明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课文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

  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 “朗润园四老”。

多音字:

  斗:dǒu星斗 dòu斗争

  燕:yān燕国 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 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衬。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始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雄奇】雄伟奇特。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色。良辰:美好的时光。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

  2、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2~4):回忆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写离开故乡后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发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4.同步练习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 )月亮 一( )柱子 几( )大苇坑

  一( )明月 一( )知了 几( )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写的。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 一(个)柱子 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 一(群)知了 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11、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知识点与课时练习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

  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 “朗润园四老”。

  多音字:

  斗:dǒu星斗 dòu斗争

  燕:yān燕国 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 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 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 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衬。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始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雄奇】雄伟奇特。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色。良辰:美好的时光。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

  2、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2~4):回忆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写离开故乡后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发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本文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资源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月是故乡明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 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 )

  (2)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

  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 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答案】

  一、(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 zhuì

  二、(1)陪衬(衬托) 不可胜数(不可计数) (2)大概(可能) (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二课时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 )月亮 一( )柱子 几( )大苇坑

  一( )明月 一( )知了 几( )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

  2.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 写的 。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 一(个)柱子 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 一(群)知了 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12、《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与朗读

  [qq-video vids=l3060by62tt]

3.月是故乡明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季羡林,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qq-video vids=f0135q1ip54]

13、二年级《我是一只小虫子》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同步练习及答案

[danger]一、生字笔顺[/danger]

[danger]二、会写字及组词[/danger]

  屁pì(放屁)(狗屁)(跟屁虫)

  股gǔ(屁股)(股份)(股东)

  尿niào(尿床)(尿布)(一泡尿)

  净jìng(干净)(净化)(洁净)

  屎shǐ(耳屎)(眼屎)(屎尿)

  幸xìng(幸运)(幸福)(不幸)

  使shǐ(使用)(天使)(使命)

  劲jìn(使劲)(干劲)(没劲)

[danger]三、易错字[/danger]

  屁、屎、屎:“屁、屎、屎”都有相同的偏旁“尸”,它们都与人体有关。

  股:右上部分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无钩。

[danger]四、多音字[/danger]

  泡pāo(一泡尿)pào(水泡)

  劲jìn(使劲) jìng(苍劲)

[danger]五、近义词[/danger]

  小心—当心 幸运—幸好

[danger]六、反义词[/danger]

  赶紧—肮脏 小心—粗心 幸运—不幸

[danger]七、课文分析[/danger]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虫子是一种小动物,在伙伴们的眼中,当虫子一点儿都不好,有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有时会被小狗撒的尿淹得昏头昏脑,有时会被小鸟吃掉。但我却认为当一只小虫子其实很不错:早上在草叶上醒来,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还可以跳到狗的身上乘坐特快列车去旅行。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虫子以生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再小的生命也有有趣的生活,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danger]每课一练[/danger]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ì gū shǐ jìng

  ( ) ( )

  gān jìng xìng yùn

  ( ) ( )

  shǐ ke làng sā niào

  ( ) ( )

二、填近义词。

  伙伴——( )

  小心——( )

  使劲——(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精( ) 劲( ) 股( )

  净( ) 经( ) 投(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泡pào( )

  pāo( )

  当 dāng( )

  dàng( )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对于“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伙伴们是什么态度?“我”是怎样认为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费的特快列车”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我”的小伙伴都有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你知道“我”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可爱——( )

  喜欢——( )

  深——( )

  小心——( )

  幸运——( )

  好——(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蜻蜓

  清请的小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草,夹杂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这就是小蜻蜓活动的天地。

  小蜻蜓,身体轻,看上去好像一架小飞机。

  它们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小蜻蜓过者悠闲的日子。

  1.短文共有()节,标上小节号。

  2.正确连线:

  一架 野花

  一棵 飞机

  一朵 青草

  3.在正确内容的括号里打√

  (1)小蜻蜓活动的天地在哪里?

  小河边( )

  大树下( )

  原野上( )

  竹林里( )

  (2)小蜻蜓看上去像什么?

  小蜜蜂( )

  小飞机( )

  小蚊子( )

  小燕子( )

  4.为什么小蜻蜓过着悠闲的日子?请把有关的语句用“___”划出来 。

[danger]参考答案:[/danger]

一、看拼音写词语。

  屁股

  使劲

  干净

  幸运

  屎壳郎

  撒尿

二、近义词。

  伙伴——( 朋友)

  小心——(仔细 )

  使劲——(用力)

三、比一比,再组词。

  精神 使劲 屁股 干净 经过 投入

四、照样子写一写。

  1、狐狸确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2、小孩子并不这么认为。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我的伙伴们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2、狗

  3、屎壳郎、螳螂、天牛。

  4、“我”是一只蟋蟀,因为夜晚的时候,“我”会在草地里唱歌。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 难过 浅 大意 可怜 坏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 3

  一架 飞机

  一棵 青草

  一朵 野花

  3.(1)小河边

  (2)小飞机

  4.它们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同步练习 二年级《神州谣》生字笔顺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知识要点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解读 《火烧云》同步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人之初》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咕咚》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操场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预习 《荷叶圆圆》生字拼音组词句子解析等知识点归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重点问题解析及诗句译文同步练习 《文具的家》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同步练习 《长大以后做什么》范文同步作业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交际指导与交际范文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月是故乡明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故乡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同步征文《我的植物朋友》范文 故乡的胡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三) 同步征文《我的乐园》范文 练习故事100篇 故乡教学案例(河大版七年级) 故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反思 故乡教案教学设计(鲁人版七年级下册)